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來,各地不少中考几何压轴题,用传统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的难度很大,如果能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分析、解答,往往更加简捷、巧妙.本文以2017年广州中考的一道几何压轴题为例,进行对比说明.
【关键词】平面直角坐标系;几何压轴题;定量分析
一直以来,围绕相似三角形、圆等内容命制的纯几何证明题,不断出现在各地的中考压轴题中.由于其常需添加辅助线、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众多、覆盖的知识面广,因此,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传统几何方法定性分析,完成的难度很大.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少几何压轴题如能有意识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定量分析,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现以广州市2017年中考数学第25题为例,简述该题的几何解题思路,并呈现建立坐标系定量运算的解题思路,凸显用建立坐标系法解决某些几何压轴题的优势.
一、基本公式
为了顺利运用建立坐标系法解几何压轴题,需提前补充如下公式:
两点间距离公式 若平面内两个点A,B的坐标为A(x1,y1),B(x2,y2),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E|=(x1-x2)2 (y1-y2)2.
点到直线距离 设直线l的方程为Ax By C=0,点P的坐标为(x0,y0),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Ax0 By0 C|A2 B2.
两直线垂直斜率关系 若两直线都存在斜率y1=k1x b1,y2=k2x b,则k1·k2=-1.
中点公式 设A(x1,y1),B(x2,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两点,则中点公式为x1 x22,y1 y22.
二、原题呈现及思路简述
(2017年广州数学中考第25题)如图1所示,AB是圆O的直径,AC=BC,AB=2,连接AC.
(1)求证:∠CAB=45°.
(2)若直线l为⊙O的切线,C是切点,在直线上取一点D,使BD=AB,BD所在的直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E,连接AD.
① 试探究AE与AD之间的是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 EBCD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思路简述:
(1)如图2所示,连接BC,因为AB是直径,所以∠ACB=90°,因为AC=BC,所以∠ACB=∠BCA=45°.
(2)分∠ABD为锐角和钝角两种情况:
① 当∠ABD为锐角时,如图3所示,作BF⊥l于点F,证四边形OBFC是矩形可得AB=2OC=2BF,结合BD=AB知∠BDF=30°,再求出∠BDA和∠DEA度数可得;
② 当∠ABD为钝角时,如图4所示,同理可得BF=12BD,即可以知道∠BDC=30°,分别求出∠BEC,∠ADB即可得.
(3)分D在C左侧(图3)和点D在点C右侧(图4)两种情况,作EI⊥AB,证△CAD∽△BAE,得ACBA=CDAE=12,即AE=2CD,结合EI=12BE,可得BE=2EI=2×22AE=2AE=2×2CD=2CD,从而得出结论.
评析:此题将相似、平行、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内容相结合,考查了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核心思想方法.不仅要想到添加数条辅助线,还要能想到∠DBF=30°这个关键点,但即使是学优生,要想在有限时间内找到这个关键点,也有很大困难.
三、建立坐标系法解题思路详细分析
评析:这样求解,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出E点的坐标,则可求出AE,AD,EB,CD的长度,EBCD的值也易求出,而E点的坐标可看作是直线AC与直线BD的交点,只要建立方程组即可求出,这样求解,思路清晰、简洁.
四、教学思考
比较以上两种解法,可以发现用建立坐标系法解此类几何压轴题避免了添加辅助线之苦,解题思路更简捷、巧妙.当我们面对一道几何压轴题,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可以尝试用建立坐标系法去应对,兴许你会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解题妙境.
“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沟通“数”与“形”的桥梁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是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的典范.
如何巧妙建立坐标系,才能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若图形具有对称性,可以利用其对称性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例如,可以选择对称中心为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第二,可以利用图形中2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对称轴,此外,充分挖掘平面图形的特征,结合平面几何的性质或几何意义来减少坐标参数,也能简化解题过程.
无疑,用建立坐标系法解几何压轴题,思路清晰简洁、易于上手.而几何解法思考线路众多,逻辑性强,需要较高的解题技巧.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味运用建立坐标系法.有时会由于计算量大、数量关系复杂,使得思维受阻,有时还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上例第(1)小问,运用坐标系法反而显烦琐.因此,应注意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选用,才能化繁为简、大大提高学生解几何压轴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传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题[J].数学通讯,2004(6):15-16.
[2]沈岳夫.巧用“坐标法”,妙解几何综合题[J].数理化学习,2015(7):21-22.
[3]王震伟.巧建坐标系,妙解几何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26):69-70.
[4]伍晓焰.2017年广州市中考数学年报[R].广州教育研究院,2017.
【关键词】平面直角坐标系;几何压轴题;定量分析
一直以来,围绕相似三角形、圆等内容命制的纯几何证明题,不断出现在各地的中考压轴题中.由于其常需添加辅助线、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众多、覆盖的知识面广,因此,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传统几何方法定性分析,完成的难度很大.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少几何压轴题如能有意识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定量分析,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现以广州市2017年中考数学第25题为例,简述该题的几何解题思路,并呈现建立坐标系定量运算的解题思路,凸显用建立坐标系法解决某些几何压轴题的优势.
一、基本公式
为了顺利运用建立坐标系法解几何压轴题,需提前补充如下公式:
两点间距离公式 若平面内两个点A,B的坐标为A(x1,y1),B(x2,y2),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E|=(x1-x2)2 (y1-y2)2.
点到直线距离 设直线l的方程为Ax By C=0,点P的坐标为(x0,y0),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Ax0 By0 C|A2 B2.
两直线垂直斜率关系 若两直线都存在斜率y1=k1x b1,y2=k2x b,则k1·k2=-1.
中点公式 设A(x1,y1),B(x2,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两点,则中点公式为x1 x22,y1 y22.
二、原题呈现及思路简述
(2017年广州数学中考第25题)如图1所示,AB是圆O的直径,AC=BC,AB=2,连接AC.
(1)求证:∠CAB=45°.
(2)若直线l为⊙O的切线,C是切点,在直线上取一点D,使BD=AB,BD所在的直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E,连接AD.
① 试探究AE与AD之间的是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 EBCD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思路简述:
(1)如图2所示,连接BC,因为AB是直径,所以∠ACB=90°,因为AC=BC,所以∠ACB=∠BCA=45°.
(2)分∠ABD为锐角和钝角两种情况:
① 当∠ABD为锐角时,如图3所示,作BF⊥l于点F,证四边形OBFC是矩形可得AB=2OC=2BF,结合BD=AB知∠BDF=30°,再求出∠BDA和∠DEA度数可得;
② 当∠ABD为钝角时,如图4所示,同理可得BF=12BD,即可以知道∠BDC=30°,分别求出∠BEC,∠ADB即可得.
(3)分D在C左侧(图3)和点D在点C右侧(图4)两种情况,作EI⊥AB,证△CAD∽△BAE,得ACBA=CDAE=12,即AE=2CD,结合EI=12BE,可得BE=2EI=2×22AE=2AE=2×2CD=2CD,从而得出结论.
评析:此题将相似、平行、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内容相结合,考查了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核心思想方法.不仅要想到添加数条辅助线,还要能想到∠DBF=30°这个关键点,但即使是学优生,要想在有限时间内找到这个关键点,也有很大困难.
三、建立坐标系法解题思路详细分析
评析:这样求解,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出E点的坐标,则可求出AE,AD,EB,CD的长度,EBCD的值也易求出,而E点的坐标可看作是直线AC与直线BD的交点,只要建立方程组即可求出,这样求解,思路清晰、简洁.
四、教学思考
比较以上两种解法,可以发现用建立坐标系法解此类几何压轴题避免了添加辅助线之苦,解题思路更简捷、巧妙.当我们面对一道几何压轴题,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可以尝试用建立坐标系法去应对,兴许你会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解题妙境.
“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沟通“数”与“形”的桥梁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是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的典范.
如何巧妙建立坐标系,才能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若图形具有对称性,可以利用其对称性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例如,可以选择对称中心为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第二,可以利用图形中2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对称轴,此外,充分挖掘平面图形的特征,结合平面几何的性质或几何意义来减少坐标参数,也能简化解题过程.
无疑,用建立坐标系法解几何压轴题,思路清晰简洁、易于上手.而几何解法思考线路众多,逻辑性强,需要较高的解题技巧.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味运用建立坐标系法.有时会由于计算量大、数量关系复杂,使得思维受阻,有时还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上例第(1)小问,运用坐标系法反而显烦琐.因此,应注意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选用,才能化繁为简、大大提高学生解几何压轴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传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题[J].数学通讯,2004(6):15-16.
[2]沈岳夫.巧用“坐标法”,妙解几何综合题[J].数理化学习,2015(7):21-22.
[3]王震伟.巧建坐标系,妙解几何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26):69-70.
[4]伍晓焰.2017年广州市中考数学年报[R].广州教育研究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