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来源 :中国教育探索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ce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陷入到一种尴尬的境地。高中新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以应对高考为目的来组织教学,而是要客观地对待文言文教学,意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必须调整或改变文言文教学方法,加快文言文教学创新的步伐。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古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 文言文 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经过十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我深深感到文言文教学的确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焦点。在整套新教材中,文言文的篇幅占了三分之一,而五本选修教材又以《先秦诸子文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为重。在从2010-2013年这四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来看,文言文的比重有增无减。以今年的高考为例,古诗文阅读总共三十六分,其中文言文阅读就有十九分,占了二分之一的比重。但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陷入到一种尴尬的境地。其原因复杂,主要有以下三种:
  (1)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某学校对该校的8000名高中生进行文言文兴趣调查,持不喜欢的占调查人数的11%,喜欢的占调查人数的21%,一般的占到78%.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严重不足。多数学生认为文言文离我们时代较远,语言理解有障碍,文言知识琐碎。同时,对作品的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缺乏了解,使得学生在作品解读上困难重重。解读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文言文教学模式老套、陈旧。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大多雷同,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然后是逐段分析,讲解;最后是总结全文的内容、主旨及其写作特色。不少学生都备有文章的翻译资料,上课时放在课桌上,自己根本不会去试着翻译文章,老师讲解时也听不进去,碰到提问对照译文回答即可。久而久之,一本古文翻译书就取代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文言文教学课堂就成了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堂。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更是让学生反感,教师的滔滔不绝换来的只是学生的困倦,而一切服务于高考的功利思想更是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学生感受不到作者的真情情感,体会不到文章的丰富内涵,从而也就无从陶冶情操、获得启发。
  (3)文言文无用论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人认为学习文言文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文言文创造不出“金钱”。片面地认为古人离我们太遥远,他们的思想已陈旧,不适合现代社会,更何况早就不使用文言文了,还学它做什么呢。在这种文言文无用论的影响下,学生对文言文既无兴趣也不重视。上课不用心,一知半解,恍恍惚惚,浑浑噩噩,书一关,脑袋一片混乱,什么都没记住。课后,也不温习文言知识,作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实际上文言文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形成的典雅而简洁的书面语言。起于周朝,盛于汉唐宋,一直延续到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源远流长。文言文为我们创造的是一笔超出金钱之上的无形的却受用终生的财富,只是我们忽视了它,不懂得将它由文字转化为财富。
  高中新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以应对高考为目的来组织教学,而是要客观地对待文言文教学,意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那么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呢?
  1.开拓视野,增长智慧
  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把我国五千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完整而有序地保存下来。新课改后,高中文言文选编本着“形神兼备,文质兼美,富有特色”的原则,选编了许多富于启迪、耐人寻味,幽默风趣、发人深思的古文作品。就拿诸子百家中的儒家作品来说吧,《论语》,《孟子》相继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在现代生活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追求仁爱、仁慈;宣扬正义、正气;注重以礼待人;主张知人善用;强调信誉、信用等等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赋予了时代的气息。这些作品思想内涵丰富,道理深刻,其见解主张有助于高中生开拓视野,增长智慧。
  2.提升文学素养,陶冶高尚情操
  古文学习能让学生提高炼字和阅读的能力,能让学生增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古文中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若是能够恰如其分的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并加以拓展延伸,就一定能增加学生作文的美感和可读性。同时古文作品中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物,如重情至孝的李密,深明大义的烛之武,侠肝义胆的荆轲,忠贞不移的屈原,豁达超脱的苏东坡,才调无伦的贾谊,忧国忧民的杜甫,人淡如菊的陶渊明,诙谐善辩的庄子,温文尔雅的孟子更是可以成为高中生标榜学习的对象,有利于促进其思想品德的成长与进步。
  3.了解历史,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古文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北大教授陈晓明在博客里写道:“传统文化是中国生存发展的精神底蕴,它存活在中国人的心里,存活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存活在人们的精神信念和价值关怀中。它首先通过教育来传承,通过社会中的人们的自我修炼来提升的”。因此,语文教师在古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将古文教学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将古文教学的过程看做是民族的精神积淀、精神记忆与精神传承的过程,把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传播开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所花的时间和功夫都不少,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文言基础知识薄弱,文言文读不懂,翻译题几乎是全军覆没,文言文选择题也是是是而非。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必须调整或改变文言文教学方法,加快文言文教学创新的步伐。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古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1 反复朗读法。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精神的熏陶。在朗读古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处理好停顿、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以便其读出感情,读出体会,读出兴趣,读出深度。
  3.2 合作探究法。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古文教学是鲜活的,教师应采用师生互教互学的模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合作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积极的,具有探索、开拓精神的个体,而语文教师的角色应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推动者,引导学生搜集信息、发现问题、结合语境分析鉴赏并自主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3 融会贯通法。语文知识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古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好现代文,才能更好的理解古文的深刻含义;而学好古文,就能提升现代文的写作水平。因此古文教学的前提是要完善现代文教学。语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带领学生对古文知识点进行点面结合的概括总结,并将现代文知识穿插其中,融会贯通。
  3.4 及时训练法。古文知识训练在古文教学中起着举做轻重的作用。古文知识点的复杂繁琐要求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学以致用,从而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使古文知识真正的得到消化和吸收。为此语文教师在古文教学中必须带领学生边学边练,趁热打铁,及时进行课内阅读练习,引导学生归纳古文知识点,把松散的知识加以梳理,将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3.5 联系实际法。高学生学习语文时,文言文花得时间最多,下得工夫最大,但学习效率却最低,这是因为高中生的古文学习与应用相脱节,许多学生不能将古文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用现代文的知识去理解古文作品。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把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和现代文的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的思维模式。语言固然是演变的,但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教师要善于将文言词汇与现代汉语进行形象生动的分析和比较,将古文作品中蕴涵的道理引入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触摸那些到今天依旧大放异彩的思想,感受古今一体的见解、抱负和胸襟,激励他们去和文本对话。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到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①引疑激趣,诱发创新;②从扶到放,引导创新;③重视实践,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期刊
【摘要】增补法是英汉翻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增补,就是为了使译文准确和符合汉语习惯,译者应该添加必要的词句。所谓省略法,就是将不必译的冠词、物主代词、连系动词等省略不译。  【关键词】翻译技巧 增补法 省略法  英汉翻译是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在今天的飞速发展的世界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一篇好的译文应该是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的用法习惯,并且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原文达到辩证的统一。忠实于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掌握教学技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 激发 强化 发展 增进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学生对所学知识越感兴趣,则注意力越能持久,新旧知识越能更好的衔接,学习效果则越佳。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新疆,汉语还逐渐成为各少数民族适龄儿童择校、入学、中考、高考的选择对象,所以汉语活动在新疆愈加活跃。可是当前汉语教学中拦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不少;学习一门语言,听、说、读、写总是非常重要的,对我的支教工作我总结了一些不足的方面和改进的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6个方面。学习汉语是有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是为了通过汉语获得更多的知识。相信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逐渐开始对汉语学习产
期刊
【摘要】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讨论:第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精神;第二,数学教师应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第三,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五、鼓励学生求异,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讨论  如何在数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不仅承担着对青少年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和开发学生智力发展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通过历史课的教学在学生的心灵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激发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确立中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毕身
期刊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强调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生成语感的方法,体验语感生成过程中的阅读快乐,与文本中文字和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与作品的主人公同苦同乐、同悲同喜,为学生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教学 语感训练 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郭沫若先生说:“对于言语的敏感的培养
期刊
【摘要】在《21世纪议程》中指出:要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消费模式。在消费模式的转变中,消费教育是绝对不少或缺的,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好一些相关的消费教育工作。  【关键词】可持续消费 消费教育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中,提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印
期刊
【摘要】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发掘,把握好课堂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契机,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对此,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有四种:① 注意分类归纳,培养思维的逻辑性;② 练习扩词成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③用好语文插图.培养思维的想象性;④设计好提问,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四种做法  小学教学大纲指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在语
期刊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家庭、学校、教师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根据后进生的特征深入研究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只有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才不至于给社会造成太多的安全隐患,而能使他们有效的服务于社会。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工作 形成原因 策略  做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