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生成一定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衡量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作文教学历来被公认为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苦苦探索的焦点问题。新教改形势下的作文教学应摒弃功利性,回归生活的本真,强调学生作文以我手写我心、以我言抒我情、以我个性亮我风采。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深知作文教学的改变势在必行,然而事实上现实中的作文教学依然举步维艰,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更难,大有难于上青天之势。学生的写作随意、低效,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让他们常常叫苦不迭。只有构建有效作文课堂,引进作文教学新模式,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优化作文教学环境,提高作文教学效用,才能给作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和生机,才能让学生敞开心灵,自鸣天籁。
一、提升人格魅力,优化教学理念
我们经常讲“亲其师,信其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道理很明白,就是提醒我们老师要不断提升个人魅力、自身修养。语文教师凭借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卓越的示范引领能力才会获得学生的认可、崇拜。从事作文教学的我们要怀抱一种理想: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是在矛盾探索中才能真正享受到作文教学的快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领者,即便中考的镣铐会羁绊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应付考试,不是拿到高分,不是考哪一类题型就练哪一类作文。不应为了追求“速成、高效”,就撇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生活这一重要的教学任务,而一味讲套路,玩技法,走“终南捷径”。教师一旦陷入考分的泥沼,就会在写作实战演练场上归纳出多种应试的基本套路,且加以严格操练,直至练熟。这些做法都与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背道而驰。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塑造完善人格的基础上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感情,体验生活。
二、生活摇动心灵,丰富写作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有了生活经历,才会有心灵世界的悸动,才会有喷发的灵感,才会下笔有神,千言迸发。把写作的素质潜移默化为一种精神营养,而这精神营养又注入到写作者的精神世界、情感领域,成其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体味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让中学生在作文中展示真实的自我,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表现生活。同时生活又教会学生做人,生活又摇曳着学生的心神,让他们获得视野的敞亮、心灵的滋养。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师生共同开发写作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生活中的寻常之景、平常之物、一般画面,如用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必能读出全新的意境,便能化腐朽为神奇。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投入地亲历生活,真切地体验情感,忘我地疏放内心,从而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创作出鲜活的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作品。教师鼓励学生要随时随地勤于记录生活中耐人寻味的“米”,找到学习时发生的琐屑小事中的“米”,淘到兴致盎然的各类课余活动中的“米”,捞到广泛阅读积累中的“米”,这样“米”源充足,就能脱离写作资源匮乏的困境。
三、创设和谐氛围,构筑写作磁场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和谐自由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构筑一个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写作磁场能让学生真正展示才智、彰显精神飞越。简单开放的写作活动让学生摆脱“望而生畏”的心理,从“举步维艰”的感受中解脱出来,逐渐领略到写作的无穷魅力与瑰丽神奇。学生创作的自主性被极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作品中进发出生活的热情、张力,流露出自然、纯粹、率真的天性。
当然,构筑一个强大的写作磁场不仅需要教师对待学生平等尊重的心态,还需要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交流。找准了师生间情感的契合点,对学生多作鼓励和疏导自然会让学生看到希望,再在写作中加以扶持让他们初尝胜果,树立自信,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逐渐形成,为写作课良好氛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疏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无论是学生的发言、作业、质疑,还是平时流露出的只言片语、点滴思想,教师都要坚持疏导的原则,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随时积累触动心灵的素材,让学生在没有束缚的环境中自主表达、自由对话,写作课自然充满活力与欢笑,写作的磁性将牢牢吸引住处于亢奋状态的学生。
四、激发自主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在双边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绝不是将学生这桶水装满,而是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性激发出来。因此采用多维度、立体式的作文形式,即“开发积累—合作命题一自主写作一多边交流—评析修改一自我提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写作过程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分享写作体验,沟通真知灼见。这条作文链的末端肯定是关键的一环。这一环节是思想不断生成、灵感不时闪现、创新、飞跃的过程。一轮自评自改,受益长进一番,绝不是教师单一的精批细改所能达到的。
写作中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很好地促进了教学的双边发展。课堂里的师生对话、命题选择等诸多写作内容的开放性和延展度都能让师生间、生生间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交流活动中作文素材不断累积,同时良性的合作探究使资源共享,学生视野得以开阔,学生思维得以拓宽。这样不拘泥、不刻板的学习方式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潜藏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评判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体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是生命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想碰撞,无繁冗技巧,无功利色彩;对学生来说,写作不单表达所见、所感,也成了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写作过程就是他们人格不断健全、思想不断腾飞的过程。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就让我们一起在真实、率性的写作活动中品尝生活的琼浆玉露,敞开心灵,自由飞翔,放飞心情,自鸣天籁。
作文教学历来被公认为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苦苦探索的焦点问题。新教改形势下的作文教学应摒弃功利性,回归生活的本真,强调学生作文以我手写我心、以我言抒我情、以我个性亮我风采。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深知作文教学的改变势在必行,然而事实上现实中的作文教学依然举步维艰,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更难,大有难于上青天之势。学生的写作随意、低效,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让他们常常叫苦不迭。只有构建有效作文课堂,引进作文教学新模式,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优化作文教学环境,提高作文教学效用,才能给作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和生机,才能让学生敞开心灵,自鸣天籁。
一、提升人格魅力,优化教学理念
我们经常讲“亲其师,信其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道理很明白,就是提醒我们老师要不断提升个人魅力、自身修养。语文教师凭借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卓越的示范引领能力才会获得学生的认可、崇拜。从事作文教学的我们要怀抱一种理想: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是在矛盾探索中才能真正享受到作文教学的快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领者,即便中考的镣铐会羁绊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应付考试,不是拿到高分,不是考哪一类题型就练哪一类作文。不应为了追求“速成、高效”,就撇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生活这一重要的教学任务,而一味讲套路,玩技法,走“终南捷径”。教师一旦陷入考分的泥沼,就会在写作实战演练场上归纳出多种应试的基本套路,且加以严格操练,直至练熟。这些做法都与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背道而驰。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塑造完善人格的基础上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感情,体验生活。
二、生活摇动心灵,丰富写作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有了生活经历,才会有心灵世界的悸动,才会有喷发的灵感,才会下笔有神,千言迸发。把写作的素质潜移默化为一种精神营养,而这精神营养又注入到写作者的精神世界、情感领域,成其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体味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让中学生在作文中展示真实的自我,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表现生活。同时生活又教会学生做人,生活又摇曳着学生的心神,让他们获得视野的敞亮、心灵的滋养。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师生共同开发写作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生活中的寻常之景、平常之物、一般画面,如用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必能读出全新的意境,便能化腐朽为神奇。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投入地亲历生活,真切地体验情感,忘我地疏放内心,从而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创作出鲜活的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作品。教师鼓励学生要随时随地勤于记录生活中耐人寻味的“米”,找到学习时发生的琐屑小事中的“米”,淘到兴致盎然的各类课余活动中的“米”,捞到广泛阅读积累中的“米”,这样“米”源充足,就能脱离写作资源匮乏的困境。
三、创设和谐氛围,构筑写作磁场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和谐自由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构筑一个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写作磁场能让学生真正展示才智、彰显精神飞越。简单开放的写作活动让学生摆脱“望而生畏”的心理,从“举步维艰”的感受中解脱出来,逐渐领略到写作的无穷魅力与瑰丽神奇。学生创作的自主性被极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作品中进发出生活的热情、张力,流露出自然、纯粹、率真的天性。
当然,构筑一个强大的写作磁场不仅需要教师对待学生平等尊重的心态,还需要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交流。找准了师生间情感的契合点,对学生多作鼓励和疏导自然会让学生看到希望,再在写作中加以扶持让他们初尝胜果,树立自信,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逐渐形成,为写作课良好氛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疏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无论是学生的发言、作业、质疑,还是平时流露出的只言片语、点滴思想,教师都要坚持疏导的原则,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随时积累触动心灵的素材,让学生在没有束缚的环境中自主表达、自由对话,写作课自然充满活力与欢笑,写作的磁性将牢牢吸引住处于亢奋状态的学生。
四、激发自主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在双边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绝不是将学生这桶水装满,而是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性激发出来。因此采用多维度、立体式的作文形式,即“开发积累—合作命题一自主写作一多边交流—评析修改一自我提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写作过程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分享写作体验,沟通真知灼见。这条作文链的末端肯定是关键的一环。这一环节是思想不断生成、灵感不时闪现、创新、飞跃的过程。一轮自评自改,受益长进一番,绝不是教师单一的精批细改所能达到的。
写作中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很好地促进了教学的双边发展。课堂里的师生对话、命题选择等诸多写作内容的开放性和延展度都能让师生间、生生间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交流活动中作文素材不断累积,同时良性的合作探究使资源共享,学生视野得以开阔,学生思维得以拓宽。这样不拘泥、不刻板的学习方式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潜藏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评判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体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是生命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想碰撞,无繁冗技巧,无功利色彩;对学生来说,写作不单表达所见、所感,也成了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写作过程就是他们人格不断健全、思想不断腾飞的过程。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就让我们一起在真实、率性的写作活动中品尝生活的琼浆玉露,敞开心灵,自由飞翔,放飞心情,自鸣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