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ouNeverCh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读题,将题中的问题转化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学生理解题意就轻松了,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问题教学;读题;转化;模式
  
  初中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以下简称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难就难在学生对题意不能正确理解,不能将数学问题转化成实际生活问题,因而建立不了等量关系。为了改变这种困境,我在应用题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了以学生读题为主,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将应用题转化为自己所熟知的生活“情境”的应用题课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应用题和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读题
  要理解题意学生必须先读题。老师要求学生分三步读题:一步是“初读”应用题,学生读题后对应用题中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二步是“细读”应用题,要求学生边读边理解,边在草稿本上摘录条件,目的是让学生对此题有个较清晰的轮廓;三步是“研读”应用题,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题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包括标点符号在此处的作用。学生对摘录的条件有了更为准确的理解,读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将题中的内容转化成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
  在学生熟悉题意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题中的内容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进行类比,或借助教具操作演练此题目中所叙述的内容,让学生对此事物进行理解,然后借鉴到此题上的理解就可以了。
  三、建立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题中提出的条件,学生通过对此题的理解,建立各代数式。
  四、建立方程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最难的就是不知道怎样建立等式。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等式,先让学生通过对实例的理解,从实例中找到等量关系,然后让学生先建立起文字等式,由文字等式过渡到代数等式。在建立等式之前,先让学生明白一定是不同含义的同一个量相等,绝不能是不同的量相等,此应用题就轻松解决了。
  五、作业
  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也要分层要求,不同层次的同学做不同的题。
  六、作业完成后再分组讨论
  在小组内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将自己对这个题进行操作、类比、应用的方法进行交流,从而可以达到一题多解的目的。这不仅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的学生,他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遇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就会轻松自如、迎刃而
  解了。
  此外,有些题得寻找规律写出公式,并引导学生掌握公式得来的途径。
  1.案例一(七年级教材第79页例2)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我当时组织学生按上述方法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此题时,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河。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则船在顺流的时候速度为(x+3)千米/时。我指着图讲解,假设一小时内水不流动,用力划船可行驶x千米,若不划船只是水流动,一小时水会把船带走3千米。当水流动时,同时船又在划动着,这时船的行驶速度为(x+3)千米/时。此时学生疑惑不解,呆呆地看着我,我无能为力了。只好带他们到河边折一纸船,进行演示,把纸船放到流水处,在无外力作用下让纸船顺着水流行走,这是水流速度。又把纸船放到河边静水处,此时纸船不动,我用外力作用在纸船上让纸船行走,这是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然后又把纸船推到流水处,用外力顺水推纸船前进,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此时船在顺水中行驶是水速加船速(划速),所以船在顺行时的速度是(x+3)千米/时。相反逆行时,船在逆行的速度是(x-3)千米/时。至此,此题难点攻破。
  公式:顺行的速度=划速+水速
  逆行的速度=划速-水速
  速度(速度总量)=速度[速度甲(划速)+速度乙(水速)]
  顺行的速度×顺行的时间=逆行的速度×逆行的时间
  路程(顺行的航程)=路程(逆行的航程)
  结束后和学生一起来回顾,我们是怎样把此题轻松解决了的呢?一句话,靠实验,把抽象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具体的实物演示来理解,这样对题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案例告诉我们:今后遇到难理解的应用题,应要求学生尽量把抽象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具体的实物演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案例二(七年级教材第94页11题)
  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300米的隧道需要20秒的时间。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秒。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求出火车的长度?若能,火车的长度是多少?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组织学生读题三遍后摘录了条件。再用一只灯管代替火车,用黑板代替隧道,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火车头与隧道口接触时,火车过隧道就开始了,到火车尾离开隧道口时,火车过隧道才结束。让学生反复观察,火车过隧道时,火车头经过的路程是(隧道长+火车长)。设火车的长度为x米,此时火车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为
  (300+x)米。
  我用一只红外线玩具灯,演示灯光照在火车上的过程。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为10秒钟,让学生明白灯光照在火车上,这10秒的时间内,火车所行的路程为火车的长度x米。火车头刚被灯光照着火车在10秒内行驶就开始,到火车尾刚离开灯光时,火车在10秒内行驶的路程就结束。这时火车头离开灯光的距离刚好车长x米。
  知道火车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各自行驶的路程、时间,求出各自的速度。即:
  (火车通过隧道的速度), (灯光照在火车上的速度)。
  做完演示后,学生建立了两个代数式(火车在两种情况下的两个速度),老师再组织学生反复读题,寻找那些词组可帮助我们建立等式。学生通过反复读题找出“匀速行驶”而建立了等式即:=,问题得到了解决。
  速度(火车穿过隧道的速度)=速度(火车经过灯光的速度)
  案例告诉我们:再难的应用题只要把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成形象的实体运动,让学生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他们就能轻松地理解题意了,这样的应用题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四川省南部县三清乡小学)
其他文献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良好思维品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依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努力创设质疑情境,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化学史、探究实验、习题教学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权威、质疑教材,从而使学生的质疑能力、问题意识得到持续发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激疑——反向教学、激发疑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笔误或知识性错误,激发学生疑
我是从四年级开始接这个班级的,学生的许多习惯和做法与我要求的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进行语文的讲读课时,学生无从入手,只是在等待老师的命令,学习上很被动,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困境,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过五关”,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  能力。  第一关:初读,解决字词障碍  通过认真仔细地阅读,把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解决,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比较简单的生词,还
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有的学者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理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同样具有
长期以来,由于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各地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不相同,这就导致在素质教育上产生了一些误区。其实,就素质本身而言,它是指人的综合品质;而素质教育则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充分而和谐的发展。  作为数学学科,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较高的数学能力就是指较高的数学素质和素养。所以,加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成为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
摘 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其核心——思维能力是终身需要的,也是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的。课堂应成为师生平等交流的舞台。教师只有改变“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做法,适当地给学生留下一些“自留地”或“开发区”,才能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留白;师生关系    一、问题的产生——听课后的思考  前阵子,全市组织英语上课大比拼,选手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的优秀老师。确实,他们设计
一、课前工作  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先决条件,也是促进教师思想、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备课,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备课的形式主要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种。集体备课是教研组或同年级的教师在学年、学期前集中在一起,共同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制订教学进度(同一年级),统一教
前不久一次全市课堂展示活动中,有个老师在我们班级借班上课,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讲到很喜欢班主任,作为他们的英语老师、班主任,听到这些话我感到由衷的幸福,也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快乐。  做班主任的这几年中我感受到的是辛苦、劳累,甚至有点儿烦心,但最深的感受却是喜悦、幸福、充实与快乐。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快乐幸福的班主任,当然我对幸福的理解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学生对我的爱。班主任工作是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虽然是教育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但是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积极主动,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一直维持着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这都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去解决和完成的事情。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的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感,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英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
摘 要: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充分运用好课文插图,就能使小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文插图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好课文插图,把插图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课文插图;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站在教学第一线,承受着应试的压力,面对学生厌学、家长穷追分数、教师自己身心疲惫的现状,人们经常说“减负”,经常说提高教学效率,可是什么才是有效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