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q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方面的地位,化讲台为舞台,扮好美的传播者、引领者的角色,自觉地把美育渗透于日常教学尤其是读写教学实践中,如涓涓细流,似绵绵薄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育;读写教学;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61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灵魂和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在中学阶段,各种教学都承载着美育的任务,但由于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文艺手段来实现的,所以,语文学科就以其独特的优势担负着更突出、更集中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方面的地位,化讲台为舞台,扮好美的传播者、引领者的角色,自觉地把美育渗透于日常教学尤其是读写教学实践中,如涓涓细流,似绵绵薄雨,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表现、创造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核心是美的欣赏能力。对美的欣赏是一种感知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执教者要善于利用其审美价值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涵养,让学生在感知、鉴赏美的意境的基础上,感情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进而自觉行动,付诸实践,健全美好人格,成就辉煌人生。
  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黄河颂》《芦花荡》等文,要引导学生领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为了理想和信念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博大情怀和英雄气概,感受中华民族爱国忧民、坚定自信、英勇无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品味革命斗争的壮美与崇高。教学《春》《济南的冬天》,激发学生亲近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美好情感。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启发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注重实践,培养创新思维,打造创新能力,多做求真务实,创新有为的新世纪人才。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引领学生从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从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些“小人物”卑琐灵魂的、精彩逼真的描写赏析中,了解私有制社会的炎凉世态,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冷漠与虚伪,诱发他们对我们今天所处时代的社会制度美的热爱,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这样,学生从课文的阅读分析中,获得了审美教育,提高了审美情趣,增强了明辨善恶美丑的能力,热爱自然美,建设生态美,追求生活美,摒弃假恶丑,于是,思想得到净化,情操受到陶冶,个性获得涵养,人格逐步健全。
  当然,语文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能只是停留在对美的感知和欣赏上,重要的还在于培养他们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上。诗人艾青说过:“美,是劳动创造的结晶。”笔者认为,让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作文当是很好的形式。语文教师应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统一起来,读写并重,以读带写,双管齐下,让学生在感知、理解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写作实践,把美形诸笔端,以辛勤的笔耕创造出硕美的丰收之果。
  教学《春》《夏感》《秋天》和《济南的冬天》一组诗文,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展示的四季之美,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在他们获得了自然门的一般知识和美感之后,指导学生写“家乡春色”“暑期记游”“秋天的郊野”“冬雪后的见闻”等文章,要求学生在这些作文中不仅学会按时要线索写景叙事,还要抓住不同描写的自然美及社会美的特征,抒发赞美家乡,热爱生活,歌颂时代的真挚感情,融描景、叙事和写人于一体,“以现在”,传递社会正能量。学习《背影》《散步》两文,指导学生写家庭里的凡人琐事,重在弘扬家庭美德,讴歌人间真情,挥洒人性光辉。学习《信客》《敬业与乐业》,要学生写读后感,阐发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正呼唤诚信做人,无私奉献的社会公德,正需要越来越多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各行各业上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写作实践中,树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敬畏自然》《那树》《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让学生写“我的环保日记”“绿水青山进我家”“美好乡村(社区)建设伴我行”等作文,启迪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尊重、热爱自然的感情,践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总之,审美教育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能催生学生表现美的欲望,能引领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取向,能发掘和助推学生的创造才能,语文教师应认真探究其施教的技德,在无声的细雨和涓流中让醇美的滋养掠过孩子的心田,为培育祖国的花朵和民族的未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来安五中 239200)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思想是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亦是运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的一种技巧和能力。本文通过解读新课标,分析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教学课程,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先进教学设备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关于小学数学思想培养的系列化课程教学理论。经过多次实践和不断改进,该理论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本校优秀课程中的经典范例。  关键词:数学思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門径”。高尔基说:“要热爱阅读,它会使你生活轻松,它会帮你了解复杂的情感,它会让你热爱世界,鼓舞你的智慧和心灵。”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如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不能给学生带来这么多益处。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学习的课文不少于一百五十篇,课外的阅读量也不少,可是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并不见得有多少提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手段。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掌握原理,让学生在实验中构建知识,获得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枯燥的知识记忆变成丰富的实验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谈谈在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教学
摘要:本文从学生心理适应的过渡、学习方法的过渡两个方面简要谈了帮助七年级新生适应初中生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便能使学生实现顺利过渡,成就精彩未来。  关键词:七年级;新生;初中生活;适应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89  中学时代是人生最为宝贵的黄金成长期,站在新的高度,看风景的心情有兴奋,还有不安。有很多孩子,面对中学陌生的环境
摘要: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直接关系到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词汇学习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重难点,英语学习过程中语境的作用非常重要,将语境理论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词汇学习和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语境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和具体措施,以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词汇教学;高中英语;语境理论;语法结构;词义  中
摘要:现在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游戏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理的运用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促进团队合作精神。本文就游戏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教法以及合理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有所创新,为学校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游戏;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渠道的,有效地进行一题多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一题多变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之门;一题多变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激情。  关键词: 一题多变;题目情景;题目类型;提问方式  一题多变可以是多种变换,本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我们可以变化题目情景,变换题型,变换提问方式三种进行基本的变换。
摘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课前精心备课,巧妙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课堂中灵活组织,巧妙安排课堂练习的方式;课堂练习的巧妙评价,及时反馈。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1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
摘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同课异构进行教学实验,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创设;信息技术;信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93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生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
中圖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121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海啸、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受灾害的人们心理上带来了难以抚平的创伤。所以,设计本课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在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从而做到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