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之间的应用效果也非常可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仍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内容比较狭窄和片面,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课程开展情况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因地制宜,加以改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存在较高的认知水平,同时很多中职学生正值青春年少阶段,非常容易被外部因素所影响。假如缺少必要的预防和教育策略,必然带给中职学生个人、社会以及自身的家庭等诸多方面负面的影响。为此,中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科学利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开展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1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
1.1就业功利化
很多的中职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中职的学习在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带有着极强的功利性。但是,很多的中职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没有对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所以,无法对自己的人生做合理的选择。在毕业之后的工作当中,如果不能有一个未来的职业规划,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这种思想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1]。
1.2学习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才选择到中职院校就读的,希望通过学习一门专业技术,以后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因此,中职学生在面对学习时,心理上难免会出现落差。如果家长、教师没有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那么中职学生是非常容易出现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的。
1.3功利性严重
大部分的中职生在选择中职学校时的目的就是方便后续的就业,所以在选择进入中职学校时就带有偏功利性的色彩,再加上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就业观念的引领,导致中职生就业观念不够科学合理,只一味地追求好的工作待遇,不注重个人未来的发展。这些中职生在就业之后往往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基层的普通工作,而企盼一步登天,甚至过于看重工资、福利待遇,有时可能会为了工资而频繁跳槽,既没有办法积累经验又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积极心理学的视阈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2.1营造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氛围,拓展外延力量
积极心理学认为,决定心理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因此在中职学校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尤为重要,不仅可以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有利影响,还有助于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中职学校为营造积极心理学的健康教育氛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逐渐缓解心理的不良情绪[2]。
2.2上好心理健康课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上课模式,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聊天的语气,加入一些心理小游戏、小测验,让学生轻松、和谐地参与其中,一起分析、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活动的启示和教育。比如《敏感的性心理话题》中,通过“换水”的小活动,学生开心地选了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愉快地和身边的同学不同颜色的水进行多次交換,可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还可以说说笑笑,然后通过观察自己杯中的水的颜色的变化思考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而更深层次地挖掘活动的收获和启示。其次,要对课程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心理需要。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阶段性的,而是永久性的,因为心理是伴随着人一生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今后的工作或生活中如果遇到心理问题,也能够及时通过适当的方法和对自己有益的途径,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3]。
2.3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一般来说,积极心理学能够从各个角度实现在心理学方面的探究和分析,其中积极社会环境能够体现出一种显著的思想理念。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获知,对于个体来说,需要为其创设和谐、积极的社会环境,比如,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积极的工作环境等。从中职院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而言,则需要利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借助先进的积极社会环境创建理念,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中职院校的有关管理制度,并且认真落实,对于出现的校园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依靠全体师生的力量,营造更加积极、良好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氛围。与此同时,中职院校的有关教师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原则,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出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编制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真正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功效,使学生能够从中获益。
结语
中职生在心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厌学情绪严重、自控力差、功利性严重,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教育内容过于片面、教育双方对立、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不健全的问题,所以必须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开展三个层次的心理教育、上好心理健康课。
参考文献
[1]李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理导航,2018(7):91.
[2]刘聪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国际公关,2019(7):82-83.
[3]曹艳玲.积极心理学作用下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分析[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8):231.
湖北省黄冈市中等职业学校(集团) 汪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存在较高的认知水平,同时很多中职学生正值青春年少阶段,非常容易被外部因素所影响。假如缺少必要的预防和教育策略,必然带给中职学生个人、社会以及自身的家庭等诸多方面负面的影响。为此,中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科学利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开展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1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
1.1就业功利化
很多的中职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中职的学习在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带有着极强的功利性。但是,很多的中职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没有对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所以,无法对自己的人生做合理的选择。在毕业之后的工作当中,如果不能有一个未来的职业规划,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这种思想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1]。
1.2学习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才选择到中职院校就读的,希望通过学习一门专业技术,以后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因此,中职学生在面对学习时,心理上难免会出现落差。如果家长、教师没有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那么中职学生是非常容易出现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的。
1.3功利性严重
大部分的中职生在选择中职学校时的目的就是方便后续的就业,所以在选择进入中职学校时就带有偏功利性的色彩,再加上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就业观念的引领,导致中职生就业观念不够科学合理,只一味地追求好的工作待遇,不注重个人未来的发展。这些中职生在就业之后往往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基层的普通工作,而企盼一步登天,甚至过于看重工资、福利待遇,有时可能会为了工资而频繁跳槽,既没有办法积累经验又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积极心理学的视阈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2.1营造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氛围,拓展外延力量
积极心理学认为,决定心理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因此在中职学校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尤为重要,不仅可以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有利影响,还有助于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中职学校为营造积极心理学的健康教育氛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逐渐缓解心理的不良情绪[2]。
2.2上好心理健康课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上课模式,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聊天的语气,加入一些心理小游戏、小测验,让学生轻松、和谐地参与其中,一起分析、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活动的启示和教育。比如《敏感的性心理话题》中,通过“换水”的小活动,学生开心地选了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愉快地和身边的同学不同颜色的水进行多次交換,可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还可以说说笑笑,然后通过观察自己杯中的水的颜色的变化思考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而更深层次地挖掘活动的收获和启示。其次,要对课程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心理需要。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阶段性的,而是永久性的,因为心理是伴随着人一生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今后的工作或生活中如果遇到心理问题,也能够及时通过适当的方法和对自己有益的途径,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3]。
2.3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一般来说,积极心理学能够从各个角度实现在心理学方面的探究和分析,其中积极社会环境能够体现出一种显著的思想理念。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获知,对于个体来说,需要为其创设和谐、积极的社会环境,比如,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积极的工作环境等。从中职院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而言,则需要利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借助先进的积极社会环境创建理念,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中职院校的有关管理制度,并且认真落实,对于出现的校园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依靠全体师生的力量,营造更加积极、良好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氛围。与此同时,中职院校的有关教师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原则,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出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编制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真正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功效,使学生能够从中获益。
结语
中职生在心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厌学情绪严重、自控力差、功利性严重,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教育内容过于片面、教育双方对立、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不健全的问题,所以必须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开展三个层次的心理教育、上好心理健康课。
参考文献
[1]李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理导航,2018(7):91.
[2]刘聪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国际公关,2019(7):82-83.
[3]曹艳玲.积极心理学作用下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分析[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8):231.
湖北省黄冈市中等职业学校(集团) 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