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数据支持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相融合,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从信息化教学时代发展到智能化教学时代,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期和同仁们商榷。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信息化;智能化;微课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56-02
网络发达的时代,历史教学也在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因此再论历史教学有效性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同时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一、黯然而不自觉——当今一些历史教学现象的困惑
教学有效性是每位历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之一。首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学生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两者是相辅相成。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已逐步被人们所摒弃,而新式的教学方式却备受追捧,但无论何种方式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可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有以下现象:
怪像一:精美课件与空洞的眼神
在多次的教学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有许多精美的图片视频,构成一件件完美的ppt,但与之不对应的却是大部分学生昏昏欲睡的眼神,显然教师教学脱离实际、毫无激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不可否认,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事实,但另一方面在新式课堂下,教师很容易沦为现代教学手段的奴隶,只会单纯依赖幻灯片教学而不能依靠学情进行调整,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教学的有效性就更无从谈起。
怪像二:教师教学活动多集中与课堂,无法从课堂走入课外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良好,学习热情高涨,但一旦到了课外历史学科就成了鸡肋,成为许多主科的附属品,学生即无法用一定的时间把已学知识加以巩固,也无兴趣积极主动去探究历史问题。所谓新式教学手段却让我们历史教学的效果黯然失色。
二、柳暗花明式的智能化教学时代
2018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便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智慧校园普及化的今天,历史教学更应该从好看却无用的信息化教学时代迈向智能化教学时代,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历史课堂,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大数据下的诊断性
大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教师教学课堂上应依托学生学情去调整教学方式。在智慧校园的平台上,有许多学生的情况分析,而这些数据大部分是通过学生多次的课堂小测、课后练习、期中、期末测试构成。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农业》一课中,教师可当场展示多张关于传统耕作农具的图片,提出问题,辨析几种重要的耕作技术,要求学生当场通过平板,将他们的判断反馈到智慧校园平台上,在数据的及时分析下,教师可以根据目前学生在判断上面的失误进行补充说明,及时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在《发现新航路》一课教学中,可让学生当场在电子地图上判别四条航线,通过平台分析将失误最多的航线细致分析。此外在大数据的平台上教师可根据某个学生多次的学习数据分析得出该生历史学习的短板,对他们学习问题进行辅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可见在大数据平台的帮助下教师能够快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教学,做到“蹲下来教学”。所以在智慧校园的平台上,可以充分展示出智能化教学时代学情的诊断性,教师根据病情开出药方,快速及时做到对症下药。
(二)体验大数据教学中历史的趣味性
在智慧校园教学下,我们可以运用多种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如《中国古代手工业》原先的教学中,教师多以展现古代精美瓷器的图片来显示古人高超的制瓷技术,但这些距离学生生活过远,无法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大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历史。教师可在课前制作微课《如何辨析陶与瓷》,让学生观看先行了解一些简单的考古知识,在课堂中教师可当场展示几组陶器与瓷器的现代模仿品,让某些学生用相關的知识加以辨别,并阐述理由,然后让所有的学生当场进行投票支持哪位同学的分析,最后在当场联线一些资深学者对学生判断加以分析并公布答案。通过以上设计的教学活动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既能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让教师让大量的知识用微课的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三)展开大数据平台上的碎片化教学
网路时代历史学习面临两大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历史知识本身就是一种碎片化知识,或者具有碎片化特征。网络智能手机的发展,使人成为手机的“铁粉”,教学资源手机化,内容碎片化,逐步成为趋势,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学生生活中,从课堂走向课外竭尽所能将历史碎片化知识逐步走向完整。当然这需要历史教师有一定制作相关历史教学资源的能力,制造出一大批质量较好的微课。教师微课的设计应当考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那就是课前微课,课中微课,课后微课这几种。但是无论何种微课,都应侧重课文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并应配套相关练习加以巩固,以上教学活动大多依托大数据平台,最后还需通过该平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教授《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课中,可制作课中微课《西周诸侯们》了解分封制、宗法制相关历史知识,课后要求学生手绘两者关系示意图并用希沃白板技术,在班级智慧平台上展示,也可用智能手机上传朋友圈获取班级同学的关注。这就将历史碎片化知识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之中。当然在教学的设计中,都应重视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如活动课《我的家乡》可以设计以下几大情境:①可通过介绍身边的宗祠了解家族文化。②介绍当地特有物产,了解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③介绍家乡名人,尤其近代历史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以培养家国情怀。以上三种方式,学生可任选一种,制作自己的微课投入到朋友圈让全体同学为他们点赞,获赞最多的微课可以投入到智慧平台成为教学资源。通过以上的活动既可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又可锻炼学生用历史资料,佐证自己论点的论证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查自己找,自己发现,自己思考。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成为学生的指导者,教会学生正确识别材料,筛选材料,去伪存真。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将碎片化的知识逐步系统化,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很有趣味的教学艺术,笔者只是从几个方面做了简单的的分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此外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一直都在改进,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只要我们大多数历史教学工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敢于尝试的胆量与坚持的勇气,那么我相信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许多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去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中的体验感,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学习效果,从而真真切切的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军.大数据和机器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J].电信科学,2015.
[2]G.西蒙斯著,詹青龙译.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上海: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3.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信息化;智能化;微课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56-02
网络发达的时代,历史教学也在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因此再论历史教学有效性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同时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一、黯然而不自觉——当今一些历史教学现象的困惑
教学有效性是每位历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之一。首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学生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两者是相辅相成。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已逐步被人们所摒弃,而新式的教学方式却备受追捧,但无论何种方式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可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有以下现象:
怪像一:精美课件与空洞的眼神
在多次的教学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有许多精美的图片视频,构成一件件完美的ppt,但与之不对应的却是大部分学生昏昏欲睡的眼神,显然教师教学脱离实际、毫无激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不可否认,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事实,但另一方面在新式课堂下,教师很容易沦为现代教学手段的奴隶,只会单纯依赖幻灯片教学而不能依靠学情进行调整,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教学的有效性就更无从谈起。
怪像二:教师教学活动多集中与课堂,无法从课堂走入课外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良好,学习热情高涨,但一旦到了课外历史学科就成了鸡肋,成为许多主科的附属品,学生即无法用一定的时间把已学知识加以巩固,也无兴趣积极主动去探究历史问题。所谓新式教学手段却让我们历史教学的效果黯然失色。
二、柳暗花明式的智能化教学时代
2018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便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智慧校园普及化的今天,历史教学更应该从好看却无用的信息化教学时代迈向智能化教学时代,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历史课堂,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大数据下的诊断性
大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教师教学课堂上应依托学生学情去调整教学方式。在智慧校园的平台上,有许多学生的情况分析,而这些数据大部分是通过学生多次的课堂小测、课后练习、期中、期末测试构成。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农业》一课中,教师可当场展示多张关于传统耕作农具的图片,提出问题,辨析几种重要的耕作技术,要求学生当场通过平板,将他们的判断反馈到智慧校园平台上,在数据的及时分析下,教师可以根据目前学生在判断上面的失误进行补充说明,及时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在《发现新航路》一课教学中,可让学生当场在电子地图上判别四条航线,通过平台分析将失误最多的航线细致分析。此外在大数据的平台上教师可根据某个学生多次的学习数据分析得出该生历史学习的短板,对他们学习问题进行辅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可见在大数据平台的帮助下教师能够快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教学,做到“蹲下来教学”。所以在智慧校园的平台上,可以充分展示出智能化教学时代学情的诊断性,教师根据病情开出药方,快速及时做到对症下药。
(二)体验大数据教学中历史的趣味性
在智慧校园教学下,我们可以运用多种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如《中国古代手工业》原先的教学中,教师多以展现古代精美瓷器的图片来显示古人高超的制瓷技术,但这些距离学生生活过远,无法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大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历史。教师可在课前制作微课《如何辨析陶与瓷》,让学生观看先行了解一些简单的考古知识,在课堂中教师可当场展示几组陶器与瓷器的现代模仿品,让某些学生用相關的知识加以辨别,并阐述理由,然后让所有的学生当场进行投票支持哪位同学的分析,最后在当场联线一些资深学者对学生判断加以分析并公布答案。通过以上设计的教学活动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既能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让教师让大量的知识用微课的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三)展开大数据平台上的碎片化教学
网路时代历史学习面临两大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历史知识本身就是一种碎片化知识,或者具有碎片化特征。网络智能手机的发展,使人成为手机的“铁粉”,教学资源手机化,内容碎片化,逐步成为趋势,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学生生活中,从课堂走向课外竭尽所能将历史碎片化知识逐步走向完整。当然这需要历史教师有一定制作相关历史教学资源的能力,制造出一大批质量较好的微课。教师微课的设计应当考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那就是课前微课,课中微课,课后微课这几种。但是无论何种微课,都应侧重课文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并应配套相关练习加以巩固,以上教学活动大多依托大数据平台,最后还需通过该平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教授《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课中,可制作课中微课《西周诸侯们》了解分封制、宗法制相关历史知识,课后要求学生手绘两者关系示意图并用希沃白板技术,在班级智慧平台上展示,也可用智能手机上传朋友圈获取班级同学的关注。这就将历史碎片化知识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之中。当然在教学的设计中,都应重视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如活动课《我的家乡》可以设计以下几大情境:①可通过介绍身边的宗祠了解家族文化。②介绍当地特有物产,了解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③介绍家乡名人,尤其近代历史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以培养家国情怀。以上三种方式,学生可任选一种,制作自己的微课投入到朋友圈让全体同学为他们点赞,获赞最多的微课可以投入到智慧平台成为教学资源。通过以上的活动既可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又可锻炼学生用历史资料,佐证自己论点的论证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查自己找,自己发现,自己思考。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成为学生的指导者,教会学生正确识别材料,筛选材料,去伪存真。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将碎片化的知识逐步系统化,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很有趣味的教学艺术,笔者只是从几个方面做了简单的的分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此外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一直都在改进,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只要我们大多数历史教学工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敢于尝试的胆量与坚持的勇气,那么我相信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许多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去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中的体验感,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学习效果,从而真真切切的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军.大数据和机器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J].电信科学,2015.
[2]G.西蒙斯著,詹青龙译.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上海: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