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的责任。”陶行知的这段话,对于教学生学会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端正学习态度,学好祖国语言;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不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会讨厌语文,从而使学习语文成为心理负担。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更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说:“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也。”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养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别人交流、演讲、写请假条等等。如果语文学不好,你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语文与数学》一文中指出:“数学是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一些数学研究生到后来出不了成果就和语文基础弱有关。语文是传承知识的桥梁。日军侵占东三省,让当地人民学习日语、讲日语,就是要从精神上麻痹中国人民,从而达到彻底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因此,要教育学生提高对学习语文,学习祖国语言重大意义的认识,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学好语文,用最美好语言,最丰富的词汇,最高尚的情感去歌颂赞美伟大的祖国,赞美美丽的大自然,赞美可爱的家乡,赞美可爱的学校。而语文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深入教材研究,体验作品内涵;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语言教学素材,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在解读教材作品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中的人文内涵。例如《信任》一文桌上留言条的内容:“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来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为学生理解作品,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打开方便之门。
  在教材研究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教材。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研究不透,对教材内容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很难运用教材启发诱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去关注每一篇作品,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作品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字美。这样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操,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诵读,展现作品描写的形象,抓住作品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和“传神之笔”进行整体的感悟,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从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
  有些同学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缺乏学习情感,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动向。
  首先,要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自然风光,人情冷暖,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等都应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只要带着对生活的浓浓的关爱,那么,你所阅读的一切书籍读物的内容就都会打上你对生活理解的烙印。例如课文《一双手》中,为我们显现的那双充满老茧手的画面。就会在你的头脑中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悟,你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其次,要培养热爱读书的情趣。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培养阅读能力未必一定要从读名著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知识性与启发性,那么完全可以从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功课产生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教语文的你。
  (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语文老师可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朋友,和学生交流情感,从而让学生热爱老师、信任老师。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当学生喜欢上老师了,他们也就会喜欢语文老师上的课。
  (二)让学生展示自我。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在人群中都想获得别人的欣赏、尊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精讲,留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他们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
  (三)让课堂美起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老师。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切而自信的目光,饱满的热情,漂亮的书法等等把学生吸引到身边来,和同学们一起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美的课堂来。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了,他们就会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会很快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   四、培养学习习惯,熟读精思感悟;
  培养情感的过程是一个意志磨练的过程,当我们“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就变成了习惯。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习惯在没有养成的时候,你多少要下一些自我强制的工夫,即要靠自己刻苦训练,不靠别人教导。学习语文不再只是听讲、作笔记和写作文那样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而应是自觉的、有兴趣,能动的惯性运动。
  (一)养成自觉预习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有关资料,课前熟读课文,从而能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这样课前预习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养成认真听讲习惯。在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抓住关键词、句,充分明白对方讲话意思。除此之外。还可以从音乐、广播中汲取文学素养。
  (三)养成积极表达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在家庭中,社会上,要鼓励学生与人积极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很多的语文信息,语言表达也会得到提高。
  (四)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著名的作家能写出不朽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焕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因此要学会独立思考、多思、善思。
  (五)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先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储备一定的知识,语文素养就会逐渐丰富起来。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等习惯。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要学会跟随老师的讲解,对重点语句及文章结构内容作点评,把教师讲解中的关键言简意赅的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记难认字的音,难解词的义,关键句的作用,还要做一些简单的评点,这对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深刻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不仅在课内,在课堂以外读书也应保持这样的好习惯。若把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定会获益匪浅的。
  (六)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我们更熟悉文言诗句,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这些背诵的知识,犹如储存在头脑仓库中的丰富物质,一但应用时便犹如源头活水般涓涓涌来,就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五、读写有机结合,提高综合能力;
  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许多同学常常是把学习语文课文和学习写作当作两回事,导致课文和作文脱节,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殊不知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极好范文。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融会贯通了。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练习大量写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文章,身边新鲜的人、事、物、景,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名言名句等,随时发现,随时记录下来。以日记或周记的方式经常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提高了。为了丰富学生写作内容,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讲故事、朗读、征文、办手抄报、看电影、排话剧、搞社会调查、参加义务劳动等等。从途径上,可以从课堂走出去,与家庭、社会这种大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老师如何很好的解读他们的心理需求,对促进他们更好的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 心理需要 习惯  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尤其是小班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的呵护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进入幼儿园学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城。任你四方也好,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多年的实践证明,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和内源力。但爱的表达需要方法技巧、更需要把握好尺度。要因时而宜,因事而宜,更要因人而异。怎样用爱催开学生心灵的花朵呢?就我个人经验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教育; 学生; 心灵;  引言:  要从班级这架钢琴的琴键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 英语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英语将成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必备素质之一, 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职业中专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 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是学好英语的决定性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 只有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 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学习 职业中专 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曾
美术高考色彩教学,是一门比较有难度的学科,因为美术高考教学与纯粹的美术专业教学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美术高考的学生因学习时间受限,不可能进行很系统的规范的专业学习训练;更不可能在素描基本功很扎实的情况下才学习色彩,所以学生在表现画面时不但要表现出物体的色调、色彩关系等,而且还要处理素描关系(空间体积等)等,学生学习时感到困难,教师教学时感到费时费力,本人针对这现象在长期的教学中琢磨、尝试出的一套较有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有助于他们今后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生活在现实空间,帮助他们了解、探索、把握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建立 形成 应用  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距离等形象在人脑中的影像。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它是物体的形状、
【摘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应该从幼儿抓起,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注重启蒙性、生活化,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样,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
摘要:目前,事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是:为什么学校的招生这么难?为什么职业特色教材很难找?为什么学生素质技能总难提高?为什么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总是难?这诸多疑问,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又有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对职业教育的认知问题,没有找到破解这些困惑的钥匙。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困惑 认知 评价 合作 观念转变  人们常说,“中国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