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语文课的现状及反思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朗读、感悟、对话……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活泼的灵性,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但也有的课学生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又唱又画,气氛十分活跃,就是不学语文知识;有的课师生深究课文内容,拓展课外知识,拔高思想要求,就是没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总之,现在有的语文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少了。许多老师都说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境界就是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而保证语文常态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途径就是优化课堂结构。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打造高效语文常态课势在必行。
二、优化课堂结构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尔和韦尔等人于1972年提出,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中说,“教学的效率有规律地依存于选择各种教授方法、激励方法和检查方法的最优结合方案。如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符合于所提出的任务,教学效率就是相应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三、优化课堂结构的模式
查有梁教授在《课堂模式论》一书中说:“简要地说,模式是一种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课堂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课堂结构优化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课堂内容的优化、课堂环节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技巧的优化、学生活动的优化、练习设计的优化等。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导”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良好情境,激励自主学习。首先,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最后,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
(2)倡导自主学习形式,关注自主过程。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促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
(3)引放自如,培养自主精神。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师应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绝不能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的探究型课堂结构优化模式
(1)引导质疑,确定目标。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明确,他们投入学习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可见,只有当学生的探究性阅读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有效的唤醒。在实际教学中,依据课文的难易程度,我们可以直接提出学习目标,也可以提出几个学习目标供学生自主选择,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这样既优化了目标,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自主探究,研读课文。这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学生在明确自主探究性阅读的目标之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阅读,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究,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在讨论、交流、争辩中,自主探索和研究问题结论,形成创见。在此过程中,主要分三步进行:个体探究、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①个体探究: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独立阅读,带着研读目标中的问题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对课文内容形成一定的认识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疑问,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②小组讨论: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③集体交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班性的合作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努力阐明道理,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就把阅读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平等的对话过程。通过“对话”使小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高。
事实上,教学探究永无止境,巴班斯基在创立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时指出:“最佳”并不意味着“理想化”,“最优”的意思是说“根据一定的标准衡量对当时条件来说是最佳的”。作为教学的终极理想,最优化始终是无法达到的完美境界。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应该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打造高效语文常态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朗读、感悟、对话……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活泼的灵性,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但也有的课学生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又唱又画,气氛十分活跃,就是不学语文知识;有的课师生深究课文内容,拓展课外知识,拔高思想要求,就是没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总之,现在有的语文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少了。许多老师都说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境界就是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而保证语文常态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途径就是优化课堂结构。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打造高效语文常态课势在必行。
二、优化课堂结构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尔和韦尔等人于1972年提出,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中说,“教学的效率有规律地依存于选择各种教授方法、激励方法和检查方法的最优结合方案。如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符合于所提出的任务,教学效率就是相应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三、优化课堂结构的模式
查有梁教授在《课堂模式论》一书中说:“简要地说,模式是一种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课堂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课堂结构优化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课堂内容的优化、课堂环节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技巧的优化、学生活动的优化、练习设计的优化等。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导”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良好情境,激励自主学习。首先,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最后,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
(2)倡导自主学习形式,关注自主过程。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促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
(3)引放自如,培养自主精神。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师应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绝不能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2.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的探究型课堂结构优化模式
(1)引导质疑,确定目标。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明确,他们投入学习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可见,只有当学生的探究性阅读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有效的唤醒。在实际教学中,依据课文的难易程度,我们可以直接提出学习目标,也可以提出几个学习目标供学生自主选择,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这样既优化了目标,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自主探究,研读课文。这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学生在明确自主探究性阅读的目标之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阅读,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究,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在讨论、交流、争辩中,自主探索和研究问题结论,形成创见。在此过程中,主要分三步进行:个体探究、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①个体探究: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独立阅读,带着研读目标中的问题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对课文内容形成一定的认识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疑问,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②小组讨论: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③集体交流: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班性的合作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努力阐明道理,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就把阅读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平等的对话过程。通过“对话”使小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高。
事实上,教学探究永无止境,巴班斯基在创立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时指出:“最佳”并不意味着“理想化”,“最优”的意思是说“根据一定的标准衡量对当时条件来说是最佳的”。作为教学的终极理想,最优化始终是无法达到的完美境界。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应该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打造高效语文常态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