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利于明智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编 王富仁 郑国民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众所周知,任何一场成功的变革都必须立足于历史与传承的基础之上,只有清晰地把握过去,才有可能提出适合语文教育发展方向的计划或方案。”这是援引于《当代语文教育论争》中的一句话,也是我阅读这本书的缘由。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很长一段时间,让很多教师感到无所适从。究其原因是缺少对语文教育历史的了解,没有认清语文教育发展的规律,阅读《当代语文教育论争》将为我们弥补这一缺憾。
  《当代语文教育论争》是一部语文教育在当代的论争史,书中论述了从建国初期到上个世纪末这50年以来,发生在我国语文教育批评和论争方面的重要问题,从文艺学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并通过微观的具体分析,研讨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缺憾和失误。书中选择了四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当代语文教育文道关系的演变”,此主题讲述了建国初到今天有关“文”与“道”的论争;“20世纪50年代文学课程改革的价值”,此主题涉及50年代那场短命的“汉语”、“文学”分科的历史;“科学主义背影中的语文教育”,讲述了关于语文教学中科学主义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包括著名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争;“20世纪末语文教育论争”,论述了关于上世纪末的那场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这本书我间歇性地读了两遍,感觉还将进行第三遍、第四遍研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发现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收获。
  脉络清晰,不含混。“文”与“道”的关系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一些专家、学者和教师争论的焦点问题。但书中首先把这个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阶段性划分,从建国初期的“构建公共话语模式”到承前启后的“文道统一”,再到后来的“工具理性”的强化,到目前主体精神的回归,其演变过程呈现得清晰可鉴,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和与政治千丝万缕的牵连: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其次,书中对20世纪50年代文学课程改革的价值研究,为我们分析文学无用论或者微用论的说法是否正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后面论及的注重教育实效性的“科学主义背影中的语文教育”为我们如何正确发挥文学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引领学生从文学的经典中汲取力量,指引了一条道路。
  观点公正,不偏颇。20世纪末的那场语文教育的论争,当时令每位语文教师汗颜。现在看来尽管里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客观上说,那场论争是真正的、有深度的思想交锋,以及各类观点的碰撞。在论争的过程中,不论是文学教育理念的呼吁,还是人文精神的倡导,各种观点、各个流派、各个群体都广泛参与其中。书中既介绍了钱理群、王富仁、童庆炳三位学者的学科背景和所持观点,也涉及了一线教师的看法。即便是对专家学者的观点介绍,也突出了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尊奉哪一家、哪一派为正宗,将其它各派进行贬抑,体现了做学问的大气和豪气。作者客观地从文学研究者的角度分析了当时存在于教育层面,以及各个领域的问题,还谈到此次大讨论后语文教育的变化,与我们现今的新课程教育教学接轨,让我们在思考中辨别正确的方向。
  论述充实,不空泛。此书的作者们为了印证一些观点,除有一些客观的陈述之外,还为我们呈现了各个不同时期的教学材料,选取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些经典课文后面的习题作为例证,让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语文教育的真实面貌。为了对20世纪50年代文学改革在文本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作者把当时的所有课文与后来教材的课文一一作了比对分析;为了分析文章解读方面的变化和变化中所隐含的理念,书中还选择了不同时期同一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设计作了相应对照。
  曾记得有人说过:读史利于明智。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读教育的历史,在认清教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成为教育的智者。□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
  编辑 王宇华
其他文献
景泰小学从开展“快乐英语天天唱”活动,到现在初步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四年多时间里,把一个看似不是很大的题目做得很好。他们的文章不是给我们看一篇论文,而是让我们看这个学校,看这个学校实际的表现。  把“快乐英语天天唱”变成“快乐英语人人唱”,它的意义可能会更大一些。我们的研究就落实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提高。    今天看了在景泰小学进行的试验,我主要有两点感想:一是,这是一个正确的教研方向;二是,这
综述  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都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作为纲要目标顺利实现的最重要的保障措施,同时明确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内涵既包括优秀的师德、良好的教风学风,也要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心理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知识,以及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科学的教育能力。落实“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
著名教育家卡·威特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早期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在于出生后的自然教育。”的确如此,所谓“慎于始”,幼儿是正在成长中的生命体,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强、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其教育教学尤其应该注重生命体与生命体的互动,遵循生命体成长的规律。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以此为基点,用全新的、理智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逐渐建立起了
【摘要】“研,细磨。”“究,溪流的尽处;穷尽,终极。”从字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往深处、细处探求的学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  数学研究性学习侧重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达到领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创设真实、有趣味的情境,感受数学学习的必要性;重视体验,帮助学生在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有余数除法》一课中,我们为学生创设“代币式”兑换奖品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为学生搭建
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了教师的共性发展,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有的则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应重视教师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自主性的彰显。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呢?      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   ◆方 云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我认为应该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特征,以此来提高教师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发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助推力。“朝阳区教师心理健康导航项目”是北京市朝阳区自2008年开始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索的导航性工作。项目以提升教师工作品质为出发点,完成了提升教师生活品质,发挥教师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同时留守儿童数量逐步上升。关爱留守学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因为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用爱去滋润留守学生干涸的心灵,让他们的少年花季开出绚丽的花朵。  【关键词】留守学生 教育 爱  一、无微不至,关爱留守学生的生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
事情起源于期中考试前的一次家长会。会开得很成功,可没想到会后王××的妈妈找到我,手里拿着几张卷子,着急地对我说:“张老师,这孩子怎么回事?班級的六项评比成绩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位子里的这几张卷子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我一点也不知道他在学校的情况。”旁边的家长也说:“我们家的孩子回家也从来不说,只要我一问,他就说‘不知道’,或者‘你别管’。”  回到家里,我一直在思考家长的话。一方面,由于条件的制约,我们
《电影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是我们与中国电影博物馆联合开发的综合实践类校本选修课程。该课程的开发源于参观电影博物馆时师生的感受,得益于社会大课堂的实施。    《电影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校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电影博物馆,参观过程中教师总会感觉学生很“兴奋”,因为这里有他们喜欢的电影,有他们追捧的明星,更有电影中许多不可思议的特技和形象逼真的道具。当学生知道,原来“人造雪”就是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