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阿拉伯国家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合作伙伴,良好的语言教育能够让中阿文化深入交流,面对中国人学习阿拉伯语的自觉意识大于阿拉伯人学习汉语的自觉意识的窘境,这样的倾向性要靠教育去平衡。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存在很多共性,是进行中阿语言教育策略研究的第一阵地。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教育;中阿交流
阿拉伯国家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中阿双方的文化交流合作能够让中阿国家的合作在经济合作基础上更进一步,而文化的深入交流势必应当教育先行。語言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良好的语言教育能够让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了解并接受这个语种的所属国。阿拉伯国家以伊斯兰文化为依托,而作为回族聚居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它的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存在很多共性,是实行中阿合作交流的第一窗口。
一、 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2002年至2016年10月中国知网收录的以“中阿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相关28篇文献分析发现,涉及教育政策的研究性论文只有一篇,涉及语言文化的研究性论文只有3篇,如图1所示。研究机构如图2所示。
自“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之间签订了多条文化协定,已经形成了频繁的来往模式,而作为第一交流窗口的宁夏地区更是与之互动、交往频繁,包括每两年举行一届的中阿大学校长论坛。中阿之间的语言教育主要领域可以分为国内地区的阿拉伯语教学和阿拉伯地区的汉语言教学。相比较之下,国内的阿拉伯语教学开展时间更早,系统更完整,参与人数更多,而阿拉伯国家的汉语言教学形势并不乐观。2004年国家汉办创立的孔子学院,是汉语言教育的主要阵地,22个阿拉伯国家当中,只有8个国家设立了11家孔子学院,1家广播孔子学院课堂。但是目前,汉语学习在阿拉伯国家仍没有形成潮流。
二、 提高国内阿语教学水平
进行国际间文化交流时,首先要具备文化自信,汉语言国际教育人才应当在了解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前提下,在阿拉伯地区进行本土化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发音和字符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因此应该首先提高国内的阿拉伯语教学水平,重新建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全能型汉阿双语人才。目前,在宁夏地区的“211”重点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都已经开设了阿拉伯语学院,民办阿拉伯语院校也在不断地增多。
1. 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全能人才
教学目标的精确定位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水平线,而阿拉伯地区的汉语言教育的教学目标也应当明确定位,以弘扬中国文化、增进中阿协作为目的。目前阿拉伯地区学习汉语言的同学,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和中国进行商业合作,而具备创新思维的全能型汉语言国际教师能够巧妙地将实际与教材结合,从各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壮大学习者队伍。
2. 提高民办学校的阿语教学水平
目前宁夏地区的民办阿语学校越来越多,但是存在师生教育层次偏低现象,教学目标脱离当前中阿交流的国际形势,应该采取高校联盟合作机制,由优秀学校带头引导提高教学水平,增进各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多方沟通交流。
三、 增加人才双向交流
一方面要努力将阿拉伯学生引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另一方面要鼓励在校学生多去阿拉伯地区实地教学体验,在实践中研究对阿汉语言教学方式,提高自身能力。同时,健全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让语言教育良性发展,及时监督语言教育舆情,扫除两国文化交流屏障,让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大家所学所用。
四、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在全球信息化环境中,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是实现中阿文化交流最快的途径,也是促使交流稳定发展的关键。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尽情展示中国优秀文化,同时开展汉语言教学,不但可以扩大受众面积,提高传播效率,也可以根据阿拉伯人学习状况的反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达到效率教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5.
[4]董郁倩.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孔子学院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5]马小玲.论中阿合作论坛为回族聚居区域带来的合作发展机遇[J].回族研究,2006.04.
[6]马晓霖.从战略高度重视宁夏中阿经贸合作论坛及文明交流格局的构建[J].回族研究,2010,(04).
[7]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十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宁夏日报,2011-12-23.
[8]金忠杰.阿拉伯语教学在宁夏的历史沿革及其民间特点[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9]马建宏.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10]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EB/OL].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http://ndrc.gov.cn/gzdt/201209/t20120921_506244.html.
[11]顾坚.中阿关系中的双边认知1949-2009[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2.
[12]姜克银,杜翔普.运用虚拟界面管理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稳健发展.
[13]何明星.当代埃及青年如何认识中国——中国形象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调查[J].海外传媒,2011,(06).
[14]李荣建.阿拉伯的中国形象[M].人民出版社,2010,(06).
[15]刘欣路.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不足与应对[J].亚非纵横,2013,(02).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教育;中阿交流
阿拉伯国家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中阿双方的文化交流合作能够让中阿国家的合作在经济合作基础上更进一步,而文化的深入交流势必应当教育先行。語言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良好的语言教育能够让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了解并接受这个语种的所属国。阿拉伯国家以伊斯兰文化为依托,而作为回族聚居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它的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存在很多共性,是实行中阿合作交流的第一窗口。
一、 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2002年至2016年10月中国知网收录的以“中阿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相关28篇文献分析发现,涉及教育政策的研究性论文只有一篇,涉及语言文化的研究性论文只有3篇,如图1所示。研究机构如图2所示。
自“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之间签订了多条文化协定,已经形成了频繁的来往模式,而作为第一交流窗口的宁夏地区更是与之互动、交往频繁,包括每两年举行一届的中阿大学校长论坛。中阿之间的语言教育主要领域可以分为国内地区的阿拉伯语教学和阿拉伯地区的汉语言教学。相比较之下,国内的阿拉伯语教学开展时间更早,系统更完整,参与人数更多,而阿拉伯国家的汉语言教学形势并不乐观。2004年国家汉办创立的孔子学院,是汉语言教育的主要阵地,22个阿拉伯国家当中,只有8个国家设立了11家孔子学院,1家广播孔子学院课堂。但是目前,汉语学习在阿拉伯国家仍没有形成潮流。
二、 提高国内阿语教学水平
进行国际间文化交流时,首先要具备文化自信,汉语言国际教育人才应当在了解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前提下,在阿拉伯地区进行本土化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发音和字符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因此应该首先提高国内的阿拉伯语教学水平,重新建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全能型汉阿双语人才。目前,在宁夏地区的“211”重点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都已经开设了阿拉伯语学院,民办阿拉伯语院校也在不断地增多。
1. 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全能人才
教学目标的精确定位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水平线,而阿拉伯地区的汉语言教育的教学目标也应当明确定位,以弘扬中国文化、增进中阿协作为目的。目前阿拉伯地区学习汉语言的同学,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和中国进行商业合作,而具备创新思维的全能型汉语言国际教师能够巧妙地将实际与教材结合,从各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壮大学习者队伍。
2. 提高民办学校的阿语教学水平
目前宁夏地区的民办阿语学校越来越多,但是存在师生教育层次偏低现象,教学目标脱离当前中阿交流的国际形势,应该采取高校联盟合作机制,由优秀学校带头引导提高教学水平,增进各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多方沟通交流。
三、 增加人才双向交流
一方面要努力将阿拉伯学生引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另一方面要鼓励在校学生多去阿拉伯地区实地教学体验,在实践中研究对阿汉语言教学方式,提高自身能力。同时,健全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让语言教育良性发展,及时监督语言教育舆情,扫除两国文化交流屏障,让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大家所学所用。
四、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在全球信息化环境中,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是实现中阿文化交流最快的途径,也是促使交流稳定发展的关键。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尽情展示中国优秀文化,同时开展汉语言教学,不但可以扩大受众面积,提高传播效率,也可以根据阿拉伯人学习状况的反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达到效率教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5.
[4]董郁倩.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孔子学院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5]马小玲.论中阿合作论坛为回族聚居区域带来的合作发展机遇[J].回族研究,2006.04.
[6]马晓霖.从战略高度重视宁夏中阿经贸合作论坛及文明交流格局的构建[J].回族研究,2010,(04).
[7]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十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宁夏日报,2011-12-23.
[8]金忠杰.阿拉伯语教学在宁夏的历史沿革及其民间特点[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9]马建宏.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10]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EB/OL].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http://ndrc.gov.cn/gzdt/201209/t20120921_506244.html.
[11]顾坚.中阿关系中的双边认知1949-2009[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2.
[12]姜克银,杜翔普.运用虚拟界面管理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稳健发展.
[13]何明星.当代埃及青年如何认识中国——中国形象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调查[J].海外传媒,2011,(06).
[14]李荣建.阿拉伯的中国形象[M].人民出版社,2010,(06).
[15]刘欣路.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不足与应对[J].亚非纵横,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