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环节,它能促使盛开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花朵。但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着缺少思维启发、适度等待、及时反馈等问题,所以更加呼唤能启发学生思维、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水平的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唯有注重启发、巧用生成、基于生活、大胆创新,才可以在初中思政课中注入沃美营养,从而收获教学果实。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提问;原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提问,一个古老而又频繁使用的教学技能,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中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呼唤有效提问,以确保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唯有精巧设计有效问题,遵循相关原则,方可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断开花结果。
一、课堂提问:盛开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花朵
在心理学和哲学中,都有关于“问题”研究。一般认为,问题是指在一定情境中的主体遭遇欲知而未知、欲达而不达、欲解而难解的状况。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问题的解决状态,再有联系二者的中间方法途径,构成了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是达成教学目标、指向教学结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学生从现有认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金桥大路。另外,课堂提问还发挥着判断学生掌握程度、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等作用。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课堂提问的重要理论支撑。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存在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必须根据最近发展区来进行教学。按照这一理论,教师设计问题要关注学生现有程度水平和目标程度水平,通过提问对学生思维、认知等起到良好促进与引路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在未成年阶段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课程标准指出,它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通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激发、行为的引导等,塑造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讲,提问与回答更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一条红线。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施,不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学结论,不管是教学目标抑或是学生情况,都依托依赖于一个个课堂问题的呈现、衔接和达成。提问,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盛开鲜花,把学生盘活,让目标实现,使授课灵动。
二、有效提问:收获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果实
教学提问,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很容易做到“花开烂漫”,然而能真正驱动收获教学果实的问题,确是有限的。换言之,唯有有效提问,才能让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落地。通过几年教学实践和听课发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授课提问上有以下问题。
其一,只有问题,没有思维
“虚假问题”、“无效问题”大量充斥课堂,根本无法叩响学生心灵,激发思考作答的欲望,在已有认知和目标认知之间无法搭建有效桥梁。“同学们,听明白没有”、“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我说的对不对”等等问题,没有真正摆脱传统课堂范式,让学生处于“隔岸观火”的思维停滞状态。即使教师表面上在使用教材上的“探究与分享”、“运用你的经验”等资源,但不少教师停留在形式层面或者“思维外围”,无法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探究答案的欲求。另外,教师更关注在提问后给出的“标准答案”,而不是“过程与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认为:自己的思考和发言并没有价值,因为无论怎样“讨论”和“探究”,老师最后一定会在课堂上公布答案的。思维缺失是无效提问的最大结果。
其二,急于问答,缺乏等待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常有教师抛出问题后急于让学生作答或自己给出“正确答案”,没有适度的等待和“留白”。实际上,教师在抛出问题后,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其目的依然是激发学生思维,真正保证过程支撑下的结果产生,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某种观点或结论。《优质提问教学法》([美]Jackie Acree Walsh,Beth Dankert Sattes,劉彦译)中研究者将等待时间称作“奇妙的”暂停。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念,更需要留给其充分自主思考的时间。只有通过旧观念和新认识充分的“斗争”,新认识战胜旧观点,才能实现价值澄清。
其三,提问为重,反馈不足
提问“失效”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和评价不足。“只管问、不管评”的倾向,让课堂提问从应有的“实效”变为“失效”。事实上,学生的任何回答,往往都是融合了经验与知识,都需要得到相应的肯定。即使学生答错了,教师依然需要给予某种肯定,因为学生既然能够说出他们的想法,就说明他确实对所提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只不过思路不对或方向偏差,教师若对学生给予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或许就会回答正确,并且对所提问题有更深刻、更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学生的各种作答,教师的点拨要及时、精准,且从不同角度肯定。
除此外,关注个体、忽视大众,提问空泛、聚焦不足,难度不当、过深过浅等等,都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这些,更呼唤有效提问的出现。有效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课堂上的有效问题来驱动学生真正地思考,而非墨守成规地去遵守标准答案。有效提问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提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需要做到“八个相统一”,特别是“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等,都需要教师在授课时,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改革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有效提问,方能收获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果实。
三、策略原则:注入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养料
我们不仅仅要“花团锦簇”,更要“硕果累累”,这就需要我们提供“沃土丰肥”,即在教学提问设计上,遵循一定的原则,让提问真正有效起来,让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为课堂教学收获提供强有力保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提问;原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提问,一个古老而又频繁使用的教学技能,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中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呼唤有效提问,以确保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唯有精巧设计有效问题,遵循相关原则,方可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断开花结果。
一、课堂提问:盛开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花朵
在心理学和哲学中,都有关于“问题”研究。一般认为,问题是指在一定情境中的主体遭遇欲知而未知、欲达而不达、欲解而难解的状况。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问题的解决状态,再有联系二者的中间方法途径,构成了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是达成教学目标、指向教学结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学生从现有认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金桥大路。另外,课堂提问还发挥着判断学生掌握程度、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等作用。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课堂提问的重要理论支撑。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存在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必须根据最近发展区来进行教学。按照这一理论,教师设计问题要关注学生现有程度水平和目标程度水平,通过提问对学生思维、认知等起到良好促进与引路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在未成年阶段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课程标准指出,它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通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激发、行为的引导等,塑造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讲,提问与回答更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一条红线。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施,不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学结论,不管是教学目标抑或是学生情况,都依托依赖于一个个课堂问题的呈现、衔接和达成。提问,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盛开鲜花,把学生盘活,让目标实现,使授课灵动。
二、有效提问:收获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果实
教学提问,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很容易做到“花开烂漫”,然而能真正驱动收获教学果实的问题,确是有限的。换言之,唯有有效提问,才能让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落地。通过几年教学实践和听课发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授课提问上有以下问题。
其一,只有问题,没有思维
“虚假问题”、“无效问题”大量充斥课堂,根本无法叩响学生心灵,激发思考作答的欲望,在已有认知和目标认知之间无法搭建有效桥梁。“同学们,听明白没有”、“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我说的对不对”等等问题,没有真正摆脱传统课堂范式,让学生处于“隔岸观火”的思维停滞状态。即使教师表面上在使用教材上的“探究与分享”、“运用你的经验”等资源,但不少教师停留在形式层面或者“思维外围”,无法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探究答案的欲求。另外,教师更关注在提问后给出的“标准答案”,而不是“过程与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认为:自己的思考和发言并没有价值,因为无论怎样“讨论”和“探究”,老师最后一定会在课堂上公布答案的。思维缺失是无效提问的最大结果。
其二,急于问答,缺乏等待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常有教师抛出问题后急于让学生作答或自己给出“正确答案”,没有适度的等待和“留白”。实际上,教师在抛出问题后,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其目的依然是激发学生思维,真正保证过程支撑下的结果产生,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某种观点或结论。《优质提问教学法》([美]Jackie Acree Walsh,Beth Dankert Sattes,劉彦译)中研究者将等待时间称作“奇妙的”暂停。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念,更需要留给其充分自主思考的时间。只有通过旧观念和新认识充分的“斗争”,新认识战胜旧观点,才能实现价值澄清。
其三,提问为重,反馈不足
提问“失效”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和评价不足。“只管问、不管评”的倾向,让课堂提问从应有的“实效”变为“失效”。事实上,学生的任何回答,往往都是融合了经验与知识,都需要得到相应的肯定。即使学生答错了,教师依然需要给予某种肯定,因为学生既然能够说出他们的想法,就说明他确实对所提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只不过思路不对或方向偏差,教师若对学生给予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或许就会回答正确,并且对所提问题有更深刻、更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学生的各种作答,教师的点拨要及时、精准,且从不同角度肯定。
除此外,关注个体、忽视大众,提问空泛、聚焦不足,难度不当、过深过浅等等,都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这些,更呼唤有效提问的出现。有效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课堂上的有效问题来驱动学生真正地思考,而非墨守成规地去遵守标准答案。有效提问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提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需要做到“八个相统一”,特别是“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等,都需要教师在授课时,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改革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有效提问,方能收获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果实。
三、策略原则:注入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养料
我们不仅仅要“花团锦簇”,更要“硕果累累”,这就需要我们提供“沃土丰肥”,即在教学提问设计上,遵循一定的原则,让提问真正有效起来,让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为课堂教学收获提供强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