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实施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广大语文工作者不客回避的问题。激发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优势培养自学能力创设情境等以提高素质。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实施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广大语文工作者不客回避的问题。笔者从教以来,在语文课堂中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点滴体会作些探索,与之共勉。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认识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其能力十分重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地参予教学活动,调动自己内在的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素质。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不外乎是这个道理。课内或课外多与学生勾通接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最大可能使学生喜欢老师,乐于接近老师,同时还应以良好的师德和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只有学生喜欢任课老师,才能引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注意課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形象性、生动性。语文课堂的导语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导语设计的巧妙、语言生动,能起到诱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例如:我在讲授高中语文第二册《风景谈》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你们欣赏杨柳的阿袅多姿,留连于千山的秀丽风光,领略大海的广袤无垠,但是你们是否领略过塞外风光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一起,欣赏《风景谈》中塞外风光。”说到这里,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接着自然地过渡到正课。一节课结束,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发言,课堂效果很好。
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幽默,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以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发挥着“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的作用。例如:有一次,钱梦龙老师请一位女生起来背课文,她一边背,一边偷看课本。结束后,一些学生“揭发”她,钱老师没有责备这名女同学,而是风趣地说:“你们大概还知道吧,偷看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倒希望大家都来培养这种能力。”同学们笑了,又疑惑地望着他。他接着说:“偷看就是眼睛闪电式从书页上扫过,用最快的速度捕捉到你急需获得的信息,这叫扫描式的快速阅读,这是很重要的一种阅读能力,难道你们不应该培养吗?当然在考试的时候,要暂停培养这种能力。”于是又引起一阵笑声。这种即席式的幽默,既没有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又对学生进行善意的劝告和批评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觉得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成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不断探索丰富新颖而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尽量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用心去体验课文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发挥学生主体优势培养自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他主张,教师应当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仓库加以清点回顾,把可以解决面监问题的知识都抛出来继续思考,教师同时给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这一观点的核心就是要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发展。因此说,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培养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过程中。所以在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即在教师引导下,参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能独立完成一点点的,就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点点。避免所有的内容都当新知识讲,并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辅之教师的点拔、讲评,同学之间的议论、交流,从而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学习规律,达到弄懂弄通的目的。
精心编拟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是学生思维的指路灯,也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时时抓住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按照知识的发生,发展脉络有计划地编拟自学提纲,起到思维的导向作用。例如,《别了,司徒雷登》一课,我是这样编拟自学提纲的:“(1)文章题目蕴含怎样的象征意义?(2)司徒雷登与白皮书之间有何关系?(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作者怎样揭露美国政府的侵略政策实质的?(5)作者怎样对一部分知识分子进行说服教育的?(6)我们今天学习本文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认真看书,然后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把自己学懂的知识讲给同学听,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通过讨论达到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实际活动中,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这样的教学意识,能让全体学生动口、动手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实施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广大语文工作者不客回避的问题。笔者从教以来,在语文课堂中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点滴体会作些探索,与之共勉。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认识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其能力十分重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地参予教学活动,调动自己内在的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素质。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不外乎是这个道理。课内或课外多与学生勾通接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最大可能使学生喜欢老师,乐于接近老师,同时还应以良好的师德和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只有学生喜欢任课老师,才能引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注意課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形象性、生动性。语文课堂的导语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导语设计的巧妙、语言生动,能起到诱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例如:我在讲授高中语文第二册《风景谈》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你们欣赏杨柳的阿袅多姿,留连于千山的秀丽风光,领略大海的广袤无垠,但是你们是否领略过塞外风光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一起,欣赏《风景谈》中塞外风光。”说到这里,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接着自然地过渡到正课。一节课结束,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发言,课堂效果很好。
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幽默,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以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发挥着“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的作用。例如:有一次,钱梦龙老师请一位女生起来背课文,她一边背,一边偷看课本。结束后,一些学生“揭发”她,钱老师没有责备这名女同学,而是风趣地说:“你们大概还知道吧,偷看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倒希望大家都来培养这种能力。”同学们笑了,又疑惑地望着他。他接着说:“偷看就是眼睛闪电式从书页上扫过,用最快的速度捕捉到你急需获得的信息,这叫扫描式的快速阅读,这是很重要的一种阅读能力,难道你们不应该培养吗?当然在考试的时候,要暂停培养这种能力。”于是又引起一阵笑声。这种即席式的幽默,既没有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又对学生进行善意的劝告和批评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觉得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成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不断探索丰富新颖而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尽量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用心去体验课文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发挥学生主体优势培养自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他主张,教师应当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仓库加以清点回顾,把可以解决面监问题的知识都抛出来继续思考,教师同时给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这一观点的核心就是要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发展。因此说,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培养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过程中。所以在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即在教师引导下,参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能独立完成一点点的,就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点点。避免所有的内容都当新知识讲,并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辅之教师的点拔、讲评,同学之间的议论、交流,从而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学习规律,达到弄懂弄通的目的。
精心编拟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是学生思维的指路灯,也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时时抓住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按照知识的发生,发展脉络有计划地编拟自学提纲,起到思维的导向作用。例如,《别了,司徒雷登》一课,我是这样编拟自学提纲的:“(1)文章题目蕴含怎样的象征意义?(2)司徒雷登与白皮书之间有何关系?(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作者怎样揭露美国政府的侵略政策实质的?(5)作者怎样对一部分知识分子进行说服教育的?(6)我们今天学习本文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认真看书,然后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把自己学懂的知识讲给同学听,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通过讨论达到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实际活动中,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这样的教学意识,能让全体学生动口、动手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