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使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要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下手,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再由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渗透,以实现品德形成的目的。
一、入境
所谓的“入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为此,教师在作教学的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连接点,以便使学生体验到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含的许多道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引导知识“入境”:
1. 创设体验性情境
如在教学《直面挫折》课时,我首先详细分析了教材,然后在课前布置学生撰写《我经历的挫折》小故事,要求每个学生记录自己遇到的挫折以及当时的应对措施,目的是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小故事中我发现学生眼中的挫折大多是与学习有关。因此,我列举同学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按“同学们是否也遇到过此类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你又是怎么做的呢?”的问题引导入题。
2. 模拟化生活情境
如在《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中,我运用小品表演,标示生活中的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这样导入,让学生感受到了“良言一句冬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深刻性。就这样,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的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小品表演、实践活动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生活情境,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3. 结合时政热点创设情境
如现阶段学生生活中也可能遇到房价上涨、就业困难、食品安全等问题,或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教育不公平、官员腐败等问题。对于这些学生关心的问题,我在设计导入时,巧妙地运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来解释,因为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明理
教学目标的完成不是教师简单的将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情境,在情境中感悟,或在师生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中提升生活感悟,主动构建知识,锻炼能力,升华情感。
1. 学生走进情境,根据已有经验主动构建知识
如在《把握青春,把握情感》一课中,我结合现代初中生普遍“早熟”“早恋”的生活实际,设置“早恋”论坛,给学生一个评判的平台。学生在论坛中各抒己见,充分参与教学。通过热烈讨论,观点碰撞,学生不但懂得了男女同学健康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深刻认识到了“早恋”的严重危害性,一贯被他们所忌讳的敏感话题在师生的共同交流中迎刃而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通过合作探究生活现象来构建知识
如在教《世界文化之旅》这课,我要求学生首先对本地区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礼节、风土人情等进行了调查,又通过网络、报刊等搜集了其他国家的民俗,在课堂上一一展示,不仅增长了见闻,不仅学会了如何对待外来的文化,还懂得对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充当了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不仅懂得如何去学习,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创新,学会了解决问题。
3.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
如在教学“三个代表”这一内容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2008年抗击南方低温冰冻、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图片,播放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现场的视频,还向学生展示了我国政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学生心灵被直观的视像震撼了,于是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深刻的感受,这比教师运用语言去描绘情境效果要好的多。
三、导行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课后探究这一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课后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如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去调查自己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然后再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从交流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化工厂厂长的信,诚恳指出危害的等等……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提高了学生落实环保行动的自觉性。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入境
所谓的“入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为此,教师在作教学的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连接点,以便使学生体验到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含的许多道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引导知识“入境”:
1. 创设体验性情境
如在教学《直面挫折》课时,我首先详细分析了教材,然后在课前布置学生撰写《我经历的挫折》小故事,要求每个学生记录自己遇到的挫折以及当时的应对措施,目的是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小故事中我发现学生眼中的挫折大多是与学习有关。因此,我列举同学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按“同学们是否也遇到过此类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你又是怎么做的呢?”的问题引导入题。
2. 模拟化生活情境
如在《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中,我运用小品表演,标示生活中的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这样导入,让学生感受到了“良言一句冬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深刻性。就这样,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的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小品表演、实践活动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生活情境,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3. 结合时政热点创设情境
如现阶段学生生活中也可能遇到房价上涨、就业困难、食品安全等问题,或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教育不公平、官员腐败等问题。对于这些学生关心的问题,我在设计导入时,巧妙地运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来解释,因为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明理
教学目标的完成不是教师简单的将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情境,在情境中感悟,或在师生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中提升生活感悟,主动构建知识,锻炼能力,升华情感。
1. 学生走进情境,根据已有经验主动构建知识
如在《把握青春,把握情感》一课中,我结合现代初中生普遍“早熟”“早恋”的生活实际,设置“早恋”论坛,给学生一个评判的平台。学生在论坛中各抒己见,充分参与教学。通过热烈讨论,观点碰撞,学生不但懂得了男女同学健康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深刻认识到了“早恋”的严重危害性,一贯被他们所忌讳的敏感话题在师生的共同交流中迎刃而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通过合作探究生活现象来构建知识
如在教《世界文化之旅》这课,我要求学生首先对本地区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礼节、风土人情等进行了调查,又通过网络、报刊等搜集了其他国家的民俗,在课堂上一一展示,不仅增长了见闻,不仅学会了如何对待外来的文化,还懂得对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充当了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不仅懂得如何去学习,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创新,学会了解决问题。
3.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
如在教学“三个代表”这一内容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2008年抗击南方低温冰冻、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图片,播放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现场的视频,还向学生展示了我国政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学生心灵被直观的视像震撼了,于是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深刻的感受,这比教师运用语言去描绘情境效果要好的多。
三、导行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课后探究这一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课后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如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去调查自己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然后再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从交流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化工厂厂长的信,诚恳指出危害的等等……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提高了学生落实环保行动的自觉性。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