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可以辅翼道德”(鲁迅)中的“美术”,虽然不是单指美术鉴赏,但是美术鉴赏作为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调整道德行为,提高道德境界也具有一定的辅助功能。
一、教化功能
美术鉴赏教育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其他理论教育或某种强迫性教育,它具有“熏”和“浸”的作用,“熏也者,如人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浸也者,人而与之俱化者也。’’(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就会从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感。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会使学生从宏大的建筑物中认识到古埃及人民的勤劳聪明和巨大力量。《米洛斯的维纳斯》会使学生感受到维纳斯的优美和崇高,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以及其他许多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都会使学生感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灿烂,油然产生一种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徐悲鸿的《奚我后》会使学生抒发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至于中外历史上那些具有历史局限性,以至于不好的、反动的艺术作品,在鉴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鉴别,不断认识真善美,假恶丑,在认识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倾慕或鄙弃、爱好或憎恶,引起内心的共鸣,从而很好地获得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感之效果。
二、感化功能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泥沙、消极思想和不良文化蜂拥而至,尤其国内和国际社会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以及敌对势力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渗透,使学生思想意识淡薄,道德意志不强,甚至崇拜西方,追求奢侈,害怕困难。基于这种情况,单靠政治理论课、法制教育课是不够的,还要借助美术鉴赏课的教育作用来感化学生。①借助艺术大师、名家成功的事迹打动学生。例如:徐悲鸿曾多次出国探索,他忍着胃病,不畏贫困,遍历英法等国,画了上千幅素描和不少油画,才成就了事业。梵高一生短促,而且充满不幸与痛苦,在苦闷中学画,在流浪中成名。②借助艺术作晶创作的实践经验说服学生。如:齐白石为一本《芥子园画谱》产生了强烈的绘画兴趣,后虚心求教于画家陈师曾,深入钻研,潜心研究,终于改变了过去作品中的冷逸风格,实现了画风的大转变——“衰年变法”。还有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的设色成功更令学生敬佩不己,品味无穷。③借助艺术形象感染学生,良好的思想内容激励学生。如《收割》的勤劳,《刘胡兰》的勇敢,《愚公移山》的爱国,《艰苦岁月》的乐观……都会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爱集体、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热情,从而
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磨砺坚强的意志。
三、净化功能
情感是一种精神力量,它不像理性认识那样可以迅速改变方向和更新内容,它更为稳定而牢固地沉积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美术作品以视觉形象自由自愿地感染学生,给学生的情感领域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美术鉴赏的怡情养性功能,即净化功能。①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引导学生把内心压抑的过分强烈的情绪正确无害地得到“缓和性宣泄”,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例如:东汉时期的陶瓷品“说唱俑”,唐朝时期的“彩绘舞蹈俑”以及现代的民间工艺品,都从不同的程度激发了学生的欢快之情,使之潜意识欲望臻于升华。②美术鉴赏教育能使学生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一方面借助古今中外艺术大师、名家的学习和艺术作品的比较鉴赏,使学生吸收先进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另一方面借助雕塑、剪纸、工艺作品的鉴赏,尤其是一些宣传画、广告画的欣赏,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养成珍惜劳动成果、保护自然环境、不乱扔杂物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黄、赌、毒、邪(教)的侵蚀和诱惑,从而使学生生活充满乐观,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净化,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
四、深化功能
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都是深刻的思想家,他们手下的作品无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思想内涵,不是简单的说教式图解,而是通过对视觉形象的欣赏和鉴别,启蒙和开导学生,深化对主题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片面的知到全面的知,用正确的观念取代模糊的观念或错误的观念。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为学生展现了蒙娜丽莎端庄的神态、有神的眼睛和含蓄的笑容,更重要地是开导了学生分析作品、研究作品、再认识封建制度下那种新时代的精神美、那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女性。《万里长城》不仅使学生欣赏了长城的宏伟壮观,更重要地是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创造历史的伟大精神。正确地引导学生,深化对具有强烈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的艺术作品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从艺术家身上学到完善的人格、思想和情感,使学生
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识别真善美的能力,成为一名健康和谐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总之,美术鉴赏作为一种认识美和评价美的教育,在端正学生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奠定了基础。
一、教化功能
美术鉴赏教育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其他理论教育或某种强迫性教育,它具有“熏”和“浸”的作用,“熏也者,如人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浸也者,人而与之俱化者也。’’(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就会从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感。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会使学生从宏大的建筑物中认识到古埃及人民的勤劳聪明和巨大力量。《米洛斯的维纳斯》会使学生感受到维纳斯的优美和崇高,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以及其他许多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都会使学生感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灿烂,油然产生一种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徐悲鸿的《奚我后》会使学生抒发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至于中外历史上那些具有历史局限性,以至于不好的、反动的艺术作品,在鉴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鉴别,不断认识真善美,假恶丑,在认识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倾慕或鄙弃、爱好或憎恶,引起内心的共鸣,从而很好地获得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感之效果。
二、感化功能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泥沙、消极思想和不良文化蜂拥而至,尤其国内和国际社会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以及敌对势力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渗透,使学生思想意识淡薄,道德意志不强,甚至崇拜西方,追求奢侈,害怕困难。基于这种情况,单靠政治理论课、法制教育课是不够的,还要借助美术鉴赏课的教育作用来感化学生。①借助艺术大师、名家成功的事迹打动学生。例如:徐悲鸿曾多次出国探索,他忍着胃病,不畏贫困,遍历英法等国,画了上千幅素描和不少油画,才成就了事业。梵高一生短促,而且充满不幸与痛苦,在苦闷中学画,在流浪中成名。②借助艺术作晶创作的实践经验说服学生。如:齐白石为一本《芥子园画谱》产生了强烈的绘画兴趣,后虚心求教于画家陈师曾,深入钻研,潜心研究,终于改变了过去作品中的冷逸风格,实现了画风的大转变——“衰年变法”。还有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的设色成功更令学生敬佩不己,品味无穷。③借助艺术形象感染学生,良好的思想内容激励学生。如《收割》的勤劳,《刘胡兰》的勇敢,《愚公移山》的爱国,《艰苦岁月》的乐观……都会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爱集体、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热情,从而
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磨砺坚强的意志。
三、净化功能
情感是一种精神力量,它不像理性认识那样可以迅速改变方向和更新内容,它更为稳定而牢固地沉积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美术作品以视觉形象自由自愿地感染学生,给学生的情感领域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美术鉴赏的怡情养性功能,即净化功能。①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引导学生把内心压抑的过分强烈的情绪正确无害地得到“缓和性宣泄”,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例如:东汉时期的陶瓷品“说唱俑”,唐朝时期的“彩绘舞蹈俑”以及现代的民间工艺品,都从不同的程度激发了学生的欢快之情,使之潜意识欲望臻于升华。②美术鉴赏教育能使学生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一方面借助古今中外艺术大师、名家的学习和艺术作品的比较鉴赏,使学生吸收先进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作为自己行动的楷模。另一方面借助雕塑、剪纸、工艺作品的鉴赏,尤其是一些宣传画、广告画的欣赏,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养成珍惜劳动成果、保护自然环境、不乱扔杂物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黄、赌、毒、邪(教)的侵蚀和诱惑,从而使学生生活充满乐观,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净化,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
四、深化功能
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都是深刻的思想家,他们手下的作品无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思想内涵,不是简单的说教式图解,而是通过对视觉形象的欣赏和鉴别,启蒙和开导学生,深化对主题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片面的知到全面的知,用正确的观念取代模糊的观念或错误的观念。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为学生展现了蒙娜丽莎端庄的神态、有神的眼睛和含蓄的笑容,更重要地是开导了学生分析作品、研究作品、再认识封建制度下那种新时代的精神美、那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女性。《万里长城》不仅使学生欣赏了长城的宏伟壮观,更重要地是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和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创造历史的伟大精神。正确地引导学生,深化对具有强烈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的艺术作品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从艺术家身上学到完善的人格、思想和情感,使学生
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识别真善美的能力,成为一名健康和谐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总之,美术鉴赏作为一种认识美和评价美的教育,在端正学生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