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或某种教训,相比童话、儿歌、儿童诗等儿童文学文体教学,寓言教学有其独特的个性。
由于寓言故事里蕴含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归纳、总结,揭示寓意,所以学生在学习寓言时需要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传统的寓言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总结故事寓意,对寓意得来的思维过程却不做过多研究,学生的回答总是被教师控制在“预设之内”,没有任何偏差。教师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定范围里,学生思维稍一偏离,马上加以纠正制止,不给他们自己判断、分析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形成直线、单一的思维模式,创造性思维缺乏。看似教学目标达到了,实则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收获仅是了解了一个故事,明白了一个寓意。
寓言教学应发挥其哲理性强、思辨性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下面以《买椟还珠》寓言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为人类的想象提供广阔的通道。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和联想性等。在教学中,发散思维重在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联想,从各角度、各方面思考问题,发散思维的关键在于“独创性”,这与一般思维方式不同,它需要更丰富的联想、更精细的观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已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合理、灵活、巧妙的迁移和组合,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寓言是一种比喻的艺术、象征的艺术,它选择人们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说明较为陌生的、抽象的、深奥的道理。寓言创作就是人类抽象的理性思考与具体的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明确寓言的这个特点,就可以利用事物相关性的原理把寓言教学作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场。
《买椟还珠》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楚人为了能让自己的珠子卖个好价钱,对珠子进行了精美的包装,没想到郑人看中了他的盒子却把珠子还给他的故事。寓意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留下,却丢掉有价值的东西,形容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学生理解寓意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让学生停留在只理解寓意上又未免过于机械、简单,应该结合寓言“借此寓彼”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寓言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得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巧妙的提问,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思维推至更广的领域,从而对寓意理解得更深刻。有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们想一想,身边还有哪些现象跟这个故事一样?
如果郑人和楚人听到大家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会怎么反驳呢?试想你就是郑人或者楚人,你会怎么说?
寓言这种文体与儿歌、童话不同,除了留给学生广阔的形象思维空间,让学生体悟故事中各种角色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还能让学生跳出形象思维,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抽象概括,提炼出蕴含的深刻道理。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寓言教学中可以更加活跃,教师应抓住寓言教学的这种特点,设计开放而巧妙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打开广阔的空间。学生不是拘泥于是否说出了正确答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思考和归纳,而更重要的是由寓言引发联想,带动学生展开丰富的发散思维,把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感悟带到教学中来。
寓言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寓言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积极调动学生思维,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思维素质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
由于寓言故事里蕴含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归纳、总结,揭示寓意,所以学生在学习寓言时需要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传统的寓言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总结故事寓意,对寓意得来的思维过程却不做过多研究,学生的回答总是被教师控制在“预设之内”,没有任何偏差。教师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定范围里,学生思维稍一偏离,马上加以纠正制止,不给他们自己判断、分析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形成直线、单一的思维模式,创造性思维缺乏。看似教学目标达到了,实则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收获仅是了解了一个故事,明白了一个寓意。
寓言教学应发挥其哲理性强、思辨性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下面以《买椟还珠》寓言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为人类的想象提供广阔的通道。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和联想性等。在教学中,发散思维重在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联想,从各角度、各方面思考问题,发散思维的关键在于“独创性”,这与一般思维方式不同,它需要更丰富的联想、更精细的观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已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合理、灵活、巧妙的迁移和组合,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寓言是一种比喻的艺术、象征的艺术,它选择人们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说明较为陌生的、抽象的、深奥的道理。寓言创作就是人类抽象的理性思考与具体的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明确寓言的这个特点,就可以利用事物相关性的原理把寓言教学作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场。
《买椟还珠》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楚人为了能让自己的珠子卖个好价钱,对珠子进行了精美的包装,没想到郑人看中了他的盒子却把珠子还给他的故事。寓意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留下,却丢掉有价值的东西,形容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学生理解寓意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让学生停留在只理解寓意上又未免过于机械、简单,应该结合寓言“借此寓彼”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寓言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得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巧妙的提问,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思维推至更广的领域,从而对寓意理解得更深刻。有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们想一想,身边还有哪些现象跟这个故事一样?
如果郑人和楚人听到大家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会怎么反驳呢?试想你就是郑人或者楚人,你会怎么说?
寓言这种文体与儿歌、童话不同,除了留给学生广阔的形象思维空间,让学生体悟故事中各种角色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还能让学生跳出形象思维,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抽象概括,提炼出蕴含的深刻道理。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寓言教学中可以更加活跃,教师应抓住寓言教学的这种特点,设计开放而巧妙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打开广阔的空间。学生不是拘泥于是否说出了正确答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思考和归纳,而更重要的是由寓言引发联想,带动学生展开丰富的发散思维,把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感悟带到教学中来。
寓言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寓言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积极调动学生思维,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思维素质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