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理解有直观理解、程序理解、抽象理解和形式理解等不同层次,仅仅基于经验、形象的理解是直观性的浅层次理解。在数学学习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所积累的数学知识、方法不断增加。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更要借助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激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迈向深入。
  一、引导探究,发现新知构建的合理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是数学课堂的主要活动内容,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思考。
  在四年级下学期“运算律”教学中,根据问题情境,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得到两种不同的算法:⑴65×5+45×5,⑵(65+45)×5。不管哪种算法,都是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但两种方法的意义不同,⑴是先算出5件夹克和5条裤子的总价,然后加起来;⑵是先算出一件夹克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再算出5件夹克和5条裤子一共多少元,一种是分开算,一种是配套算。不管是哪种算法,算出的结果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算式可以合并成一个等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仿,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算一算得数是否相等,思考有什么发现,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经过这样的探究,从事实过渡到推理,提高了等式成立的可信度,让事理整合推理,有助于学生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在实质。
  二、深度剖析,感悟新知构建的自然性
  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学习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注重层次性和多样性。
  四年级下学期,笔者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850×17,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竖式怎样写,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然后交流,学生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但让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时,学生比较为难,说不出道理。这时可以回顾积变化的规律,让学生感悟,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乘几,这时再提问850×17为什么可以先算85×17,学生明白是把850看成85×10,一个乘数变化,积也跟着变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他们在三年级没有学过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在计算中虽然基本掌握了乘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但是对于中下等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缺乏算理的支撑,会逐渐遗忘。如果掌握了积变化的规律,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学生建构的知识模型记忆将非常深刻。
  三、创新思考,体验新知构建的多样性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全过程。
  在六年级分数除法的教学过程中,例1出示:量杯里有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人可以喝多少升?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可以列出算式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学生先画一个长方形表示1升,然后再平均分成5份,画出升,除以2等于几,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用4个去除以2得到2个,就是。接着老师可以继续引导,还可以怎样计算?有不少学生想到可以转化成。接下来,把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改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交流反馈时,学生发现了方法一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方法二。不过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第三种方法,把转化成,结果等于。这样的思考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得的,但作为老师应如何处理呢?这样的方法对于其他的分数除以整数也能使用吗?
  分数除法是小学阶段最后的四则计算,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与学生学过的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差别较大,不能由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直接迁移,但它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联系极为丰富,因此,分数除法的计算更具有创造性。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图形的直观,更要关注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让学生通过不断创造构建新知。如在上面方法三中,可以进一步提问:你是怎样想到把÷3转化成÷3的?学生回答因为4不好除以3才把转化成,从而得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这一结论。可见,合理的逻辑推理,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多样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如果我们过度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不重视数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只能是浅尝辄止。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已形成的数学现实,更要关注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着眼于知识内部的生成和重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他文献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在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随着现代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原来的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今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情感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从而使得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能更上一个层次。  一、在小学语文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并且每一方面对于小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作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但是精神世界却相对的比较贫乏,尤其是感恩意识越来越薄弱。感恩可以使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并且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对于当代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缺乏这种感恩的意识,比如父母给予他们关心他们会觉得理所当然,仿佛全世界的人对他们好都是应该的。这种心理是十分不利于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在祖国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从
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很多教师也都采取了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但与一般性家庭相比,外来民工子女由于地域差异、学历层次、自身理念的不同,主要呈现出兴趣广泛、内容单一、时间较少、能力有限等状况。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外来民工子女课外阅读的现状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相应的机制,提升课外阅读的整体性质态。  一、关注动力,在拓展中激发兴趣  由于从小受环境影响,
本文主要论述利用激光对筛网尺寸进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测量系统。与传途测量方法相比,它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本文还给出了实验结果。 This paper discusses
数学学习是学生体验知识、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获取成功体验的过程,“体验学习”是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体验学习”。  一、依托生活实践,丰富体验素材  学习内容与认知情境的切合度越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会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数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探究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根据儿童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促进儿童动手操作欲望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数学思考为教学目标
目的:评估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对圆锥角膜患者接受强化的跨上皮角膜交联术后早期上皮修复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连续收集2016年10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