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语文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历练,逐渐生成的。学生要在学习语文地过程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知识的积累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做到保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又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我态度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让学生对老师有畏惧感,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身体和心理距离。在教学巡视时,进行自发性的师生交流,以打破沉默的交往局面,在交谈中始终表现出兴趣和好感,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奠定他们“终身由之”一辈子受用的良好习惯。
二、习惯的培养应遵循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等的规律。例如:在写字教学中,应首先培养学生写一手规范、标准、干净、整洁的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先教会学生观察田字格中汉子的间架结构,明确位置关系后再动笔写,将写成的字和规范字相比,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由写的不像到像,由写的不好到好,最终能离开田字格写好字。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还进行了个别辅导。有的学生因为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耐心,写不了几个字就心慌意乱,草草应付了事。还有的只重数量,忽视质量,认为只要写得多就好,长大了就自然能写字好看了。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针对这种情况,我只要发现学生在书写上出现不良习惯,就严格要求,及时纠正。我利用写字课,把学生写得好的字仿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找毛病,同学们经过集体分析讨论后,再请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和田字格里写出端正好看的字,然后让大家练习这个字。通过反复观察比较,学生写字的态度认真起来,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慢慢培养起来。另一方面,我还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习惯培养目标,做到量力适度。若要求过低,就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会耽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最好时机,阻碍了知识能力的发展;也不能要求过高,否则欲速则不达,反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习惯培养的畏惧感,甚至失去信心。
三、习惯的培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内因是改变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要求对学生来说只是外因,要其转化为内因,就必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做出挫伤学生自尊心的举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条件。此外,学生对学习一门学科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与教师的教风、语言、个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起始阶段抓起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向青少年过度的半成熟期,处于幼稚与独立、自觉与不自觉的错综复杂的的矛盾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抓好这个阶段的习惯培养,不仅能促进良好习惯的逐步定型,还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带来十分有益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重点要求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仅是学习的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低年纪是预习的起步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阅读课本,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步骤。我会在每次预习前给出思考题,让学生能够抓捕重点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让他们先看一看、想一想,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前思考,看懂了,学生会增强自信心,更能积极主动地去听课,看不懂,课堂上学生会更有目标地听好课。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培养认真听课读书的习惯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说:“读书万遍,其义自现”,都是在说认真读书的重要性。虽然小学课本精选了思想性、故事性及教育性都很强的内容,但如果老师只要求学生看看读读、不求甚解,学生是不可能“读进去的”。所以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逐字逐句地认真、反复阅读,同时认真思考,把重点的字、词、句划出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听的习惯
培养课堂专心听讲的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专心程度不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听,不仅听教师的讲说和提问,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某一同学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也应在心里边默默地回答,并做好评价和补充的准备工作,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教师也应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的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4.认真思考的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想真正获得知识,除了专心听讲,还要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学生的学习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实现这种转化必须借助于思考的力量,才能真正吃透所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5.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加强记忆、深化理解,使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定期复习考评计划,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复习习惯。
五、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深入推进,语文教师应紧抓这一契机,从课本和课堂里跳出来,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的进一步要求,而且对于促进整个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今后服务于社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知识的积累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做到保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又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我态度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让学生对老师有畏惧感,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身体和心理距离。在教学巡视时,进行自发性的师生交流,以打破沉默的交往局面,在交谈中始终表现出兴趣和好感,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奠定他们“终身由之”一辈子受用的良好习惯。
二、习惯的培养应遵循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等的规律。例如:在写字教学中,应首先培养学生写一手规范、标准、干净、整洁的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先教会学生观察田字格中汉子的间架结构,明确位置关系后再动笔写,将写成的字和规范字相比,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由写的不像到像,由写的不好到好,最终能离开田字格写好字。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还进行了个别辅导。有的学生因为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耐心,写不了几个字就心慌意乱,草草应付了事。还有的只重数量,忽视质量,认为只要写得多就好,长大了就自然能写字好看了。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针对这种情况,我只要发现学生在书写上出现不良习惯,就严格要求,及时纠正。我利用写字课,把学生写得好的字仿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找毛病,同学们经过集体分析讨论后,再请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和田字格里写出端正好看的字,然后让大家练习这个字。通过反复观察比较,学生写字的态度认真起来,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慢慢培养起来。另一方面,我还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习惯培养目标,做到量力适度。若要求过低,就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会耽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最好时机,阻碍了知识能力的发展;也不能要求过高,否则欲速则不达,反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习惯培养的畏惧感,甚至失去信心。
三、习惯的培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内因是改变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要求对学生来说只是外因,要其转化为内因,就必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做出挫伤学生自尊心的举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条件。此外,学生对学习一门学科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与教师的教风、语言、个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起始阶段抓起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向青少年过度的半成熟期,处于幼稚与独立、自觉与不自觉的错综复杂的的矛盾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抓好这个阶段的习惯培养,不仅能促进良好习惯的逐步定型,还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带来十分有益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重点要求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仅是学习的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低年纪是预习的起步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阅读课本,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步骤。我会在每次预习前给出思考题,让学生能够抓捕重点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让他们先看一看、想一想,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前思考,看懂了,学生会增强自信心,更能积极主动地去听课,看不懂,课堂上学生会更有目标地听好课。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培养认真听课读书的习惯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说:“读书万遍,其义自现”,都是在说认真读书的重要性。虽然小学课本精选了思想性、故事性及教育性都很强的内容,但如果老师只要求学生看看读读、不求甚解,学生是不可能“读进去的”。所以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逐字逐句地认真、反复阅读,同时认真思考,把重点的字、词、句划出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听的习惯
培养课堂专心听讲的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专心程度不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听,不仅听教师的讲说和提问,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某一同学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也应在心里边默默地回答,并做好评价和补充的准备工作,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教师也应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的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4.认真思考的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想真正获得知识,除了专心听讲,还要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学生的学习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实现这种转化必须借助于思考的力量,才能真正吃透所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5.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加强记忆、深化理解,使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定期复习考评计划,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复习习惯。
五、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深入推进,语文教师应紧抓这一契机,从课本和课堂里跳出来,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的进一步要求,而且对于促进整个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今后服务于社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