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蹉跎坡旧事》是一位叫沈博爱的老人写的回忆录。他就是一个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一生的普通老人,大半辈子的农人身份,晚年也读书写文,画画刻竹。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人,一生都是负重累累的载体,被裹挟进乱世,能踉跄走出来的人,都已经白头——可怕的年代过去了,同样地,属于他们的年代也过去了。
这本书很厚,组成的部分是片段式的,像是交叉在一生中的回忆,也像是贯穿在一个时代里的一个个人。
沈老先生记录自己一生的方式是“断断续续”的,因为总会有他人的故事、相关的场景、特定的称谓俗语等穿插其中,就像是一个在你面前讲故事的老人,叙述间提到了什么人什么事,便岔开了去,溜了一小弯再回到主线上。从记忆里倒出的故事从来都是零散,那些从开头到结尾一根线走到底的,都是已经写好的作品。
作者生活在湖南乡村的最底层,出生于日军入侵、中国内战的混乱时期,过继给祖父母后生活也算顺利。自幼聪明,本想长大后成为一名书匠,续个读书梦,却不料被那段最动荡的时代给横腰拦下,因为一个读书会而被划为右派,24年最好的人生时段被白白葬送,更无须说之间历经的种种磨难:前妻改嫁;第一个孩子夭折;祖父在苦苦的等待中去世,死不瞑目……而这一切苦难,只能是站在这人世间直挺挺地受着。
因为若不承受,只能消亡;若承受不起,便是扭曲。在作者的记述中,有人跳了油锅,有人上吊;有人将恐吓和破坏视作权力,有人躲了一辈子郁郁而终……送走了外侵者的中国,一边昂着头欢欣,一边又跌入了另一个噩梦之中。“当这样强大的公权力,自己去伤害普通人时,伤害的深度、广度就会远超以前的外敌内匪——因为,民间社会已不具备自卫的能力了。”编辑的话一针见血。没有敌人,只有恐慌的氛围,伤害不再是一种攻击而是一次持续的瘟疫——很多人是受害者也是传播者,制度是始作俑者,但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一把刀。被强压着,生命里面的东西会被翻出来,也正因为人性大抵相同,所以发生过的事,也可能再发生。
历史从来不是由大多数人决定,却是由大多数人来鉴证。因为到最后,时间始终是交由生命来尘埃落定。命不胜时,但时必须是靠一个个最平凡的生命作用着,是结果,也是伏笔。蓄力才有转折。
沈老先生在这片土地上历经坎坷,却是真正在这上面磨难过、纠缠过、生长过。这片土地紧紧地抓着人的命运,抓到了血肉里。当他回看着自己的这一生,美丑善恶,一一细数,都是在看自己的“故乡”,因为他无法脱离。这土里有他被剥夺的梦和青春,这土里也有从这些碎片里长出的希望和人生。
对我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历史方法论倒是次要的,担不起审视和反省,倒是更感谢它温热了我往过往看的目光。发生了那些事的地方,正是我現在的脚踏之处,它的丑陋和美丽,只有在此度过了一生的人最应说,后人最应听。老人回忆里的故事会被当成是记录历史的一种笔调,但它更是相认家乡的最好方式。
书里印象最深的人,还有沈老先生的老祖母。她一生苦难,操劳一辈子,忽然命运转折沦为下人,照顾到二十几岁的孙子忽然锒铛入狱,老伴在绝望中病故,自己还要一边挨着批斗非议,一边等着唯一的亲人回家。她最后看着作者刚出生的孩子,说:“有人就有世界。”
从一个普通人的命运里看时代,最值得看的是生命。沈老先生最后将自己的一生成书,透的都是生命劲儿。绝望是说不出的,经历的人吞了下去,往后说的就是新有的希望。希望可以被传,这是人天生的本领。
这本书很厚,组成的部分是片段式的,像是交叉在一生中的回忆,也像是贯穿在一个时代里的一个个人。
沈老先生记录自己一生的方式是“断断续续”的,因为总会有他人的故事、相关的场景、特定的称谓俗语等穿插其中,就像是一个在你面前讲故事的老人,叙述间提到了什么人什么事,便岔开了去,溜了一小弯再回到主线上。从记忆里倒出的故事从来都是零散,那些从开头到结尾一根线走到底的,都是已经写好的作品。
作者生活在湖南乡村的最底层,出生于日军入侵、中国内战的混乱时期,过继给祖父母后生活也算顺利。自幼聪明,本想长大后成为一名书匠,续个读书梦,却不料被那段最动荡的时代给横腰拦下,因为一个读书会而被划为右派,24年最好的人生时段被白白葬送,更无须说之间历经的种种磨难:前妻改嫁;第一个孩子夭折;祖父在苦苦的等待中去世,死不瞑目……而这一切苦难,只能是站在这人世间直挺挺地受着。
因为若不承受,只能消亡;若承受不起,便是扭曲。在作者的记述中,有人跳了油锅,有人上吊;有人将恐吓和破坏视作权力,有人躲了一辈子郁郁而终……送走了外侵者的中国,一边昂着头欢欣,一边又跌入了另一个噩梦之中。“当这样强大的公权力,自己去伤害普通人时,伤害的深度、广度就会远超以前的外敌内匪——因为,民间社会已不具备自卫的能力了。”编辑的话一针见血。没有敌人,只有恐慌的氛围,伤害不再是一种攻击而是一次持续的瘟疫——很多人是受害者也是传播者,制度是始作俑者,但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一把刀。被强压着,生命里面的东西会被翻出来,也正因为人性大抵相同,所以发生过的事,也可能再发生。
历史从来不是由大多数人决定,却是由大多数人来鉴证。因为到最后,时间始终是交由生命来尘埃落定。命不胜时,但时必须是靠一个个最平凡的生命作用着,是结果,也是伏笔。蓄力才有转折。
沈老先生在这片土地上历经坎坷,却是真正在这上面磨难过、纠缠过、生长过。这片土地紧紧地抓着人的命运,抓到了血肉里。当他回看着自己的这一生,美丑善恶,一一细数,都是在看自己的“故乡”,因为他无法脱离。这土里有他被剥夺的梦和青春,这土里也有从这些碎片里长出的希望和人生。
对我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历史方法论倒是次要的,担不起审视和反省,倒是更感谢它温热了我往过往看的目光。发生了那些事的地方,正是我現在的脚踏之处,它的丑陋和美丽,只有在此度过了一生的人最应说,后人最应听。老人回忆里的故事会被当成是记录历史的一种笔调,但它更是相认家乡的最好方式。
书里印象最深的人,还有沈老先生的老祖母。她一生苦难,操劳一辈子,忽然命运转折沦为下人,照顾到二十几岁的孙子忽然锒铛入狱,老伴在绝望中病故,自己还要一边挨着批斗非议,一边等着唯一的亲人回家。她最后看着作者刚出生的孩子,说:“有人就有世界。”
从一个普通人的命运里看时代,最值得看的是生命。沈老先生最后将自己的一生成书,透的都是生命劲儿。绝望是说不出的,经历的人吞了下去,往后说的就是新有的希望。希望可以被传,这是人天生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