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小学教育尤为重要,而且在小学阶段难度最大的就是小学数学,所以在教学方面中采取有效且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学好数学是每一名学生在新时代中所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可以说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需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小学主要是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要被外界因素随意诱惑. 要耐得住学海的寂寞,要耐得住学海的枯燥,学海无涯苦作舟. 小学数学,其实教授知识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钻研,学会问为什么. 对小孩子,不能死灌知识,要活学活用,联系实际,学的东西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它是怎样被劳动人民改进的,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也暴露出一些诸如形式化和低效化等问题.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让学习更深刻,让课堂更有效?在文章中,笔者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一、树立教师形象,把握课堂进度
老师上课要做有用功,落实于课本,上课前一定要有备课本. 计划好这节课的内容,不可拖拖拉拉,一节课讲半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毫无效率. 要精讲,有重点的,有方向的,有侧重点的. 老师要注重学生们的意见,然后安排下节课的内容. 这样可省下时间和学生进一步沟通,相互交流意见,解决学生们遇到的难题,为他们的迷茫指一指方向. 例如:在提高学生除数是整十数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能力这一课时,为了增进课堂进度,逐步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加强学生除法运算的正确率,在课堂上应该实行这样的方法,在课前应该交流一下,说明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预习将要学的内容;在课堂上,老师将其分成小组,然后在小黑板上出示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把结果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最后看谁算得快而正确率高,点名几名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并到黑板上演练,可以选择容易出错的学生,这样有利于集体纠正,集体点评后,同桌互相校对,并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反复做可以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课后老师一定要合理布置作业,要求课下练习.总之,一个优秀的小学老师是很重要的,打好基础,养成习惯,以后的路才更有把握. 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能盖高楼,才能让高楼站得住脚,才能再上一层楼,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做一个有耐心的、负责任的、有良好习惯的老师,这是老师的基本素养. 尤其作为小朋友的老师,小朋友们最爱模仿学习的就是老师,他们视老师为他们的偶像. 比如笔者朋友家孩子一回到家就坐到桌子上,朋友很奇怪,就问:“为什么要坐到桌子上呢?这是很不礼貌的.”孩子回答:“今天老师累了就坐到桌子上,我也累了,我也坐桌子上. ”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老师们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二、创设情境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创设适当的情境是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最好方式.《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我看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使其能走进数学,喜欢上数学.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探求知识的时候一般总是由问题开始的,要想有成就,学生就必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虽然有时学生不能準确表达问题的清晰答案,但却应该找到问题的实质所在. 例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就会用糖来创设一个情境,我会把一袋糖果放在讲桌上,然后一个一个分发给同学,这样一袋子的糖果就会很快发完,讲桌上就只留一个空袋子,从有到无的过程,然后问同学们没有了糖用数字怎么表示啊,很容易学生们就想到了0. 这样,通过小孩子的天真,由于他们非常喜欢糖果用此方法来吸引他们,让他们积极思考,从老师所做的整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意义,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新知识的欲望.
培养兴趣是在小学教育中老师应该十分注重的一部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如果课堂有了快乐的这种气氛,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为小朋友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认为学习是一种快乐的追求,学生就会去积极探索和思考,变苦为乐. 通过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力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师更加在乎的是眼前的、短期的发展目标. 但如果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考虑,这种教学未免过于偏颇.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关注到学生眼前一点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需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教几个知识点,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就行了. 而是要把学生学会学习、会思考,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授‘渔’,而不是授‘鱼’. ”所以,关注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和领悟相应的学习方法,这样做不仅能提升现有的学习效果,也能为他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把关注学生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顺利成长.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是学习过程是否有效,但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必须需要教师巧妙有效地引导.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从原来那种“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为“学生为主”的新型模式.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叠问题,对于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在体育课上共有15人,喜欢跳绳的有8人,喜欢踢毽子的有10人,问在体育课上既喜欢跳绳又喜欢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简单思考了一下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3人.”“对吗?”老师就这样随便的一句追问,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和怀疑. 原来直接算很简单的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小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整理产生杂乱信息的必要. 这时,老师开始提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来算,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找出班级的15个小学生,从1~15编号,1~8为喜欢跳绳的,6~15为喜欢踢毽子的,这样很容易学生就看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 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叠加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计算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地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力.
小学时光是易流逝的,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小学时学的东西是一个人一生中都受用不尽的. 万事该从小做起,所以要提高小学教育,提高小学课堂效率,就要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开始,要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发现其中的乐趣.老师引导也是最主要的一部分,老师的日常行为、日常教学方法都是需要注意的,不仅要敬业还要乐业.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的有目的性的认识知识的活动,其有效性怎么样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影响学生知识的融會贯通和数学素养的养成. 让每一位教师在社会要求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应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程教学方法,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教师现在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完美,让每一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都是轻松和快乐的.
【参考文献】
[1]蔡金法,等译.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著.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郭勍.小学中低级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胡淑珍,主编.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3.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小学主要是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要被外界因素随意诱惑. 要耐得住学海的寂寞,要耐得住学海的枯燥,学海无涯苦作舟. 小学数学,其实教授知识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钻研,学会问为什么. 对小孩子,不能死灌知识,要活学活用,联系实际,学的东西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它是怎样被劳动人民改进的,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也暴露出一些诸如形式化和低效化等问题.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让学习更深刻,让课堂更有效?在文章中,笔者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一、树立教师形象,把握课堂进度
老师上课要做有用功,落实于课本,上课前一定要有备课本. 计划好这节课的内容,不可拖拖拉拉,一节课讲半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毫无效率. 要精讲,有重点的,有方向的,有侧重点的. 老师要注重学生们的意见,然后安排下节课的内容. 这样可省下时间和学生进一步沟通,相互交流意见,解决学生们遇到的难题,为他们的迷茫指一指方向. 例如:在提高学生除数是整十数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能力这一课时,为了增进课堂进度,逐步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加强学生除法运算的正确率,在课堂上应该实行这样的方法,在课前应该交流一下,说明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预习将要学的内容;在课堂上,老师将其分成小组,然后在小黑板上出示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把结果写在自己的本子上,最后看谁算得快而正确率高,点名几名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并到黑板上演练,可以选择容易出错的学生,这样有利于集体纠正,集体点评后,同桌互相校对,并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反复做可以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课后老师一定要合理布置作业,要求课下练习.总之,一个优秀的小学老师是很重要的,打好基础,养成习惯,以后的路才更有把握. 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能盖高楼,才能让高楼站得住脚,才能再上一层楼,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做一个有耐心的、负责任的、有良好习惯的老师,这是老师的基本素养. 尤其作为小朋友的老师,小朋友们最爱模仿学习的就是老师,他们视老师为他们的偶像. 比如笔者朋友家孩子一回到家就坐到桌子上,朋友很奇怪,就问:“为什么要坐到桌子上呢?这是很不礼貌的.”孩子回答:“今天老师累了就坐到桌子上,我也累了,我也坐桌子上. ”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老师们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二、创设情境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创设适当的情境是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最好方式.《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我看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使其能走进数学,喜欢上数学.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探求知识的时候一般总是由问题开始的,要想有成就,学生就必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虽然有时学生不能準确表达问题的清晰答案,但却应该找到问题的实质所在. 例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就会用糖来创设一个情境,我会把一袋糖果放在讲桌上,然后一个一个分发给同学,这样一袋子的糖果就会很快发完,讲桌上就只留一个空袋子,从有到无的过程,然后问同学们没有了糖用数字怎么表示啊,很容易学生们就想到了0. 这样,通过小孩子的天真,由于他们非常喜欢糖果用此方法来吸引他们,让他们积极思考,从老师所做的整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意义,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新知识的欲望.
培养兴趣是在小学教育中老师应该十分注重的一部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如果课堂有了快乐的这种气氛,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为小朋友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认为学习是一种快乐的追求,学生就会去积极探索和思考,变苦为乐. 通过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力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师更加在乎的是眼前的、短期的发展目标. 但如果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考虑,这种教学未免过于偏颇.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关注到学生眼前一点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需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教几个知识点,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就行了. 而是要把学生学会学习、会思考,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授‘渔’,而不是授‘鱼’. ”所以,关注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和领悟相应的学习方法,这样做不仅能提升现有的学习效果,也能为他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把关注学生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顺利成长.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是学习过程是否有效,但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必须需要教师巧妙有效地引导.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从原来那种“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为“学生为主”的新型模式.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叠问题,对于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在体育课上共有15人,喜欢跳绳的有8人,喜欢踢毽子的有10人,问在体育课上既喜欢跳绳又喜欢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简单思考了一下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3人.”“对吗?”老师就这样随便的一句追问,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和怀疑. 原来直接算很简单的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小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整理产生杂乱信息的必要. 这时,老师开始提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来算,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找出班级的15个小学生,从1~15编号,1~8为喜欢跳绳的,6~15为喜欢踢毽子的,这样很容易学生就看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 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叠加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计算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地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力.
小学时光是易流逝的,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小学时学的东西是一个人一生中都受用不尽的. 万事该从小做起,所以要提高小学教育,提高小学课堂效率,就要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开始,要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发现其中的乐趣.老师引导也是最主要的一部分,老师的日常行为、日常教学方法都是需要注意的,不仅要敬业还要乐业.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的有目的性的认识知识的活动,其有效性怎么样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影响学生知识的融會贯通和数学素养的养成. 让每一位教师在社会要求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应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程教学方法,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教师现在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完美,让每一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都是轻松和快乐的.
【参考文献】
[1]蔡金法,等译.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著.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郭勍.小学中低级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胡淑珍,主编.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