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的关键内容,阅读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及个人发展联系密切,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用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基于此,文章从阅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及不足,并对阅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分析。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生活化阅读教学,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39-02
一、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内涵分析
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多读多写多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学生的语文实践离不开生活实际,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从生活中培养语文学习能力,从语文阅读中体会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让阅读回归生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应用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知识,挖掘语文知识的生活内涵,将较为抽象的阅读教学建立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引导小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方式掌握语文知识及阅读技巧,并使小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以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活化[1]。
二、让阅读回归生活的优势与不足
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主要具备开放性、主体性以及灵活性等优势。开放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为多样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主体性主要是指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灵活性主要是指阅读生活化教学中的阅读素材更为丰富,教师可以灵活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些小学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阅读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也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但是仍旧没有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师在开展阅读生活化教学时,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有些教师开展的生活化教学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校园生活,缺少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融入;有些教师开展的生活化教学过于注重“生活化”内容,缺少对文本的重视,仅是单纯地将学生的日常生活搬到教学中,没有考虑生活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契合性,导致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中出现“泛生活化”现象,反而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阅读资源不够丰富。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注重教材应用的创造性。在这一要求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将阅读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缺少对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学生的阅读资源不够丰富,难以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与此同时,有些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很容易依托网络资源,照搬名师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根本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导致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大大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缺乏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生活化教学的背景下,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显著的提升,能够主动去学校的图书馆阅读书籍,或者购买课外读物,从多个方面获取阅读资源。但是这种阅读方式不够深入,很容易使学生的阅读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了解文本的内涵。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深入,对生活及语文学科的认识较为浅显,很难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生活化阅读教学的开展效果不是很理想[2]。
三、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从教学目标角度实现生活化
新课标重新制定了学科教学的目标,小学教师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角度入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从宏观角度而言,小学语文阅读的生活化教学目标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维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明确需要学生背诵的诗文,为学生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目,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方式完成阅读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文本内容选择相应学习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通过阅读生活化,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和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狐假虎威》为例,小学教师可以制订如下教学目标:在知识與能力维度,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明确生字和生词的意思,并读写课文中描写狐狸的动作及神态的词句,积累语言,掌握“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以及“东张西望”成语的意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求学生掌握“四要素开头法”,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了解“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寓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求小学生认识到文章中的“虎之威”及“狐之滑”,引导学生认识到仗势欺人是不对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3]。
(二)从教学内容角度实现生活化
语文学科和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含有大量的阅读素材,阅读可以看作是生活的拓展及外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阅读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阅读教学内容看来,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阅读教学生活化。
第一,将阅读教学与学校生活联系在一起。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将阅读内容与学校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花的学校》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校和课文中描绘的学校进行对比。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说出学校的特点,并引出花也有学校这一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在学校中最开心的时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感受文章中细腻的想象及生动的描写,并将其应用于写作中,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第二,将阅读教学与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仅通过学校教学难以有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将生活化阅读教学扩展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家长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家长可以将每天的七点半到八点定为阅读时间,由学生出声朗读教师推荐的书目或者佳作美文,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实现阅读生活化。
第三,将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小学生除了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以外,还会涉及社会生活。通过社会实践及社会交往,小学生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教师可将阅读教学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金色的草地》为例,某教师在课前导入中指出该文章是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导学生对自己看过的大自然景色进行介绍。有些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体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草原、夕阳及日出等大自然景色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加深了对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培养了语文素养。
(三)从教学方法角度实现生活化
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后,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生活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思维,提升其语文素养。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种生活化阅读方法。
第一,情境导入法。生活化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情境导入法,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中,使学生根据作者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降低阅读学习难度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文本的思想感情,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实现生活化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秋天的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秋天雨景相关的视频,使学生体会到秋天的魅力,从而跟随教师的脚步对文本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视频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魅力,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课外活动法。生活化阅读教学不应该局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提升语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周末开展“读书伴我行”“讲故事大赛”或者“好书交流会”等实践活动。其中,“读书伴我行”主要是指班会主题活动,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并阐述自己在书籍中获得的知识和体会;“讲故事大赛”主要是指学生对书籍中的故事进行续写,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并将自己创作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述,这种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好书交流会”主要是指学生将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拿到教室中,和同学进行共享。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生活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中推广生活化教学。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将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并合理应用情境导入法及课外活动法,提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贯彻落实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王 玲.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方式论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7):94-95.
[2]張 艳.让小学语文课堂插上“生活化”的翅膀——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60.
[3]周相江.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生活结合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7):117-11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39-02
一、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内涵分析
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多读多写多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学生的语文实践离不开生活实际,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从生活中培养语文学习能力,从语文阅读中体会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让阅读回归生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应用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知识,挖掘语文知识的生活内涵,将较为抽象的阅读教学建立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引导小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方式掌握语文知识及阅读技巧,并使小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以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活化[1]。
二、让阅读回归生活的优势与不足
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主要具备开放性、主体性以及灵活性等优势。开放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为多样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主体性主要是指生活化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灵活性主要是指阅读生活化教学中的阅读素材更为丰富,教师可以灵活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些小学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阅读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也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但是仍旧没有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师在开展阅读生活化教学时,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有些教师开展的生活化教学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校园生活,缺少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融入;有些教师开展的生活化教学过于注重“生活化”内容,缺少对文本的重视,仅是单纯地将学生的日常生活搬到教学中,没有考虑生活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契合性,导致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中出现“泛生活化”现象,反而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阅读资源不够丰富。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注重教材应用的创造性。在这一要求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将阅读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缺少对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学生的阅读资源不够丰富,难以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与此同时,有些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很容易依托网络资源,照搬名师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根本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导致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大大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缺乏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生活化教学的背景下,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显著的提升,能够主动去学校的图书馆阅读书籍,或者购买课外读物,从多个方面获取阅读资源。但是这种阅读方式不够深入,很容易使学生的阅读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了解文本的内涵。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深入,对生活及语文学科的认识较为浅显,很难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生活化阅读教学的开展效果不是很理想[2]。
三、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从教学目标角度实现生活化
新课标重新制定了学科教学的目标,小学教师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角度入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从宏观角度而言,小学语文阅读的生活化教学目标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维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明确需要学生背诵的诗文,为学生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目,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方式完成阅读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文本内容选择相应学习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通过阅读生活化,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和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狐假虎威》为例,小学教师可以制订如下教学目标:在知识與能力维度,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明确生字和生词的意思,并读写课文中描写狐狸的动作及神态的词句,积累语言,掌握“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以及“东张西望”成语的意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求学生掌握“四要素开头法”,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了解“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寓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求小学生认识到文章中的“虎之威”及“狐之滑”,引导学生认识到仗势欺人是不对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3]。
(二)从教学内容角度实现生活化
语文学科和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含有大量的阅读素材,阅读可以看作是生活的拓展及外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阅读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阅读教学内容看来,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阅读教学生活化。
第一,将阅读教学与学校生活联系在一起。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将阅读内容与学校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花的学校》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校和课文中描绘的学校进行对比。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说出学校的特点,并引出花也有学校这一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在学校中最开心的时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感受文章中细腻的想象及生动的描写,并将其应用于写作中,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第二,将阅读教学与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仅通过学校教学难以有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将生活化阅读教学扩展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家长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家长可以将每天的七点半到八点定为阅读时间,由学生出声朗读教师推荐的书目或者佳作美文,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实现阅读生活化。
第三,将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小学生除了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以外,还会涉及社会生活。通过社会实践及社会交往,小学生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教师可将阅读教学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金色的草地》为例,某教师在课前导入中指出该文章是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导学生对自己看过的大自然景色进行介绍。有些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体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草原、夕阳及日出等大自然景色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加深了对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培养了语文素养。
(三)从教学方法角度实现生活化
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后,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生活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思维,提升其语文素养。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种生活化阅读方法。
第一,情境导入法。生活化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情境导入法,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中,使学生根据作者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降低阅读学习难度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文本的思想感情,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实现生活化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秋天的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秋天雨景相关的视频,使学生体会到秋天的魅力,从而跟随教师的脚步对文本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视频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魅力,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课外活动法。生活化阅读教学不应该局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从而提升语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周末开展“读书伴我行”“讲故事大赛”或者“好书交流会”等实践活动。其中,“读书伴我行”主要是指班会主题活动,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并阐述自己在书籍中获得的知识和体会;“讲故事大赛”主要是指学生对书籍中的故事进行续写,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并将自己创作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述,这种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好书交流会”主要是指学生将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拿到教室中,和同学进行共享。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生活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中推广生活化教学。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将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并合理应用情境导入法及课外活动法,提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贯彻落实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王 玲.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方式论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7):94-95.
[2]張 艳.让小学语文课堂插上“生活化”的翅膀——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60.
[3]周相江.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生活结合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7):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