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质和人生观教育等多方面任务,所以我们对初中历史教学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确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前提
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它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和人文精神滋养功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宝库,也是人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因而历史课自然也就成为一门极富生命活力的学科。
历史教育究竟能贡献什么?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乐事。”但历史教育在今日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功用”有限,从事历史基础教育者的欢乐亦有限。梁启超曾感叹:“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往事,惟此为大。”“历史使人明智”倘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职业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而我们就会感到自豪,产生一种敬业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不因从教“历史”而愧色。
二、在师生中开展互动的探究性学习是关键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那要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两点考虑。
首先,对探究性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以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据,即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选择内容,如:《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以小型专题为内容,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建国以来党对“三农”问题的政策》等。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基础应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其次,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
对于教师而言,一般对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而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其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更新的能力和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探究的能力。
三、“学史致用,重铸人格”是目的
让孩子掌握历史知识是通过所学的历史,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历史的记忆是认识、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与全人类之间的联系。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链条上的一环,人类历史上的善与恶时刻都影响着我们,而我们的现状也将在未来影响我们的后代。无史之人如同无根之树,漠视自己的根和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就不会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共同的社会意识。
当今社会人文素质每况愈下,塑造人格国格的任务刻不容缓。而历史作为社会的教科书,不仅以其所传授的历史知识担负着文化教育的任务,而且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部中国历史,是一本闪耀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历史见证,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爱国思想和爱国行动的实录。展开世界历史,更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历史上众多的光辉典范,如: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马克思花了四十年写下了《资本论》;毛泽东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等等无不激励着孩子确立与调整自己的人生观,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当然,人格的重铸要经过长时间的学、思、行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才能使思想和言行融合,内里与外表完善统一,从而达到道德修养、完善人格的最高境界。
要冲破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还有诸多方面需要研究探讨,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不过最重要的条件,笔者认为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化。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确立自己的正确教学思想,转变、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抱着“学史致用,重铸人格”这样一个功在千秋的理想,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吧,我们终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一、确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前提
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它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和人文精神滋养功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宝库,也是人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因而历史课自然也就成为一门极富生命活力的学科。
历史教育究竟能贡献什么?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乐事。”但历史教育在今日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功用”有限,从事历史基础教育者的欢乐亦有限。梁启超曾感叹:“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往事,惟此为大。”“历史使人明智”倘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职业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而我们就会感到自豪,产生一种敬业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不因从教“历史”而愧色。
二、在师生中开展互动的探究性学习是关键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那要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两点考虑。
首先,对探究性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以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据,即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选择内容,如:《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以小型专题为内容,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建国以来党对“三农”问题的政策》等。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基础应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其次,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
对于教师而言,一般对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而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其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更新的能力和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探究的能力。
三、“学史致用,重铸人格”是目的
让孩子掌握历史知识是通过所学的历史,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历史的记忆是认识、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与全人类之间的联系。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链条上的一环,人类历史上的善与恶时刻都影响着我们,而我们的现状也将在未来影响我们的后代。无史之人如同无根之树,漠视自己的根和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就不会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共同的社会意识。
当今社会人文素质每况愈下,塑造人格国格的任务刻不容缓。而历史作为社会的教科书,不仅以其所传授的历史知识担负着文化教育的任务,而且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部中国历史,是一本闪耀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历史见证,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爱国思想和爱国行动的实录。展开世界历史,更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历史上众多的光辉典范,如: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马克思花了四十年写下了《资本论》;毛泽东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等等无不激励着孩子确立与调整自己的人生观,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当然,人格的重铸要经过长时间的学、思、行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才能使思想和言行融合,内里与外表完善统一,从而达到道德修养、完善人格的最高境界。
要冲破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还有诸多方面需要研究探讨,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不过最重要的条件,笔者认为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化。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确立自己的正确教学思想,转变、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抱着“学史致用,重铸人格”这样一个功在千秋的理想,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吧,我们终将迎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