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韵美,才能进入文章里去感受、品味,才能获得顿悟与积淀,获得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因此,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其语文水平和能力。
著名的语文学家金克木先生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呢?除了方法的指导外,对于学生朗读的及时评价也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睿智而灵动的朗读评价就能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朗读氛围,就能在不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一、巧妙提问促提高
执教《螳螂捕蝉》时,教师指导同学朗读少年所描述的花园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要求学生读出蝉的悠闲自在,螳螂的得意、兴奋,以及它们不顾身后危险的大意。当第一位学生比较平淡地读完,而第二位学生比较出色地完成朗读后,一位教师分别是这样评价的:读得还可以;很好,我们一起来读。接着,全班同学便以往常的平淡的语气、语调读完这段话。
而另一位教师则是这样处理的:
当第一位学生比较平淡地读完“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时,教师第一次评价:它是怎样喝着露水的?再读。学生这时的朗读明显地突出了“自由自在”,蝉的悠闲马上就显现了出来。在学生读到最后一句时,教师第二次评价:黄雀到底知不知道?你刚才读得好像还知道一点哦!学生再读这句,就自然地重读了“不知道”,于是黄雀的大意就活灵活现地在朗读中显现出来。
接着,教师再请学生来朗读这段话,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教师第三次评价:瞧瞧,这螳螂捕蝉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展开了。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美妙的故事吧!于是,全班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这段话。
“读得还可以”、“很好”这一类的朗读评价,是空泛而缺乏指向性的,所以学生对为什么读得还可以、读得很好是不明就里的。这种简单而笼统的评价模式,对于接下来的朗读者是没有任何积极指导意义的,学生只能是环顾四周心茫然了。于是自然也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前面同学的朗读语调、语气、节奏、停顿、感情。这样无效的朗读训练无异于让课堂宝贵时光的白白浪费。
而第二位教师的朗读评价则是积极阳光的。首先教师用心地聆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并及时捕捉了学生朗读中还不尽如人意之处,边倾听边点拨,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巧妙启发下深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进行抑扬顿挫、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情节来,读出画面来。所以,当学生暂时还不能自悟到朗读要领时,教师不妨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朗读评价,就能给予学生豁然开朗之感,柳暗花明之悟。
二、鼓励自信促提高
由于学生朗读基础的不同,以及对词语的理解、感悟的不同,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简单地以“你读得不够流畅”,“你的声音太轻了”。“你读得真不行”等来评价学生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丧失努力读书的勇气。
在学生读得一般、甚至较差,不使大家满意时,请听这些教师的声音:
“没有关系,你读得很好,教师欣赏你的勇气,再来一遍好吗?”
“你真勇敢,是个小小男子汉。声音也越来越洪亮了!”
“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不管你读得是否能够今别人满意,你都要自信地把它读出来。”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的学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健全人格,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我们应尽的职责。这组评价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尊重,是鼓励,是信任,是赞赏。它增强了学生的信心,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获得情感满足的同时激发了读好书的兴趣。
三、巧用幽默促提高
法国著名演讲家海因兹·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幽默施教,意藏妙语,既增加了教育的启发性和接受的愉悦性,又融洽了师生关系,实在是事半功倍的妙举。语文课堂上的幽默,其实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及时评价上。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的朗读评价语言堪称幽默评价语的典范:
当一位学生质量一般的读完第2小节后,薛老师是这样评价学生朗读的:看得出你还是个钓鱼新手。谁再来读这一小节?当又一位学生读,有一定进步时,薛老师及时评价: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了。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又一位学生读,有明显进步了。)薛老师再次评价:不错,他是钓鱼高手了,但还不是钓鱼专家,不仅要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又一位学生读,读得更棒了。)此时,薛老师感叹:了不起啊,这位同学是钓鱼专家了!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
在薛老师形象、生动、幽默、智慧的语言点拨下,每个学生都读得兴趣盎然,情感投入,更重要的是,他们正经历着不断提高朗读水平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读书,这才是真正睿智的课堂评价。
四、启示方法促提高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运用朗读能帮助学生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显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读”,而是学生正式地学习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体现了语文能力有序训练的进程。因此,好的朗读评价语还应该在评价中启示学生相应的朗读方法、阅读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在“读”中巧“悟”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请听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慈母情深》时的朗读评价语:经你这么一读,这段文字的意思就全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所以,有了疑问,最好的方法还是用心地读书啊!而薛法根老师在执教《第八次》课文时,他是这样评价学生朗读的:你看,体会到了意思,想象着布鲁斯王子在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动作、心里的想法,我们就能读得入情入境,明白了吗?
“读”与“悟”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老师引领学生在朗读中学习一定的朗读方法和阅读方法,促进了学生阅读意识与品质的充分发展,学生会体验到一种学习的快乐。而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语文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著名的语文学家金克木先生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呢?除了方法的指导外,对于学生朗读的及时评价也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睿智而灵动的朗读评价就能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朗读氛围,就能在不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一、巧妙提问促提高
执教《螳螂捕蝉》时,教师指导同学朗读少年所描述的花园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要求学生读出蝉的悠闲自在,螳螂的得意、兴奋,以及它们不顾身后危险的大意。当第一位学生比较平淡地读完,而第二位学生比较出色地完成朗读后,一位教师分别是这样评价的:读得还可以;很好,我们一起来读。接着,全班同学便以往常的平淡的语气、语调读完这段话。
而另一位教师则是这样处理的:
当第一位学生比较平淡地读完“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时,教师第一次评价:它是怎样喝着露水的?再读。学生这时的朗读明显地突出了“自由自在”,蝉的悠闲马上就显现了出来。在学生读到最后一句时,教师第二次评价:黄雀到底知不知道?你刚才读得好像还知道一点哦!学生再读这句,就自然地重读了“不知道”,于是黄雀的大意就活灵活现地在朗读中显现出来。
接着,教师再请学生来朗读这段话,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教师第三次评价:瞧瞧,这螳螂捕蝉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展开了。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美妙的故事吧!于是,全班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这段话。
“读得还可以”、“很好”这一类的朗读评价,是空泛而缺乏指向性的,所以学生对为什么读得还可以、读得很好是不明就里的。这种简单而笼统的评价模式,对于接下来的朗读者是没有任何积极指导意义的,学生只能是环顾四周心茫然了。于是自然也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前面同学的朗读语调、语气、节奏、停顿、感情。这样无效的朗读训练无异于让课堂宝贵时光的白白浪费。
而第二位教师的朗读评价则是积极阳光的。首先教师用心地聆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并及时捕捉了学生朗读中还不尽如人意之处,边倾听边点拨,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巧妙启发下深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进行抑扬顿挫、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情节来,读出画面来。所以,当学生暂时还不能自悟到朗读要领时,教师不妨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朗读评价,就能给予学生豁然开朗之感,柳暗花明之悟。
二、鼓励自信促提高
由于学生朗读基础的不同,以及对词语的理解、感悟的不同,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简单地以“你读得不够流畅”,“你的声音太轻了”。“你读得真不行”等来评价学生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丧失努力读书的勇气。
在学生读得一般、甚至较差,不使大家满意时,请听这些教师的声音:
“没有关系,你读得很好,教师欣赏你的勇气,再来一遍好吗?”
“你真勇敢,是个小小男子汉。声音也越来越洪亮了!”
“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不管你读得是否能够今别人满意,你都要自信地把它读出来。”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的学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健全人格,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我们应尽的职责。这组评价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尊重,是鼓励,是信任,是赞赏。它增强了学生的信心,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获得情感满足的同时激发了读好书的兴趣。
三、巧用幽默促提高
法国著名演讲家海因兹·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幽默施教,意藏妙语,既增加了教育的启发性和接受的愉悦性,又融洽了师生关系,实在是事半功倍的妙举。语文课堂上的幽默,其实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及时评价上。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的朗读评价语言堪称幽默评价语的典范:
当一位学生质量一般的读完第2小节后,薛老师是这样评价学生朗读的:看得出你还是个钓鱼新手。谁再来读这一小节?当又一位学生读,有一定进步时,薛老师及时评价: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了。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又一位学生读,有明显进步了。)薛老师再次评价:不错,他是钓鱼高手了,但还不是钓鱼专家,不仅要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又一位学生读,读得更棒了。)此时,薛老师感叹:了不起啊,这位同学是钓鱼专家了!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
在薛老师形象、生动、幽默、智慧的语言点拨下,每个学生都读得兴趣盎然,情感投入,更重要的是,他们正经历着不断提高朗读水平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读书,这才是真正睿智的课堂评价。
四、启示方法促提高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运用朗读能帮助学生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显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读”,而是学生正式地学习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体现了语文能力有序训练的进程。因此,好的朗读评价语还应该在评价中启示学生相应的朗读方法、阅读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在“读”中巧“悟”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请听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慈母情深》时的朗读评价语:经你这么一读,这段文字的意思就全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所以,有了疑问,最好的方法还是用心地读书啊!而薛法根老师在执教《第八次》课文时,他是这样评价学生朗读的:你看,体会到了意思,想象着布鲁斯王子在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动作、心里的想法,我们就能读得入情入境,明白了吗?
“读”与“悟”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老师引领学生在朗读中学习一定的朗读方法和阅读方法,促进了学生阅读意识与品质的充分发展,学生会体验到一种学习的快乐。而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语文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