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对策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962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人類进步的阶梯,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学习古人的智慧,从中得到启发是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如果把历史生活化,学生能够对教师授课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一、教学计划生活化
  作为教师,我们自己应该先从意识上把历史当作自己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研究历史,把生活与历史结合起来,将生活化的历史突出在教学计划之中。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与学生之间的生活相联系,制订属于学生自己的历史故事教学计划,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验历史,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历史课堂产生很大的兴趣。例如,在“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教学时是学习唐朝的历史文化,情景再现是学生理解这段历史的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唐朝的一个历史事件和或者是历史人物设定一个场景,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会与历史人物有同样的感情,学生在表演中体验之后,再让学生对自己表演的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辩证地认识历史人物的优缺点。历史往往是抽象的,如果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验历史,感受不同的历史,发现历史中有趣的人物和细节,自然会对历史产生很大的兴趣,学生也能够把历史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解决他们人生中遇到的难题,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有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比较简单,老师只是通过课本、PPT、视频等方式进行历史故事的介绍,学生一般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已经看过了,所以在课堂上不会认真的听讲。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一般都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局,很难通过课堂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古代,老师可以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魅力。虽然学生可以从课本和视频中看到关于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各种各样的人物关系,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使历史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组织学生去历史博物馆参观,让学生近距离学习历史文化,学生不仅可以从课本中回忆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且还可以从现场生动活泼的古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深刻的理解历史变化。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节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去革命圣地瞻仰英勇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学习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生活条件下为了国家而牺牲自我永垂不朽的精神。学生在现场可以更好的体验到祖国繁荣富昌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提升自身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文化,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同时,教师在参观后,可以让学生写观后感,增加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演讲,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学生在参观时拍的照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会使用历史的视角去观察,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打破传统的思维局限,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历史内容一般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师单纯的讲解历史内容显然不会引起学生太多的兴趣,学生也不会在课堂后对历史内容进行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如果教师可以把历史上所发生人物、故事、事件生活化,学生自然将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流行汉服,很多人在生活中穿汉服上街,去商场购物,展现出与过去古代不同衣食住行的美。当然,教师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古代人们进行对比。比如,在学习“大一统的汉朝”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学习汉朝的生活、文化、习俗、衣着,引导学生发现汉朝与现在的中国生活、文化、习俗、衣着的区别,发现他们之间不同的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历史话剧表演,给学生进行角色人物的分配,让学生在课堂下进行学习,通过话剧中历史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历史,掌握历史的发展变化,在生活中体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此外,历史教学应该是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通常教师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没有顾及学生掌握这么多知识,长期以来,学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丧失了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历史的美,从历史中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当下国情,学生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把知识学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社会责任感、道德与身心健康的教育应该作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多项课程新标准已经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当作主要教育目的之一,高中生物的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责任感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中生物 社会责任感 培养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后,要求当代学生德
【内容摘要】初中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有效性 成就  教师要通过科学地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激发兴趣,点燃热情,让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点滴的体会。  一、优化教学设计,教师重视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说出自
【内容摘要】《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属于回忆性质散文的范畴,文中通过鲁迅先生由东京至仙台学医几个典型事例的独有特征由不同角度对人物的高贵品质进行展现,阅读过程中可以十分形象且生动的感受作者描写的情节。文章由描写故事情节的外在线索和蕴含作者爱国思想情感的内在线索组成并贯穿全文,两条线索在鲁迅先生笔下达成了有机交融,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作者丰富且深刻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明确这篇看似零散的生活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教学情形下,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现状可知,数学学科占据了初中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但在我国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水平低下的发展现状极为普遍,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有效的提高学科教学课堂效率,逐渐发展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研究重点内容,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初中教育 课
【关键词】高考 议论文 结构 写作技巧  虽然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再三进行调整,但作文依然分量不变,还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只是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由原来的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趋向于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虽然对文体没有统一的要求,但时议论文无疑是较好的文体选择。考场议论文的学作应当与平时练习时的学作有明确的区别。应当以精当的方式提出鲜明的论点,用典型的材料、恰当的事件充当论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內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教材上面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寻求解题的真理,做到举一反三,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做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要总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同时还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与学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尤其应该注意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有效的互动课堂,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我们对课堂提问方式应用不恰当,则容易使课堂提问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这显然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十分不利。就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来说,应用提问策略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路径,因此本研究将主要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提
【内容摘要】物理科目是初中阶段新加入的课程,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大多数学生反映物理课程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再加上教学时间紧张,实现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初中物理不仅是学生取得高分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可以有效转变初中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让学生能对世界和科学有一个全新的了解。要想取得以上效果,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重视初中物理高校教学的研究。  【关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建构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实施,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使用探究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在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他们学习共同进步,以此建构出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的知识体系,这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正道。本文笔者就基于知识自主构建的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进修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分析研究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发展,探究式学习逐渐被广泛
【内容摘要】语文作为初中三大学科之首,分值所占的比重很大。但一些学生往往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毫不重视,对于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也是马马虎虎,教师要积极纠正学生这种错误思想,摆正心态。教育部对于现代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新增一项要求,就是让学生阅读名著,试卷上也是多加一道关于名著阅读题。新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对名著阅读都提出了新要求,各类学业测试中对于名著本身的考查分量也大大加大,更关键的是,名著阅读积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