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壮医针刺疗法和中医针刺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明确壮医针刺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将40例突发
如今,越来越快乐的学校教育,却似乎让家长们越来越“疯癫”了:陪写作业鸡飞狗跳,孩子要做好自我防护;月薪3万撑不过一个暑假,家庭收入一半用来报培训班……人人盼减负,人人又怕减负。愈演愈烈的“报班热”,越来越长的补课账单,让置身事外的人们感到匪夷所思。  南京一位家长感慨,生孩子前看见这种新闻都觉得“这是疯了吧,等我生了娃云云”,等到置身其中,才发现迟早都会泯然众人。“大老爷们”上班时间讨论小学孩子的
期刊
目的:归纳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中有关针刺治疗“五乱”疾病的相关记载(以古代文献为主),探讨“五乱”的病因病机,归纳荥俞相配治疗“五乱”疾病的配伍方案及临床应用规律,总结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几年的小学数学教育经历,阐述了几点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几点思考,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字:小学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要真正做好,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琢磨,下文是笔者结合几年的教育经验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师生感情,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们的
【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重要的一环是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试图从六个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注重课堂动态生成;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创设情境;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差异促发展等的方面的有效性。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融入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大胆实践的同时,必须重视其成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
目的:通过田七注射液对阿霉素(ADR)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田七注射液对肾纤维化病变的作用机制。  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120只,
初中体育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水平是我们广大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近几年来,笔者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了一点思考。笔者认为,精心搞好初中体育教学,将体育运动技能传授给初中生,有益于增强初中生的身体素质。  一、合理利用教材,提高练习的趣味性  初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教学经验选择适合初中生心理发展和身体条件的教材,让学生全心投入体育学习,这就需要体育教师
目的:观察祛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揭示其对机体免疫的调控作用。  方法:(1)临床观察:将确诊尖锐湿疣患者60例随机
诗言志。诗的概念可以扩展为一切的文学艺术创作,其中包含了传统的水墨画。这种典雅的绘画样式,以其简洁的线条、色彩,以及复杂的情感,和引人遐思的余味而著称于世。这本身就
【摘要】开展班级自主管理,教师对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要正确的定位:教师是班级开展自主管理的条件创造者、平台构建者、保驾护航者、方向把握者、活力长存的促进者。在自主管理过程中,教师对比较特殊的学生,须特殊对待;要善于解放“生产力”,使学生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要创新思维,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管理 教师 角色  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班主任的全权指挥,采取保姆、警察式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