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相信, 没有种子, 植物也能发芽,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让我相信你有一颗种子,我等待着奇迹。”
——(美)梭罗
我的祖父是一名民国时期的大学生,后成了一名教师。他的卧室里有一幅对联:“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小时候我对这幅对联产生了极深的印象,虽因为年幼而不解其意,但总觉得这幅对联能够被祖父郑重地悬挂于卧室里,必定有极深的用意。后来,年岁渐长,才恍悟这是人生的大智慧,三省吾身,中庸谦和不仅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亦是祖父一生的实践思考。祖父的信仰根植于他内心的种子,而今,重读梭罗《种子的信仰》,更坚定了对教育、对信仰的期待与追寻。
宽容,是最美的种子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语文课,语文老师没有激昂文字,没有长篇大论,他只是向我们娓娓道来了一个故事,他说:“同学们,今后你们将各奔东西,各赴前程,老师只有一个期待,假如,在座的各位如果有人从事教师这份职业,我期待你做一个宽容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有切身之痛。那时我在省内一所著名高中实习,在我初登讲台的第一天,我发现有一名女生课上在偷吃巧克力,那时候的巧克力很稀缺,很贵重,我随即请她当众回答问题,在她答不上来后我随即毫不客气地冷嘲热讽她一番,并没有因为她是女生而留任何情面,她很尴尬,我很得意,很是满足了我作为教师的“虚荣心”。后来,我参加工作后,无意间得知那个女生从此就不喜欢语文课,不喜欢语文,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悔。所以,我期待大家尤其是可能成为教师的你,请一定要宽容地对待你的学生,智慧地对话你的学生。”故事完后,全班鸦雀无声。直到今天,那时那景我依然历历在目,虽然早已淡忘了老师的名姓,淡忘了老师的音容,但从那时起,一颗种子,一份对他人宽容的信仰悄然种下。
向上,是最美的信仰
1999年,我进入大学学习,阴差阳错下,我真的成为了一名准教师。在失去了对大学新鲜感后,我和多数同学一样,变得茫然,变得失落,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年。有一天,一位上《中学语文教学法》的老师带领我们鉴赏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我突然如醍醐灌顶般有了顿悟,是啊,大学难道仅仅是宁静的港湾吗?难道不应该有波澜壮阔之美吗?登顶有登顶的风光,下岭有下岭的精彩,平路有平路的意境,人生的志趣就应该在于不断攀登、不断探索、不断追寻,向上,应该是人生最美的信仰。于是,我又重新开始攀登,开始追寻。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选择待在家乡,而是只身来到了江苏的一所四星级高中任教。任教三年后,又只身来到了苏州,或许,对理想教育,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应该成为人生的常态吧。
本色,是最美的教育
“如果你在地里挖一个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她所有的能量调动起来,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 这是梭罗《种子的信仰》中的一段话,它不仅道出了自然的生长过程,更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即教育就是生长,就是本色生长,就是自然生长。
初为人师,我便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我既兴奋又有压力。白天我孜孜不倦地学习,利用一切机会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我向我的教学师傅学,学如何在课堂上掌控局面;向我的班主任师傅学,学如何管理班级,如何和学生对话交流;向同组的、向毕业班的老师学,学如何把握教学重难点,学语文的知识体系。因为离家在外,租住在学校边,于是晚上我还强迫自己自学,我买来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卷,要求自己每周必须做三套;我买来好几本名优教案,研究教材解读,揣摩教学流程;我到处搜集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例,为我所用。我还向学生们学,每两周我就自制一张语文反馈表,请学生们记录自己对语文课堂的印象,慢慢地,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有章法了,变完整了。
工作三年后,怀着对人间天堂的向往,我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顺利应聘到苏州工业园区工作。苏州工业园区既是全国最具活力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也是苏州教育的一块高地和标杆。刚入学校就有一个新教师的亮相课,我摩拳擦掌,誓将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同事们。我选择了《始终眷念着祖国》一课,从文题切入,扣住始终、眷念、祖国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从情节、情感上学习全文,做了精心准备,上课结束后,我请校长和同事们对我的课做点评指导,我本以为会得到正面的积极的评价,谁知,校长说:“丁老师,你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华而不实,活动太多,很多活动是否有价值呢?比如在课外的拓展上,你大量列举了爱国材料,你通过当下留学生的滞留国外不归和钱学森的不变爱国情进行对比,你引用《我的中国心》进行升华等等,耗费了大量时间,这些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提升吗?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帮助吗?你不能将语文课上成思品课,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你还很年轻,我建议你潜下心来好好研究语文课的本质规律。”校长朴实的话语让我如雷贯耳,振聋发聩,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渺小与肤浅。
知耻而后勇,厚积才能薄发。从那以后,我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尤其认真拜读了黄厚江老师的《语文的原点》《语文课堂教学诊断》《黄厚江讲语文》等著作,我才明白,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回归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课堂,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课堂,是着眼生命自然成长的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作以来,我先后获得苏州工业园区把握学科能力比赛一等奖,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代表学校参加区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区语文优质课评比,多次获得一、二等奖,2015年,代表苏州工业园区参加江苏省初中语文优质课会课评比,获得一等奖。主持、参与了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数十篇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录像课、微课也多次获得市、区一等奖。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的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的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我将带着种子的信仰,一路追寻语文的、教育的瓦尔登湖。
——(美)梭罗
我的祖父是一名民国时期的大学生,后成了一名教师。他的卧室里有一幅对联:“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小时候我对这幅对联产生了极深的印象,虽因为年幼而不解其意,但总觉得这幅对联能够被祖父郑重地悬挂于卧室里,必定有极深的用意。后来,年岁渐长,才恍悟这是人生的大智慧,三省吾身,中庸谦和不仅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亦是祖父一生的实践思考。祖父的信仰根植于他内心的种子,而今,重读梭罗《种子的信仰》,更坚定了对教育、对信仰的期待与追寻。
宽容,是最美的种子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语文课,语文老师没有激昂文字,没有长篇大论,他只是向我们娓娓道来了一个故事,他说:“同学们,今后你们将各奔东西,各赴前程,老师只有一个期待,假如,在座的各位如果有人从事教师这份职业,我期待你做一个宽容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有切身之痛。那时我在省内一所著名高中实习,在我初登讲台的第一天,我发现有一名女生课上在偷吃巧克力,那时候的巧克力很稀缺,很贵重,我随即请她当众回答问题,在她答不上来后我随即毫不客气地冷嘲热讽她一番,并没有因为她是女生而留任何情面,她很尴尬,我很得意,很是满足了我作为教师的“虚荣心”。后来,我参加工作后,无意间得知那个女生从此就不喜欢语文课,不喜欢语文,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悔。所以,我期待大家尤其是可能成为教师的你,请一定要宽容地对待你的学生,智慧地对话你的学生。”故事完后,全班鸦雀无声。直到今天,那时那景我依然历历在目,虽然早已淡忘了老师的名姓,淡忘了老师的音容,但从那时起,一颗种子,一份对他人宽容的信仰悄然种下。
向上,是最美的信仰
1999年,我进入大学学习,阴差阳错下,我真的成为了一名准教师。在失去了对大学新鲜感后,我和多数同学一样,变得茫然,变得失落,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年。有一天,一位上《中学语文教学法》的老师带领我们鉴赏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我突然如醍醐灌顶般有了顿悟,是啊,大学难道仅仅是宁静的港湾吗?难道不应该有波澜壮阔之美吗?登顶有登顶的风光,下岭有下岭的精彩,平路有平路的意境,人生的志趣就应该在于不断攀登、不断探索、不断追寻,向上,应该是人生最美的信仰。于是,我又重新开始攀登,开始追寻。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选择待在家乡,而是只身来到了江苏的一所四星级高中任教。任教三年后,又只身来到了苏州,或许,对理想教育,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应该成为人生的常态吧。
本色,是最美的教育
“如果你在地里挖一个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她所有的能量调动起来,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 这是梭罗《种子的信仰》中的一段话,它不仅道出了自然的生长过程,更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即教育就是生长,就是本色生长,就是自然生长。
初为人师,我便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我既兴奋又有压力。白天我孜孜不倦地学习,利用一切机会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我向我的教学师傅学,学如何在课堂上掌控局面;向我的班主任师傅学,学如何管理班级,如何和学生对话交流;向同组的、向毕业班的老师学,学如何把握教学重难点,学语文的知识体系。因为离家在外,租住在学校边,于是晚上我还强迫自己自学,我买来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卷,要求自己每周必须做三套;我买来好几本名优教案,研究教材解读,揣摩教学流程;我到处搜集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例,为我所用。我还向学生们学,每两周我就自制一张语文反馈表,请学生们记录自己对语文课堂的印象,慢慢地,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有章法了,变完整了。
工作三年后,怀着对人间天堂的向往,我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顺利应聘到苏州工业园区工作。苏州工业园区既是全国最具活力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也是苏州教育的一块高地和标杆。刚入学校就有一个新教师的亮相课,我摩拳擦掌,誓将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同事们。我选择了《始终眷念着祖国》一课,从文题切入,扣住始终、眷念、祖国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从情节、情感上学习全文,做了精心准备,上课结束后,我请校长和同事们对我的课做点评指导,我本以为会得到正面的积极的评价,谁知,校长说:“丁老师,你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华而不实,活动太多,很多活动是否有价值呢?比如在课外的拓展上,你大量列举了爱国材料,你通过当下留学生的滞留国外不归和钱学森的不变爱国情进行对比,你引用《我的中国心》进行升华等等,耗费了大量时间,这些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提升吗?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帮助吗?你不能将语文课上成思品课,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你还很年轻,我建议你潜下心来好好研究语文课的本质规律。”校长朴实的话语让我如雷贯耳,振聋发聩,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渺小与肤浅。
知耻而后勇,厚积才能薄发。从那以后,我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尤其认真拜读了黄厚江老师的《语文的原点》《语文课堂教学诊断》《黄厚江讲语文》等著作,我才明白,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回归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课堂,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课堂,是着眼生命自然成长的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作以来,我先后获得苏州工业园区把握学科能力比赛一等奖,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代表学校参加区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区语文优质课评比,多次获得一、二等奖,2015年,代表苏州工业园区参加江苏省初中语文优质课会课评比,获得一等奖。主持、参与了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数十篇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录像课、微课也多次获得市、区一等奖。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的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的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我将带着种子的信仰,一路追寻语文的、教育的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