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从基础理论引向专业设计的一座桥梁,为了实现和提高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两点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强调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建立灵活立体的“教”与“学”互动系统。
【关键词】工业设计概论;有效性;教学模式
前言
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课程内容是向学生简要而全面地介绍设计及工业设计的相关知识,包括设计的本质、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现代工业设计的各种领域,还包括设计与艺术、技术、传统、环境等的关系,国际最新的设计理念介绍与分析等。
作为大一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承载着对学生设计观念的引导、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工业设计正确认识及方向把握的重任,因此必须重视此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此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探索适合当今设计发展趋势、教育目标及学生特点的教学理念与模式。
问题与现状
工业设计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课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范围非常广,与工业设计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它既是一门设计的启蒙与引导课,也是从基础理论引向专业设计的一座桥梁。但是就目前的工业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首先,内容组织上。此课程包含的理论知识点众多,而现有的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教材的组织内容逐一讲解,但是随着设计的迅猛发展,目前使用的教材知识结构已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和知识的完整传授,呈现知识老化,结构凌乱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优化和整合有关的教学环节与内容,根据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拓宽专业领域,才能使学生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其次,教学方式上。现在高校理论课程的讲授还是存在着忽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
教学模式单一,表现在不少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知识照本宣科的传授上,老师讲的多,学生思
考的少;过去的知识多,最新的知识少;考试注重知识的记忆性,而忽略智能的发展等等。这种传统单一的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
再者,学习效果上。在我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各类高校中,无论是综合类院校还是艺术类高校,工业设计概论都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理论的单方面讲授为主,庞杂的信息量,作为新生来说,尤其是对工科院校中缺乏相关人文社科背景知识的工科同学来说,很难做到真正消化吸收。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中,这门课程的启发与指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效果并不理想,容易造成基础理论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
有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种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性教学强调教学设计的科学预设和课堂教学的自然生成的紧密结合。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代社会形式下,跟进国际先进的工业设计发展趋势,对工业设计的理论、原则、方法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把握现代工业设计的基本思想。对于这种设计教育的特点来说,技术知识、知识方法可以传授,但是设计不能替代、创意只能启发,设计思维只能领悟。因而要实现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在教学实现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学策略与技能加以科学的预设,还要在细化操作的过程中探索具体的符合设计教学认知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最终实现专业引领、学伴互助和自我反馈的教与学良性循环和互动。
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目前从国际工业设计界来讲,希望工业设计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比“如何做”的问题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工业设计概论作为基础理论课,单纯讲授知识是达不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国外众多著名设计高校的基础课程中,也多以强调开放式课题的思考与讨论的教学思路与模式为主。在此,就我国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工科知识背景学生的特点,就如何落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两点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
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要想在工业设计概论课程中,实现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可持续发展性,在教学中将“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相结合,从强调知识结构转向培养设计素质,就要做到教师、学生及教学过程的三方面转变。
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教学形式,这种理念是先进的教学模式建构与发展的基础。据此,教师要由学生的权威变为学生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从属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变传授型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引导型教学过程,教师应从讲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二、建立灵活立体的“教”与“学”互动系统。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诸多教学演示工具或手段的使用不仅对构建有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挥了有益的作用,更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探索被逐漸认识成为一种认识工具及交流工具。
随着计算机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可以实现的新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也灵活多样,例如构建课程网站,制作网络课件、视频,微信平台、手机平台等,这些互动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过程在横向上加以扩展,纵向上得以延伸,在“教”与“学”的交流中建立起了一个综合的立体网。使得学生可以全方位、自主性、持续性的学习,实现了教学交互的及时性与跟踪性,保证了课程有效性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金海.新形势下工业设计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1.24期
[2]吕艳红,吴晨,任文营.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3]黄侃.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刍议.科教文汇,2010.7
【关键词】工业设计概论;有效性;教学模式
前言
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课程内容是向学生简要而全面地介绍设计及工业设计的相关知识,包括设计的本质、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现代工业设计的各种领域,还包括设计与艺术、技术、传统、环境等的关系,国际最新的设计理念介绍与分析等。
作为大一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承载着对学生设计观念的引导、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工业设计正确认识及方向把握的重任,因此必须重视此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此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探索适合当今设计发展趋势、教育目标及学生特点的教学理念与模式。
问题与现状
工业设计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课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范围非常广,与工业设计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它既是一门设计的启蒙与引导课,也是从基础理论引向专业设计的一座桥梁。但是就目前的工业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首先,内容组织上。此课程包含的理论知识点众多,而现有的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教材的组织内容逐一讲解,但是随着设计的迅猛发展,目前使用的教材知识结构已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和知识的完整传授,呈现知识老化,结构凌乱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优化和整合有关的教学环节与内容,根据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拓宽专业领域,才能使学生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其次,教学方式上。现在高校理论课程的讲授还是存在着忽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
教学模式单一,表现在不少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知识照本宣科的传授上,老师讲的多,学生思
考的少;过去的知识多,最新的知识少;考试注重知识的记忆性,而忽略智能的发展等等。这种传统单一的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
再者,学习效果上。在我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各类高校中,无论是综合类院校还是艺术类高校,工业设计概论都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理论的单方面讲授为主,庞杂的信息量,作为新生来说,尤其是对工科院校中缺乏相关人文社科背景知识的工科同学来说,很难做到真正消化吸收。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中,这门课程的启发与指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效果并不理想,容易造成基础理论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
有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种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性教学强调教学设计的科学预设和课堂教学的自然生成的紧密结合。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代社会形式下,跟进国际先进的工业设计发展趋势,对工业设计的理论、原则、方法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把握现代工业设计的基本思想。对于这种设计教育的特点来说,技术知识、知识方法可以传授,但是设计不能替代、创意只能启发,设计思维只能领悟。因而要实现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在教学实现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学策略与技能加以科学的预设,还要在细化操作的过程中探索具体的符合设计教学认知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最终实现专业引领、学伴互助和自我反馈的教与学良性循环和互动。
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目前从国际工业设计界来讲,希望工业设计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比“如何做”的问题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工业设计概论作为基础理论课,单纯讲授知识是达不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国外众多著名设计高校的基础课程中,也多以强调开放式课题的思考与讨论的教学思路与模式为主。在此,就我国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工科知识背景学生的特点,就如何落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两点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
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要想在工业设计概论课程中,实现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可持续发展性,在教学中将“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相结合,从强调知识结构转向培养设计素质,就要做到教师、学生及教学过程的三方面转变。
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教学形式,这种理念是先进的教学模式建构与发展的基础。据此,教师要由学生的权威变为学生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从属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变传授型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引导型教学过程,教师应从讲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二、建立灵活立体的“教”与“学”互动系统。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诸多教学演示工具或手段的使用不仅对构建有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挥了有益的作用,更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探索被逐漸认识成为一种认识工具及交流工具。
随着计算机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可以实现的新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也灵活多样,例如构建课程网站,制作网络课件、视频,微信平台、手机平台等,这些互动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过程在横向上加以扩展,纵向上得以延伸,在“教”与“学”的交流中建立起了一个综合的立体网。使得学生可以全方位、自主性、持续性的学习,实现了教学交互的及时性与跟踪性,保证了课程有效性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金海.新形势下工业设计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1.24期
[2]吕艳红,吴晨,任文营.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3]黄侃.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刍议.科教文汇,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