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长期实行的基本工资制度难以完全满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特别是实行平均分配制度方面,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必要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制度进行一次改革。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考核工资改革,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各专业领域工作和社会活动过程中的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在各个领域都很大程度地主要承担着部分管理服务职能,已涉及扩大到除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外的几乎所有社会行业。因此,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必将是一个直接影响我国全局的社会变化,这将在我国社会的许多重要领域都会引起深刻的社会变化。
(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进程
第一次改革:工资等级
1956年6月16日,主要特点之一是与国家机关单位工资基本同步,实行"一岗多级、上下级交叉"的统一薪资管理制度。它彻底奠定了中国30年基本工资制度的理论基础,改变了我国原有各种基本工资制度相互并存的社会现象。此后,"等级制度"逐渐成为重要衡量标准。
第二项改革:结构性工资制度
1985年6月下发《关于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薪酬制度的通知》。这是全国第二次工资改革。组织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已由工作级别工资制转变为以工作要素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化薪酬体系,为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项改革: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1993年,《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各企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不同的基本工资制度。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岗位实行基本职工工资岗位基本工资制度,专业高级技术人员岗位实行专业岗位基本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就业津贴由按照全额补助拨款、差额补助拨款和自费三种不同的财政预算收入管理支付方式进行确定。
第四次改革:开始提出绩效工资的概念
从2006年7月起,国家开始探索建立企业绩效劳动工资制度,其中,岗位待遇工资和最低薪级待遇工资是基本工資的一部分,绩效考核工资和财政补贴奖金属于"生活"部分。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充分体现企业工作人员绩效和实行分类管理,完善正常的国有资本收入调节管理机制,逐步实施使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比例分配更加健全科学规范。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工资分配,重点突出业绩考核,将业绩的考量科学的体现在收入分配上去。政策上,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工资体系。
公共机构绩效工资改革的原则:
(1) 结合绩效工资和标准津贴的落实和清理,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顺序,严格执行分配纪律。
(2)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制度,促进部门的内部分配工作。
(3)分级管理,因地制宜,加强地方及部门的责任强化。
(4)协调离休人员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三)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改革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旨在改革企事业单位,推动企事业单位向市场发展,加快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调动工作积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这是企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
1、进一步体现社会公平
按劳分配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再次分配应更重视公平。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可以科学直观地发挥"按劳分配"的指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分析,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具有明确的工作条件。同时考虑效率与公平的要求。这一原则强调了工资分配的地位和技术劳动因素。
2、绩效薪酬是公共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一些公共机构主要为盈利机构。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下,这些企事业都应该是市场的主体。绩效工资改革的优点在于,单位的收入挂钩于职工的工资,使职工和单位成为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工作人员明确的工作责任,增强责任感。努力让职工与部门一起努力,以实现各部门的整体目标,并获得合理的市场回报。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的难点
(一)总体层面的的难点
在我国,对于一些行政机关来说,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很难对绩效工资进行评价。例如广播电视类宣传单位,对于业务类岗位人员设定绩效目标比较容易,可以针对职工个人的工作业绩为重点进行考量。然而,在行政组织中,职工的目标有时是面对领导,有时是面对群众,有时是处理一些事务,很难确定工作量。
(二)基层单位层面实施绩效工资难点
虽然国家正在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例如,专业技术职务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职务。并且宏观调控每个位置的结构比例。但由于具体岗位设置办法不够明确,岗位要求和责任分配不够严格清晰,人们很容易误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只是增加每个人工资的另一种途径,他们对岗位目标和职责没有明确的认识。这样也增加了进一步完善岗位效率工资制度的难度。
三、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对策
(一)主抓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根据现代绩效管理理论,包括企事业单位和其成员,都可以建立一套绩效管理系统。在组织中,绩效指标由个体和团体选择并实施。然后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将评价及时反馈。最后,考核成果与绩效工资增减,奖惩,职务提升等相联系。
(二)合理规范工资项目标准
工资项目过多,秩序不齐,补贴标准各不相同,将会影响建立工资系统的效率。建议采取有效行动,规范标准。规定不同岗位的工资项目的名称和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收入报告和执行方案,各单位按规定执行工资标准。
(三)落实绩效工资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事业单位的工作分析,是指确定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对各部门、各职位的目标、任务、职责或责任、隶属关系、资质等有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最终形成了作业指南。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完整实用的、适用的、适用的职位分析手册,改革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
四、结论
事业单位积极、稳妥地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关系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这对于提高整体事业单位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对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为未来事业单位的综合改革奠定了基础。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长期实行的基本工资制度难以完全满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特别是实行平均分配制度方面,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必要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制度进行一次改革。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考核工资改革,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各专业领域工作和社会活动过程中的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在各个领域都很大程度地主要承担着部分管理服务职能,已涉及扩大到除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外的几乎所有社会行业。因此,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必将是一个直接影响我国全局的社会变化,这将在我国社会的许多重要领域都会引起深刻的社会变化。
(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进程
第一次改革:工资等级
1956年6月16日,主要特点之一是与国家机关单位工资基本同步,实行"一岗多级、上下级交叉"的统一薪资管理制度。它彻底奠定了中国30年基本工资制度的理论基础,改变了我国原有各种基本工资制度相互并存的社会现象。此后,"等级制度"逐渐成为重要衡量标准。
第二项改革:结构性工资制度
1985年6月下发《关于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薪酬制度的通知》。这是全国第二次工资改革。组织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已由工作级别工资制转变为以工作要素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化薪酬体系,为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项改革: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1993年,《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各企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不同的基本工资制度。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岗位实行基本职工工资岗位基本工资制度,专业高级技术人员岗位实行专业岗位基本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就业津贴由按照全额补助拨款、差额补助拨款和自费三种不同的财政预算收入管理支付方式进行确定。
第四次改革:开始提出绩效工资的概念
从2006年7月起,国家开始探索建立企业绩效劳动工资制度,其中,岗位待遇工资和最低薪级待遇工资是基本工資的一部分,绩效考核工资和财政补贴奖金属于"生活"部分。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充分体现企业工作人员绩效和实行分类管理,完善正常的国有资本收入调节管理机制,逐步实施使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比例分配更加健全科学规范。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工资分配,重点突出业绩考核,将业绩的考量科学的体现在收入分配上去。政策上,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工资体系。
公共机构绩效工资改革的原则:
(1) 结合绩效工资和标准津贴的落实和清理,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顺序,严格执行分配纪律。
(2)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制度,促进部门的内部分配工作。
(3)分级管理,因地制宜,加强地方及部门的责任强化。
(4)协调离休人员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三)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改革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旨在改革企事业单位,推动企事业单位向市场发展,加快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调动工作积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这是企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
1、进一步体现社会公平
按劳分配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再次分配应更重视公平。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可以科学直观地发挥"按劳分配"的指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分析,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具有明确的工作条件。同时考虑效率与公平的要求。这一原则强调了工资分配的地位和技术劳动因素。
2、绩效薪酬是公共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一些公共机构主要为盈利机构。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下,这些企事业都应该是市场的主体。绩效工资改革的优点在于,单位的收入挂钩于职工的工资,使职工和单位成为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工作人员明确的工作责任,增强责任感。努力让职工与部门一起努力,以实现各部门的整体目标,并获得合理的市场回报。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的难点
(一)总体层面的的难点
在我国,对于一些行政机关来说,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很难对绩效工资进行评价。例如广播电视类宣传单位,对于业务类岗位人员设定绩效目标比较容易,可以针对职工个人的工作业绩为重点进行考量。然而,在行政组织中,职工的目标有时是面对领导,有时是面对群众,有时是处理一些事务,很难确定工作量。
(二)基层单位层面实施绩效工资难点
虽然国家正在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例如,专业技术职务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职务。并且宏观调控每个位置的结构比例。但由于具体岗位设置办法不够明确,岗位要求和责任分配不够严格清晰,人们很容易误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只是增加每个人工资的另一种途径,他们对岗位目标和职责没有明确的认识。这样也增加了进一步完善岗位效率工资制度的难度。
三、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对策
(一)主抓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根据现代绩效管理理论,包括企事业单位和其成员,都可以建立一套绩效管理系统。在组织中,绩效指标由个体和团体选择并实施。然后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将评价及时反馈。最后,考核成果与绩效工资增减,奖惩,职务提升等相联系。
(二)合理规范工资项目标准
工资项目过多,秩序不齐,补贴标准各不相同,将会影响建立工资系统的效率。建议采取有效行动,规范标准。规定不同岗位的工资项目的名称和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收入报告和执行方案,各单位按规定执行工资标准。
(三)落实绩效工资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事业单位的工作分析,是指确定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对各部门、各职位的目标、任务、职责或责任、隶属关系、资质等有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最终形成了作业指南。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完整实用的、适用的、适用的职位分析手册,改革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
四、结论
事业单位积极、稳妥地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关系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这对于提高整体事业单位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对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为未来事业单位的综合改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