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条件、引导探究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ping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创设直观向抽象过渡,知识迁移和自主合作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本文具体从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创设条件;引导探究;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合作学习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的双边活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条件,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与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把教师的间接经验通过自身的实践去重新发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创设直观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的条件,引导探究、感知,获取知识
  首先,要重视直观演示,强化感知,引导探究。学生获取知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只是对具体材料感知了一定数量,感知了一定程度,抽象思维就悄悄地开始了。所以,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参与准确的获取新知,提供充分的、准确的感性材料,显示本质属性,引导学生参与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
  如:《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这一概念时,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按以下几个步骤为学生创设条件,引导探究。
  首先教师演示把10支铅笔,每2支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几人?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感知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接着演示9支铅笔,每2支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几人?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从而体会、感知到剩下的1支铅笔不够分一份的时候,那么,这个剩下的“1”就是“余数”。通过直观演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形成“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讲授几何知识,建立空间观念时,应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建立表象。心理学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具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演示,运用感知规律,建立表象,遵循由直观具体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如:《角的认识》,在初步建立了角的概念之后,课件出示两个角(这两个角大小相等,边不等长),请学生猜一猜哪个角大?如何进行比较呢?通过两个活动角进行演示:重叠、比较,这时学生除了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外,还会观察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角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使学生不仅看到了结果,更在头脑中形成区分角的大小的表象。
  其次,借助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引导探究。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形成表象,为感知过渡到抽象架设“桥梁”。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操作,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积极思维,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我按这样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独立用教具学具操作——半直观说理操作——脱离学具,直接计算,口述计算过程。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通过看图和操作,探究过程,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难。于是,我采取让学生操作的办法:先摆出6个圆,告诉学生三角形比圆少2个,让学生比较圆和三角形谁多?圆多。怎样比较的?可以把圆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圆比三角形多的部分或者说三角形比圆少的部分,另一部分和三角形个数相同。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操作,求三角形有几个?就是求同样的部分怎么办?通过两次反复操作,为突破算理这一难点提供了充分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明确要求较小的数,就是求大数中和它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从大数中去掉相差的部分。
  二、利用旧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知识各部分内容虽然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各部分知识之间又是环环相扣,紧密交错的。根据数学知识自身的这一规律,教学时要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矛盾中引导学生探究,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和联系点,为学生构筑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促使学生运用头脑中的认知结构,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去学会新知。
  例如:多位数的读写这部分知识,就是在万以内的读写基础之上的扩展到万级和亿级。由此,教学时,只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注意引导,学生就能很顺利的获取新知识。
  其次,還要注意新知与旧知的质变部分,根据新旧知识的矛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维,使新旧知识同化或分化,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宽不变,长每计算一次减少1厘米,让学生很快说出每次得到的面积。当出现长6厘米,宽6厘米时,学生很快说出图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教师及时让学生观察这时出现的还是长方形吗?是什么形?(正方形)教师继续问,正方形的每条边都叫什么?(边长)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已经概括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几个条件?正方形呢?为什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弄清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利用以旧换新,新旧对比,在原有的知识上做文章,促使学生知一反三,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
  三、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学习不是一种被动地吸取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原有知识去处理新的学习内容,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应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学生是否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一是看参与的深度,二是看参与的广度。只有这两方面都努力,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的质量。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并不是就可以袖手旁观,一定要注重教师自身参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经历探究的过程。同时,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内容。课堂教学只有短短40分钟,因而课内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合理性,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不能为了形式,不管内容是不是适合,拿来就合作。要选择切实需要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合作学习,参与探究。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动脑,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在集体中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秋兰编著 自主探究 多元互动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郑金洲编著 教学方法应用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矿区民胜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主阵地之一。如何利用好班会课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风貌是否良好,关系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是否能很好沟通交流、和谐相处,关系到班主任能否把一个班集体有效地管理好等等。  关键词:班会课;励志教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曾给教育下了一个最为简明的定义:“教育就是教人做人”,他提出“千教万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是智力开发的钥匙。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力,一种特殊意识的倾向,是办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条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负及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无疑是十分有效的。本文就下面几个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音樂的追求和爱好也逐渐加深。古筝在我国民间器乐演奏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古筝乐器的爱好者数量趋于攀升,不断增加的古筝学习者对于古筝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古筝教学在演奏和授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本文从古筝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实现“音乐”与“技术”的交融。  关键词:古筝教学
期刊
摘 要:就目前美术教育在聋哑儿童教育中的现状而言,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大家明白美术教育对聋哑儿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从而转变对残疾人美术教育的传统观念,重视聋哑儿童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育;盲聋哑儿童;作用和意义  聋哑儿童所在的世界一片安静和孤独,在这个车水马龙的世界,他们显得格格不入,从心理上饱受着深深的压力,从而导致很多问题产生。而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于探讨艺术治疗中的美术教育对聋哑儿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基础的建立以及课堂集中注意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是否能够集中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因此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切入点,进而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注意力;
期刊
摘 要:单词是英语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进入初中后,随着词汇量的不断加大,词汇的记忆成了学生的拦路虎,因此,充分利用英语拓展课,对有些难记或易错的单词,用趣味记忆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单词是英语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进入初中后,英语学习任务是一个质的飞跃,首当其冲的就是词汇量的不断加大,密密麻麻的词汇表让孩子们望而生畏,词汇的记忆渐渐成了他们的拦路虎,让很多孩子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初中数学竞赛中的组合最值问题,分析了假设法、构造法、分类讨论法、正难则反方法、极端原理在解题中的应用,目的是更加准确的求解数学竞赛习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竞赛;组合最值问题  1 假设法  假设法即假设题目中其中几个数量相等,或者是针对要求的其中一个未知量假设为已知数量,将复杂问题转变为简单问题之后展开推算,如此便可以获得题目的准确答案[1]。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将假设法分为条
期刊
摘 要:《红楼梦》作为经典的小说,其语言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本文先对修辞学和语体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再从语体的角度对《红楼梦》的部分人物语言进行了分析,着重论述了不同語体在《红楼梦》中的不同人物语言方面的具体体现。语体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从语体中体现人物地位、人物性格以及人物文化程度的差异来分析的。  关键词:语体;《红楼梦》;人物语言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接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
期刊
摘 要:随着中缅贸易的进一步扩大,两国出入境的旅客人员也在逐渐增加。边防工作具有涉外性质,云南边境站与缅甸的沟通也越来越复杂化。语言作为交流的基础,是边防检查工作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云南边防检查工作站缅语的重要性分析,来试阐述云南边防检查站工作中缅语的应用。  关键词:边防检查;缅语;语言应用  一.云南边防检查工作中学习缅语的重要性  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了”一带一
期刊
《哀伤》这部作品,以一个老镟匠的心理独白为主体内容,讲了在一个风雪弥漫的日子里,老镟匠赶着借来的马车,送他患重病的妻子去医院的路上,妻子死了,他自己也在雪地里受冻,到医院不久后也死了的故事。文章无论从视角选择,叙述者干预叙事,还是看镟匠的独白内容及其形式安排,或者从整篇文章的环境设置以及主人公的一生追寻来看,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叙述学理论,从这些角度入手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小人物的哀伤,可以再一次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