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数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是数学的核心问题,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将应用题作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甚至是唯一途径,实际上,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成为问题解决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不再将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而将问题解决贯穿于各个学习领域,从而加强了问题解决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激疑、质疑,让学生在问题中学数学,体验问题解决历程,引发深度思考,形成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确立问题资源意识,让学生在问题背景中学习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针对不同学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目标要求,而且在教材中设置了解决问题和数学广角模块,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到了这两个模块的内容时,才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没有将问题解决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或学习方式应用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学习中,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确立问题资源意识,准确把握数学教材内容,从教材研究中挖掘丰富的课程问题资源,从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中生成丰富的问题资源,让学生基于问题进行学习。
  苏教版第七册教科书第66页例题教学后有一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开始我对此困惑不解,让学生被动地、单一地去“发现”或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各尽其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所蕴含的新理念很可能被教师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而实际教学中对此也发现心中无底,不过学生却能遵循丰厚的学习经历获得,左边都是本数,右边都是价钱,“本数和价钱是相对应的”,“本数发生变化,用的钱数也随着发生变化,但每一本价钱始终不变”,“本数依次相差2本,价钱跟着相差12元”,“解决下面两个问题都要用到上面两个条件”等发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认真研究教材,发现蕴含在教材中的问题要素,并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基于问题解决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我们应关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学生错题等,从而生成一些新问题,形成我们的课程资源。
  
  二、亲历问题解决进程,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回顾策略产生的过程,揭示问题的实质,逐渐地引导学生从无序、单向思维向有序、多向思维发展,因此,我们应让学生亲历问题的解决进程,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使问题解决策略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需要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去经历,体验,感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实施计划、调整计划、再施计划、问题解决等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为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应用某种策略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中,将策略变为己有。
  同时,我们还要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对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作用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我抛出一个问题:我班小红的奶奶到校长处反映了作业负担太重,要80分钟才能完成家庭作业,校长请你们帮助调查作业时间,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统计,学生发现16~40分钟内完成作业的人数最多,60分钟以上仅1人,针对统计结果,学生讨论开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多,奶奶应从小红身上找原因,”“也许小红是为了把字写好,特别认真,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可能小红特爱思考,一题多解了,”……统计知识帮助校长解决“问题”,更使学生体验到统计的实际意义,感悟到统计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化,对统计的方法和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帮助不断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问、敢问,更应该让学生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示范、点拨、指导,让学生学会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在学理推导的过程中,在解决思路的分析中,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要按照“扶——导”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一些基本问题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积累,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在问题解决中发现问题,如在教一年级下册乘法口诀这个单元时,练习上有这样一组题目:“小红做了6个沙袋,小明也做了6个沙袋,他们一共做了多少个沙袋?”此题学生的答案是:6×2或6 6,“小红做了5个毽子,小明做了6个毽子,一共做了多少个毽子?”此题学生的答案为5 6,这时,一名学生举手说“还有不同的解法”,老师非常高兴地请同学们说出自己不同的解法,顿时教室里就炸开了:“老师,我知道了,用乘加方法是5×2 1”“老师,我也知道了,用乘减做是6×2-1,”他们个个异常兴奋,这样的教学,既保护了学生质疑的热情,又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有了富有创意的思考,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教学由“导”到“放”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猜想、验证、方程、转化、类比的探究方式与方法,在思维活动中发展新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离不开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不是目的,它是为了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技能训练,提高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提高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其他文献
了解高考数学试题命题背景,注重课本复习,是每年高考备考的一个重心.高考命题是将教材中不少题目进行挖掘、延伸、转化和拓广,得到一些综合性强,符合创新精神的新命题.下面就
期刊
坚信并努力教好每名学生。是人民教师的理想和义务,“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好学生困难,教好学困生更难,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是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理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公式只能照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听课时缺乏主动思考。往往只是注意结论。遇到困难消极等待;自学时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解题时不按一定的步骤和法则,思路不清,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
通过2004~2008年,对全疆11个草地大类的定点动态监测,并对草原生产力、理论载畜量进行了分析评价,为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草地的科学管理及草地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三角板)这是什么?  生:三角板。  师:它为什么叫三角板呢?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那三角板的角在哪里?请你用手摸一摸。  (所有的学生都只摸三角形“尖尖的”地方。)  师:(顺着学生的思维,我随即在黑板上点上一点)这是角吗?  生:(有部分学生恍然大悟)不是,应该还包括它的边,(学生第二次摸角,这一次很多学生都摸对了角。)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
数列是《数学》课学习的重要内容,数列问题,题型形式多样,千变万化.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种是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另一种是求数列的前n项和,本文介绍求解数列问题几种常用的方法:1.消项法;2.
[摘要]极限是高等数学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思想方法直接影响到高等数学及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针对当前极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数学;极限思想;方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标志着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这就向我们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挑战,本文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有一定帮助。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为:(1)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用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
恒成立问题历来是高中数学的热点,这样的问题几乎随处可见,题目形式多样、变化众多,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能力题,解决此类题型最根本的思想是运用等价转化,在此通过例题来探讨此题型的几种常用解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