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n85281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叙述了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投其所好”式的导入新课,“量体裁衣”式的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课堂小结,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具有统一性、相容性。
  关键词 细胞的生活 教学实践 教学策略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来评价一篇教学设计,从广义上讲都是对该教学设计的一种肯定。从狭义上讲,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该教学设计,“好”更多的是站在评价者的角度,更侧重评价者的主观意向。“合适”则是评价者在评价时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更侧重学习者的情况进行的较为客观的评价。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设计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因此,一篇好的教学设计应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教学手段,选用教学媒体、,运用教学策略……即依学情而设计,依学情而实践,依学情而调整。
  1 导入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的新课导入中,笔者设计了三种方案。
   方案一:展示尤溪县的特产——金桔、芦柑。
   师问:同学们是否知道金桔和芦柑产自哪里?吃过吗?谈谈里边可能含有的物质,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这些物质存在于金桔、芦柑的什么结构中?
   师追问:这些物质是如何进入细胞的?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式,导出课题。
   方案二:展示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图片。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片,如展示医生医治此病人的措施是自体皮肤移植,但会造成病人的其他伤害,需要进行皮肤培养后再移植,并提出问题:如何培养皮肤细胞?需要什么条件?这样导出本课课题。
   方案三:复习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教师提出问题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否也存在着共性和不同之处呢?这样导出课题。
   方案一适合于笔者所任教的七年级12班,该班学生的特性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较多,好动好奇心强,特别是对探究身边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不会使学生对生物学学习产生反感情绪。方案二适用于七年级13、14班的学生,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永远都是有着其他班所没有的好奇和探究的热情,只要教师找到学生的好奇点、兴趣点,无论学生多么的疲倦、心情多么的糟糕,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一定可以被“挑逗”起来。方案三适用于耐性足、性格较为温顺的班级,比如七年级16班,学生对于知识的完整性、延续性比较善于思考,而对于具有较强的学术型的15班同样适用,一样能让学生认真思考,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因此,“投其所好”的导入便是更合适的导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升学习效率。
  2 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媒体的选择
   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而教学媒体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为了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2.1 教学难点一
   分子是构成水、酒精等物质的微粒之一。由于七年级的学生还未学习化学,因此很难理解这个知识点。
   方案一:教师演示:① 将10 mL的水倒入10 mL的酒精中,引导学生观察体积和是否等于20 mL,并思考原因。② 将10 mL的沙子倒入10 mL的黄豆(用于种子萌发实验),观察体积是否等于20 mL,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水和酒精这两种物质,存在着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分子“堆积”而成的;这些分子之间存在着像黄豆、沙子一样的间隙,还可以不断的运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构建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结论。
   这种微观变宏观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该难点。
   方案二:演示实验 媒体播放:教师将少量的品红溶液滴入到装有清水的小烧杯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会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教师播放分子扩散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构成物质的分子由高浓度往低浓度方向扩散的过程,即为品红的溶解过程,从而达到突破该难点的目的。
   方案一比较适合七年级12班的学生,方案二适合七年级13~16班的学生。
  2.2 教学难点二
   七年级学生还未学习物理,因此对能量理解难度较大。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阐述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有些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进出,有些大分子物质则需要其他物质的运输,即载体的运输,因此需要一定的能量。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能量呢?这样实现自然过渡。
   方案一: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如沼气池中的沼气燃烧用于煮饭的是热能,灯炮发出的光是光能,用于照明的是电能。灯泡发热为热能。从而得出能量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时还能相互转化。
   方案二:教师通过演示开水加热白磷发生燃烧现象(图1),解释能量存在和相互转化的现象。
   方案一的例子适合12班。方案二涉及有关化学知识,现象明显,教学效果不逊色于方案一。
  2.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方案一:用图2所示的动画,展示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的功能,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方案二:利用教材中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类比,人摄取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结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区别进行讲述,也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七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弱,主要以直观思维为主,显然方案一更加合适。
   “量体裁衣”的教学策略,便是更合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教师利用这种教学策略,学生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养成生物学科素养。
  3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常常会被教师忽略。一堂课是否完美,课堂总结往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总结的形式可以多样:① 通过教师结合板书内容重述,强调本课的学习目标;② 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起到归纳总结强调的知识目标的作用;③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畅谈本课的学习收获,这种方式相对开放,任由学生谈本课的知识体系,或是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收获等。这三种方法的选择往可以依据课堂的教学进度而定,时间比较紧时,且班级学生比较不活跃,当可选择①;时间比较紧时,但班级学生相对比较活跃、乐于配合时,教师的当可选择②;班级学生活跃、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乐于表达的班级,课堂教学进度也比较快,则可选择③。方案三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本节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即可以得到比较及时客观的课堂教学实效的反馈。但若将方案三用在前两个班级学生中,课堂可能会出现冷场、甚至无法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灵活多变”的课堂总结在体现教师的智慧、课堂应变能力的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同时还是评价、了解一节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情况,并能更好地为下一节课在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上提供有力的实践依据。
   人无完人,课亦无完课。因为学习者是动态的,而评课者亦是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进行综合评价。只有依据学习者的实际和当地的教学条件、资源,教师努力发挥自己和团队的智慧,方有可能设计出更加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案。教学资源的选择或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具有统一性和相容性。
其他文献
摘要:阐述了基于真实性情境的创设,并立体挖掘情境的价值所在,产生任务驱动,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不可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 真实性情境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
1 教材分析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中心一节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介绍,可以使学生对细胞形成整体印象,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由外向内依次介绍细胞的结构与基本功能,使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形成清晰的层次感。  其中“细胞核”一节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细胞核的功能初探。教材提供了四份资料,实际是通过四组实验来说明细胞核
摘 要 主要从核心概念学习、科学方法学习、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四个方面来设计学习单,以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单 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要研究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
摘 要 以“练习使用显微镜”为例,说明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运用直观演示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性认知,引导学生思维迁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直观演示法 初中生物 显微镜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直观演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观察所学或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事物,引导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
摘要:以精心设计的递进式教学环节为载体,按照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递进式教学,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B  递进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以精心设计的有联系的、递进式的教学环节为载体,按照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规律组织教学
画中话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于2008年10月26日正式启动,冬季长跑总里程以60km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利用角度间的比例关系设未知数,再由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  例1 在四边形ABCD中,若∠A:∠B:∠C:∠D:1:2:3:4,则∠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
摘要以学生饮食问题为切入口,将传统验证性实验优化为探究性实验,以问题引领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帮助学生自动生成重要概念,最后通过回归生活深化概念。  关键词问题解决 实验 饮食 营养 概念教学 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立足“真实世界问题解决”,以学生身边的饮食问题为切入口,组织学生进行“选购三餐食物”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和优化过程中关注饮食的营养全面。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和回顾,引导学生自动生成鉴定淀
摘要:网络暴力事件作为网络活动的极端负面行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有负面影响。应进一步研究网络暴力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减弱网络暴力文化的蔓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并有效规范其网络行为。以江苏大学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分析法,了解不同的学生群体对网络暴力文化的了解、参与、成因,并提出合理的治理对策,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正向作用,从根源上减弱网络暴力文化的
2008年10月30日-31日,中国教育学会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学科优秀课评比活动在江西省吉安市举行,笔者有幸被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共听了8节高中生物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欣喜地看到,教师们都能将新课程理念自觉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但不可否认,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存在着如何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