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民阅读”“书香校园”的大背景下,师范类大专院校应当给学生开列出一份怎样的书单?作为高校教师,又当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在学生身上,最为稀缺的又是什么?这将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课外阅读;童话;人文情怀;善良;纯真
人文素养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还有“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等,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文学界发起的一场题为“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活动中,关于此概念的定义就一直模糊不清。人文情怀到底是“圣人情怀”“救世情怀”,还是“世俗关怀”,众说纷纭。对此,我们在这里并不加以累述,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在该文章里所涉及的关于“人文素养”“人文情怀”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而言,更多是指向一种气质,一种在读书中所熏陶出来的独特的精神面貌与性格特征。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地处中部省份的老牌师范院校,学生构成主要以省内女生为主,尤其是笔者所在的人文科学系。我校有三年制和五年制两种培养模式,学生年龄一般在15到22岁之间。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但还未形成体系。因此,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中,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正确引导他们,这是一个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课堂教学传递的是书本知识,是理论,除却那一部分为了应付考试而强迫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以外,剩下来的知识才是学生在大学阶段所收获的真正的财富。但这类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人文类学科,教师所能教授的仅仅是课文,是文学常识、历史常识和政治常识,是教法论,尽管教师们秉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原则,在授课过程中尽最大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美”,体会到“人文关怀”,但光依靠课本教学显然是不够的。书本内容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提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对于文科类课程的教师而言,实践课就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读书沙龙或读书会,教师与学生围成圆圈,以茶话会的方式进行,在讨论中增长知识与见识。
那么,究竟哪些书适合大学生阅读?在当今这样一个纸质书已经越来越萧条,电子书越来越普及的网络与新媒体雄霸天下的数据化电子化时代,课外阅读又究竟可以带给我们的学生什么?这是笔者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部目前也在提倡“书香校园”活动,并且为在校大学生列出一份非常完整与全面的书单,内容涉及文学、史学、政治、哲学、科技等,面对这样一份规模庞大的书单,特别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精挑细选,根据学生实际“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我们说,学生的课外生活理应是丰富多彩的,读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会读书的书呆子”,那显然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在前文中笔者已经指出,我校作为一所女生占绝大多数的老牌的地处中部的师范院校,学生显然是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女生可能在思维敏捷方面比不上男生,在思想上也不如男生深刻,但往往情感细腻,想象力丰富,善良,纯真,相信美好,相信梦想和奇迹,女生往往天生与真善美有着不解之缘。而作为师范院校的女生,将来所要面对的是6到13岁之间的小学生,要经常与孩子打交道。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的学生具备一颗童心,保有童真和童趣。童真和童趣事实上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上帝赐予我们每个人的禮物,但在很多人身上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被上帝收回去。那么,最大限度地保持我们学生的赤子之心,是至关重要的。童心并不能完全代表人文修养,童心意味着理性的不足,意味着纯洁和虚弱,甚至是单薄,这种单薄也许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不了理论家或学者,但正是这种赤子之心使得我们的学生成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成为将来的“孩子王”,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在电影《灰姑娘》中,灰姑娘艾拉的母亲在病逝前给予女儿的法宝就是“坚强而勇敢,纯洁而善良”,我们说,这也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外实践,尤其是课外阅读中,所要竭力培养的素质。
具体来说,我们应当在课外阅读中教会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活了100万次的猫》《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海的女儿》《不老泉》,这些故事所讲述的都是关于爱与美的传说。在现实中也许爱与美往往免不了被毁灭被摧残,但在童话故事里,爱与美往往是战胜所有邪恶的法宝和解药。我们并非是让学生沉迷于童话世界中,真正把自己当作故事里的公主或者王子,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是理性的,他们分得清现实和童话,但他们往往分得过清,看得过透,坚信“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这不能不说是人文精神的缺失。现实并非不好,但过于现实却让我们的年轻人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激情与梦想,而这显然是我们急需找回来的东西。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课外阅读;童话;人文情怀;善良;纯真
人文素养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还有“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等,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文学界发起的一场题为“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活动中,关于此概念的定义就一直模糊不清。人文情怀到底是“圣人情怀”“救世情怀”,还是“世俗关怀”,众说纷纭。对此,我们在这里并不加以累述,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在该文章里所涉及的关于“人文素养”“人文情怀”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而言,更多是指向一种气质,一种在读书中所熏陶出来的独特的精神面貌与性格特征。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地处中部省份的老牌师范院校,学生构成主要以省内女生为主,尤其是笔者所在的人文科学系。我校有三年制和五年制两种培养模式,学生年龄一般在15到22岁之间。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但还未形成体系。因此,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中,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正确引导他们,这是一个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课堂教学传递的是书本知识,是理论,除却那一部分为了应付考试而强迫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以外,剩下来的知识才是学生在大学阶段所收获的真正的财富。但这类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人文类学科,教师所能教授的仅仅是课文,是文学常识、历史常识和政治常识,是教法论,尽管教师们秉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原则,在授课过程中尽最大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美”,体会到“人文关怀”,但光依靠课本教学显然是不够的。书本内容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提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对于文科类课程的教师而言,实践课就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读书沙龙或读书会,教师与学生围成圆圈,以茶话会的方式进行,在讨论中增长知识与见识。
那么,究竟哪些书适合大学生阅读?在当今这样一个纸质书已经越来越萧条,电子书越来越普及的网络与新媒体雄霸天下的数据化电子化时代,课外阅读又究竟可以带给我们的学生什么?这是笔者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部目前也在提倡“书香校园”活动,并且为在校大学生列出一份非常完整与全面的书单,内容涉及文学、史学、政治、哲学、科技等,面对这样一份规模庞大的书单,特别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精挑细选,根据学生实际“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我们说,学生的课外生活理应是丰富多彩的,读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会读书的书呆子”,那显然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在前文中笔者已经指出,我校作为一所女生占绝大多数的老牌的地处中部的师范院校,学生显然是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女生可能在思维敏捷方面比不上男生,在思想上也不如男生深刻,但往往情感细腻,想象力丰富,善良,纯真,相信美好,相信梦想和奇迹,女生往往天生与真善美有着不解之缘。而作为师范院校的女生,将来所要面对的是6到13岁之间的小学生,要经常与孩子打交道。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的学生具备一颗童心,保有童真和童趣。童真和童趣事实上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上帝赐予我们每个人的禮物,但在很多人身上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被上帝收回去。那么,最大限度地保持我们学生的赤子之心,是至关重要的。童心并不能完全代表人文修养,童心意味着理性的不足,意味着纯洁和虚弱,甚至是单薄,这种单薄也许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不了理论家或学者,但正是这种赤子之心使得我们的学生成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成为将来的“孩子王”,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在电影《灰姑娘》中,灰姑娘艾拉的母亲在病逝前给予女儿的法宝就是“坚强而勇敢,纯洁而善良”,我们说,这也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外实践,尤其是课外阅读中,所要竭力培养的素质。
具体来说,我们应当在课外阅读中教会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活了100万次的猫》《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海的女儿》《不老泉》,这些故事所讲述的都是关于爱与美的传说。在现实中也许爱与美往往免不了被毁灭被摧残,但在童话故事里,爱与美往往是战胜所有邪恶的法宝和解药。我们并非是让学生沉迷于童话世界中,真正把自己当作故事里的公主或者王子,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是理性的,他们分得清现实和童话,但他们往往分得过清,看得过透,坚信“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这不能不说是人文精神的缺失。现实并非不好,但过于现实却让我们的年轻人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激情与梦想,而这显然是我们急需找回来的东西。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