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寻找,走过蜕变的桥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黑天鹅》讲述了妮娜从娇美的白天鹅蜕变为羽翼丰满的黑天鹅并实现完美的故事。蜕变中,妮娜的妈妈、剧团总监托马斯、剧团演员莉莉和贝斯这四个人物在妮娜实现裂变的过程中起着阻碍或推动的不同作用,最终让自我登台。
  [关键词] 《黑天鹅》 妮娜 自我精神分析
  电影《黑天鹅》讲述了妮娜从一个怯懦、娇柔、善良的乖乖女,蜕变为一只勇敢、邪恶、野性的黑天鹅,并成功实现了内心成就完美的梦想,然而这一完美的实现却是以向死来作为谢幕。
  这是一个自我冲破超我的故事,一个自我寻找的故事。导演用镜头捕捉了妮娜的心理变化,从直面自我到矛盾、挣扎、试图挣脱束缚直至自杀的过程,影片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画面不是平稳的进行,而是轻微的晃动,从头至尾,一直贴紧妮娜的喘息声,契合着妮娜的内心变化。
  一、重重帘幕遮“自我”
  纵观整部影片,妮娜以一个乖巧、听话的形象出场,然而开篇一段被黑魔王擒住的梦境已暗示了妮娜之后的蜕变成为必然。这一路的挣扎与蜕变,有四个重要人物在妮娜进化痛苦与获得完美中起了阻碍或推动的不同作用。
  白天鹅秉性的根源,来自作为训导者与禁欲者形象的妈妈。影片开初,妮娜从梦中醒来,一边向妈妈讲述昨晚的美梦,一边享受着妈妈为自己准备的精美早餐。之后妮娜便一直在妈妈构筑的温室里生活、练芭蕾,她就像一台匀速行进的汽车,永远脱不了轨。妈妈的眼睛就像一台焦点摄影机,中心人物一定是妮娜,从衣、食、住、行到练舞的过程(即使不知道在练舞房的情况同样可以从苏茜那里知道或回家询问得到),妈妈把她所看到、听到的都录入自己的视线范围;在这样严密的监控下,妮娜是母亲心中的Sweet Girl,单纯、娇美,但个性意识缺失,自我隐匿。
  作为唤醒者与纵欲者的托马斯。纽约剧团的总监决定用《天鹅湖》拉开这一季的表演帷幕,想通过改编诠释不一样的演出,以达到爱更真、情更切。舞剧需要用一个新面孔同时饰演白天鹅、黑天鹅两个角色,该决定正投入妮娜的下怀,使她慢慢走向大角色。托马斯眼中妮娜是白天鹅不二的人选,但对于黑天鹅角色部分始终难以确定,他记住了四年来妮娜动作技巧的天衣无缝,却总感觉少点激情。当涂着口红披散头发的妮娜来找他时,他开始松动决定,当妮娜大胆咬嘴唇的一刻,决定改变。妮娜于是从背景被推向前景,开始面临真正的裂变。这一裂变过程,托马斯承担了激发、唤醒与纵欲的作用。他告诉妮娜完美不是控制出来,而是爆发出来的,这样才能引诱别人,超越自我,征服观众。言传身教外辅之亲自演练,抚摸妮娜的身体和私部,企图通过模拟性快感来实现艺术的最高魅力。托马斯的用心良苦披着性暴力的外衣,却有效地激发了妮娜的欲望,使她逐渐挣脱,羽翼丰满。
  作为对手和假想敌的莉莉。莉莉一开始出现就成为了妮娜眼中的一个“有毒物体”。地铁里的第一次照面,留给妮娜的是一个神秘未知的黑色人物;挑选天鹅皇后的舞房里,妮娜与莉莉的生活第一次发生交集,面对托马斯从旧金山招来的舞蹈演员,妮娜打心底紧张和充满危机感。当妮娜下场,莉莉脱衣准备中,镜头给出了身着白色衣服的妮娜和后背显露一双张开黑色翅膀纹身的莉莉,此时妮娜身体里的黑天鹅有了外化对象。
  莉莉就像一个“入侵者”闯入了妮娜的世界,让她一直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妮娜注视着莉莉轻快自如又极具诱惑力的动作,暗自寻思自己躯体中的“邪恶力量”。托马斯亲自调教失望离开,悲伤的妮娜遭遇一个递烟给妮娜的莉莉,于是便有了因莉莉告知托马斯妮娜低落情绪后托马斯进一步言斥妮娜,便有了公演前夜莉莉前往妮娜家里道歉,促使妮娜爆发,离开妈妈的“魔掌”、离开家的举动。穿上黑色背心的妮娜,让体内的黑天鹅有了坚实的“铠甲”,这张结网的蜘蛛越来越强,直到深夜回家出现与莉莉性交的假象,第二天醒来发现腿断了,黑天鹅破茧欲出,来到化妆间“看见”莉莉欲夺去自己黑天鹅的位子,从而撞碎镜子,把原以为捅入莉莉身体的玻璃片注入了自己的胸口。她有力地挥动翅膀,完美地旋转,纵身跃入天鹅池来到的是天堂的世界,把对手和假想敌杀死了,自己却涅槃了。
  作为“他者”和“崇拜体”的贝丝。贝丝角色的设置一方面告诉观众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说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道理。但《黑天鹅》中贝丝角色更重要的是妮娜完美理想的载体,同时也暗示着妮娜的明天和未来。化妆间里众舞蹈演员谈论贝丝的过气,只有妮娜说她是美丽的,因为她演绎过完美,贝丝的完美是妮娜一直想攀登的高峰。于是有了妮娜来到贝丝化妆间私藏她的口红,增添欲望的血液;两次看望病床上的贝丝,第一次闻到了自身未来的悲凉气味,第二次幻觉中看到贝丝用小刀自残为影片高潮部分妮娜自戕式的举动作了铺垫。观众不曾目睹贝丝的风采,却在妮娜的身上看到了完美的表演。妮娜一直崇拜着贝丝,贝丝就像一个“他者”催促着、引领者妮娜向完美靠近。托马斯说贝丝具有一股黑暗的冲动,在快感中呈现短暂完美却带着死的毁灭性,导演似乎通过托马斯的口告诉了妮娜走向完美的方式,当看到妮娜的自戕,我们领略了完美,也见证了死亡。贝丝与妮娜,犹如完美与死亡的集合体。
  二、自我登台的精神分析
  1、无意识的蠢蠢欲动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理论”和“三重人格结构学说”,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意识处于表层,人可以直接感知到,是人的有目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可以用语言表达,并受社会道德的约束。潜意识属于中层,它警戒着意识与无意识,阻止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中。无意识是一种本能冲动,主要指性本能,处于大脑底层,个人意识不到,却影响人的行为。相对应的人格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代表理性,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
  《黑天鹅》中妮娜是一个受家庭、社会、道德法律和良知理性束缚的超我,从被动受束到意欲挣脱到主动卸下层层的抑制外衣,这是一个本我登台的过程。妈妈的善意保护使妮娜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尽管娇美却经不起日晒雨露。妈妈一心鼓励着妮娜学习芭蕾,实则害怕妮娜重蹈覆辙,更害怕妮娜出演自己未曾演出过的主角,于是只有加大看管力度,才能让妮娜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然而力的反作用给妮娜的叛逆力也越大。她逐渐意识到自我的迷失,失去的主体性。当她重新拾起属于自己的不满、任性、秘密时,即是反抗的开始。
  影片关于妮娜对妈妈的反叛可谓是用心铺设。第一次出现在面对妈妈精心准备的蛋糕,妮娜表示了厌恶,很快妮娜屈服,用说道歉释然;之后,面对妈妈伸手来给妮娜脱衣服,妮娜说“我自己能行”;再者,妮娜私藏了一根木棍,为后面堵门预设;接着大胆说“NO”来拒绝妈妈的命令,直到最后用房门重压妈妈手,意为完全挣脱束缚。
  除了妈妈建筑的 “超我”意识之外,托马斯的步步引导,使妮娜感受性的快感同时捕捉到艺术最高魅力的感觉;莉莉的行为引领着妮娜意识到自身体内的另一股张狂、野性的力量。她躯体中的内敛、中规中矩的意识抵挡不住外放、个性张扬的意识,本能的欲望与主体性确认让妮娜踏上了蜕变的桥。
  2、主体与镜像的拉扯互证
  法国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者雅克·拉康阐释了全新的“主体”观念,建立了“镜像”理论。拉康认为这个主体总是一个说者,这个说者在话语中现身,并在话语中与自我、他人相对立又相互依存。而主体形成中,“镜像”理论进一步解释了其塑成。拉康把“镜像阶段”分成三个时期,从混淆镜子与自身的形象到把镜像认为是影像到确认那个反射的影像是自己的影像。指出婴儿在早期没有主体与客体、自身与外部世界的界限,是缺乏任何确定自身中心生存状态的“想象态”,随着婴儿长大,发现作为主体的他的自身的存在,转入“象征秩序”,即预先确定的社会与性的作用以及构成家庭与社会关系的结构,最后来到“现实界”,完成主体的认识与确认。
  《黑天鹅》里妮娜是一个蓄欲待发的主体,28岁以前她生活在妈妈的话语里,是一个“婴儿”,听话、乖巧,认真练习芭蕾。一袭白衣、粉色围巾、紧卷发丝,她让自己的欲望紧闭,甚至是不承认自己可以拥有欲望,更不用说表达与实践欲望。对于芭蕾她一心向往大角色,这一次天鹅皇后是她追逐的目标;对于性爱她一直心领神会,这一次她冲破道德的屏障自慰取悦;对于完美她朝思暮想,这一次她用行动成功演绎完美的形态。如果说之前的妮娜是一个主体的话,那只是一个与大自然区别的人的主体,之后妮娜才找到属于欲望、矛盾主体的存在,并用行动表明这个主体存在的意义,追求理想、敢于冒险、冲破栅栏,踮起脚尖一次次划过坚实的地面。
  当妮娜的主体确认后,她来到了“象征秩序”里,在这个环境里,她慢慢结茧抽丝,等待最后的破茧成蝶。影片中多出用到镜子,练舞房的立体宽镜,化妆间的平面近镜、妮娜家中的竖体窄镜、地铁中的模糊影镜,妮娜在镜中认识了自己,放下梳紧的发髻、擦上莹润的口红、换上性感的黑色背心、装扮即将登台的黑天鹅,妮娜发现自己血液中的黑色脉流,她同样可以放纵自己不回家,同样可以诱惑男人,同样可以保护自己的天鹅皇后位子不被掠夺,同样可以用死的毁灭来实现艺术完美。妮娜的主体形成与确认在镜中展现,镜中的景象反过来坚定了妮娜主体的意识,在主体与镜像拉扯互证中,妮娜成熟了也疯狂了。
  参考文献
  ①《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二版),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②《西方文论史》(修订版),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
  作者简介
  文媛(1988- ),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融和角力中,高校校园媒体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和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作用和价值有待进一步得到重视和挖掘。一方面,高校校园媒体是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当前社会媒体对高校校园媒体的;中击正是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契机。  【关键词】校园媒体 媒介素养 教育作用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所产生的效应
[摘要] 与平面广告不同,影视广告具有很强的运动感和节奏感,播出时间转瞬即逝。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向观众传递商品的价值?寻求单一的广告主题则变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影视 广告主题 专一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46      在疲劳轰炸的广告海洋中,影视广告以其声光具备、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激发广告受众的情感认同。借助于电
[摘要] 江西60年电视文学以1980年——江西首部电视剧《豆蔻花开》诞生的年份为起点,创作历程分为起步(1980年代)、发展(1990年代)和成熟(新世纪)三个阶段:80年代起步期艰难前行,却勇于探索、孜孜以求;90年代发展期兢兢业业、步步为营,却少有长篇大作与走在全国前列的上等佳作;新世纪成熟期奋进努力、捷报频传,则需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关键词] 60年 起步 发展 成熟  
[摘要]《李尔王》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剧中人物身上体现了人性永存的弱点.他们超越阶级、超越时空、超越历史而存在着。同时,它也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伦理道德的人性之善如何引导社会走向良性发展之路。这面镜子,尤其在今天我们追逐财富的时候,在我们富裕了生活而失落了精神方向时,更要高高挂起,时时警醒我们注意人性的恶,从而自觉避之抑之;更提醒我们发掘人性的善,让理想的“天下太平”再次发出柔和的光芒。  [关键词]
[摘要] 《天下相声会》是黑龙江都市频道《故事天下》栏目中每周五播出的子版块,从开播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这个节目采用相声表演的形式,把相声和流行的网络视频进行融合,用相声评说新闻,通过主持人诙谐幽默的评说串连,将最新的网络新闻视频连贯一起,给观众以独特的新闻娱乐享受。以“善恶美丑错与对、都在天下相声会”作为自己节目的口号,从开播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  [关键词]
[摘要] 《麋鹿王》用人类、麋鹿、怪兽海蜥马三大种族之间的恩怨情仇,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动物的视角表达“人类才是丑陋的”这一观点。一个中国神话故事被用来质疑人类行为高于一切的价值标准,呼唤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 《麋鹿王》 人与自然 动物视角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11    2009年公映的
【摘 要】电影《80’后》是新锐导演李芳芳的处女作。该片以主人公沈星辰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描写了发生在她身边的各种各样破碎的婚姻和情感。不同于其他的现实题材电影,在色彩鲜明的时代背景下,将80后的爱情观用电影画面表现出来,在修辞上也运用了大量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恰到好处地传达出影片“褪去浮躁,真诚地坚守”的思想主旨。  [关键词】80后 电影修辞 思想主旨    引言  电影《80’后》至成片以来,在
[摘要] 丽水是一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戏曲是丽水众多民间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在山区学校的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该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本土的音乐文化传统,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意识。  [关键词] 民间戏曲 课程开发 民族传统文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2.044  丽水地处浙西南,2009年获“中国民
[摘要]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表达的是希望的主题,救赎的是自由, 这是重新构建的现代文明里的救赎,除了自己,没法依赖任何虚幻的救主。影片在开始和结尾时的构图与色彩对比强烈,由全封闭式牢笼般的暗调监狱构图,转变为一种开放式的海天一色的构图,寓意着对自由的向往,生活在诗意而美好的精神世界里的安迪,虽身处物化的世界,内心却很超然。导演通过大量典型的细节,具体生动地刻画出安迪的理想主义形象。  [关键词]
[摘要] 张艺谋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电影创作者,其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个人风格烙印。电影《金陵十三钗》是他耗时五年打造的力作,伴随着冲击奥斯卡的呼声,褒奖和指责声纷至沓来。张艺谋同这部作品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键词]张艺谋 《金陵十三钗》 女性关注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26    2011年,张艺谋耗时五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