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y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让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很好地解决身边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要想学会各方面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前提。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发散性。教师要从小学数学抓起,利用数学来培养学生们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细心观察发现知识规律
  在数学学习中蕴含着很多的规律,有些看似很复杂的计算题,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解题规律。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做好引导工作,给予学生引导和提示,让他们跟着提示去发现解题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简单设计两道题:①“1+2+3+4+……+99”,②“15×15”。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快速解题,找出答案。如果学生不知道细心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只是直接计算的话,那是有很大难度的。对于题①,教师可以让学生细心观察,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细心观察,学生们也许就会发现,用“1+99+2+98+……”这样把两个式子用加法结合律来计算,就能很容易地得出问题的答案。题②中,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两个因式是一样的,并且尾数都是5。这时应要求学生们想一想,可以让5和5相乘,再用十位数乘以十位加上一的数就是第二题的答案了。教师们都应引导学生们去善于观察和思考,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解题中来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拥有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通过细心的观察,学生往往能够发现平常容易忽视的一些重要内容,也可能会因为观察而产生更多的想法和感慨。这些对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相关能力的发展都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就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因为学生的基础都差不多,这个时候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认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学好数学,而细心观察其实就是学生认真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有细心的观察,所以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细心能力,引导学生细心观察。
  二、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中,很多应用题都会出现一题多解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们从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尽可能找出更多的题目解法。
  一道可以提出很多问题的题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一条河宽800米,燕子飞过这条河需要10分钟,猫头鹰飞过这条河需要8分钟。”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提出以下问题:①猫头鹰的飞行速度是多少?②燕子的飞行速度是什么?③谁的飞行速度快?④两种速度相差了多少?……让学生学会提出这些问题并解答,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题多解是培养发散性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例如:“一支铅笔的价格是3元,笔记本的价格是铅笔的两倍,那么36元钱能买几支铅笔、几个笔记本?”这道题是有很多种解决方案的。学生们可以不用多思考直接进行计算,也可以借助方程来解决问题。其实不管哪种方法,只要学生认真思考,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这些题都是很容易能解决的。多角度解决问题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数学学科本来就是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训练的就是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
  三、鼓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应是教师们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的问题。他们要提出新问题的前提是对原有的题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到题目的核心,并通过分析发散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问题。在提出新问题的同时,也要为解决问题进行思考,经过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时,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转换,已从一位掌握知识的权威者转换为引导学生们发现新问题的引路人。这方面的训练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会有很大的要求,不仅要把数学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还要让他们在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慢慢培养出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在遇到一道题时,首先要让他们先对题目进行阅读,进而了解题目的意思以及要求的对象,然后再对题目进行分析并学会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因为每个人对题目的见解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让学生学会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意见也是很重要的。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环节也很重要,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让学生独立地、认真地完成每次布置下去的作业,可以促进思维的整体性提高,也能检验思维的有效性,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对圆锥角膜患者接受强化的跨上皮角膜交联术后早期上皮修复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连续收集2016年10月至
数学理解有直观理解、程序理解、抽象理解和形式理解等不同层次,仅仅基于经验、形象的理解是直观性的浅层次理解。在数学学习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所积累的数学知识、方法不断增加。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更要借助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激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迈向深入。  一、引导探究,发现新知构建的合理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
从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文字长、阅读量大,但实质并不难的考题,而考生恰恰在这些试题上“失分”较严重。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阅读理解上不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浅见。  一、强化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课本的习惯  数学较为抽象,也比较乏味,学生阅读起来不像语文那样有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加强对预习的指导、督促和检查,要将预习
基于小学儿童的“求新”心理,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多样性效用,能够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多媒体可以把数学教学融入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数学课堂注入趣味和活力,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工具教学优势  (一)便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当下信息时代
车险很重要,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现实生活中,购买爱车后,几乎所有的车主都会及时上全保险,为自己的爱车增加安全系数,一旦日后发生车辆事故,就可以给自己减少损失。不过,车险基本上都以1年为期限,时间较短,在续保时,特别是在续保的时间上,不少人持不同态度。有的主张续保要趁早,有的则认为不宜太早。无论是提倡早续保,还是晚续保,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观点一:车辆续保要尽早  持这种观点的车主,除了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