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育过程是人的价值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者应始终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和扩展学生的价值看作全部教育活动的轴心,看作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以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为己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每一个学生建构健全的人格,张扬个性的风采。
一、尊重、对话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间的互动、交往。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自主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我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由于学生有了学习“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在知识迁移中能自主建构,我看到班中平时沉默寡言的张同学总好像有话要说的样子,就走过去问她。“张”站起来说:“老师,我从课外书上看到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0.2平方分米,长为0.8分米,请写出面积与长的比,并化简。这题到底该怎么解?”我便把这道题抄在了黑板上,要求全班同学共同思考并尝试练习。几分钟后,我通过提问了解到,大部分同学都这样解:0.2:0.8=1:4,这似乎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刚才的“张”却偏偏采用了与众不同的解法:0.2平方分米=20平方厘米,0.8=8厘米,所以应是20:8=5:2。同学们都认为一个数学问题一般只有一个答案,不可能有两个不同的答案,见“张”的答案与别人的不同,认为“张”肯定是错的。这时我也没有立即“宣判”,而是引导全体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其他同学认为“张”的算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道理。当时我没有妄加评价,而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下课后继续研究。这样做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积极探索,经历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也不是靠一次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创设一个个平等对话的、和谐宽松的自主参与的情境。
二、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把学生的生活情景作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问题情境,能喚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同时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案例:《数的整除综合复习》
师: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现在我给每一个数字设置了密码,请你当一回情报员,来破译这个密码。
教师投影出示:ABCDEFG
电话号码:A:4的倍数,B:最小的质数;c:最小的自然数;D:既是一个质数又是一个偶数;E:不是自然数}F:是9的最大约数;G: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生:8212090 4212090……
师:老师家里可只有一部电话的,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应该是哪个号码?(生互相争论,自主参与度高涨,最后一致确定是4212090)
师:为什么现在就确定是4212090,’?
生:(经过排除只剩两个)因为浦江的电话号码都是以4开头的,没有8开头的号码。
师:同学们的热情很高。下面我提议你们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设置密码,让同学和老师都过一把“特工瘾”。
电话号码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内容,本练习沟通了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轻松、快乐当中形成了数学技能,发展了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自主参与度越高,学生的思维越敏捷,使每一位同学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
三、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交流能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我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
(1)教师发给学生12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先让学生摆放长3厘米、宽2厘米和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都可以运用学具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2)接着,教师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面积单位去摆放。学生手上的学具不够摆,怎么办呢?于是,同桌之间自发地进行了合作,把双方的学具放在一起使用。
(3)最后,教师给学生一个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面积单位去摆放。此时,两个学生手上的学具又不够摆了,怎么办呢?这就促使学生创造性地摆学具,出现了沿长方形的长和宽来摆等,从而求出长方形所含的面积数。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从独立学习自发的过渡到合作学习,并且学生之间的合作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一、尊重、对话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间的互动、交往。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自主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我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由于学生有了学习“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在知识迁移中能自主建构,我看到班中平时沉默寡言的张同学总好像有话要说的样子,就走过去问她。“张”站起来说:“老师,我从课外书上看到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0.2平方分米,长为0.8分米,请写出面积与长的比,并化简。这题到底该怎么解?”我便把这道题抄在了黑板上,要求全班同学共同思考并尝试练习。几分钟后,我通过提问了解到,大部分同学都这样解:0.2:0.8=1:4,这似乎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刚才的“张”却偏偏采用了与众不同的解法:0.2平方分米=20平方厘米,0.8=8厘米,所以应是20:8=5:2。同学们都认为一个数学问题一般只有一个答案,不可能有两个不同的答案,见“张”的答案与别人的不同,认为“张”肯定是错的。这时我也没有立即“宣判”,而是引导全体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其他同学认为“张”的算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道理。当时我没有妄加评价,而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下课后继续研究。这样做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积极探索,经历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也不是靠一次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创设一个个平等对话的、和谐宽松的自主参与的情境。
二、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把学生的生活情景作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问题情境,能喚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同时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案例:《数的整除综合复习》
师: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现在我给每一个数字设置了密码,请你当一回情报员,来破译这个密码。
教师投影出示:ABCDEFG
电话号码:A:4的倍数,B:最小的质数;c:最小的自然数;D:既是一个质数又是一个偶数;E:不是自然数}F:是9的最大约数;G: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生:8212090 4212090……
师:老师家里可只有一部电话的,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应该是哪个号码?(生互相争论,自主参与度高涨,最后一致确定是4212090)
师:为什么现在就确定是4212090,’?
生:(经过排除只剩两个)因为浦江的电话号码都是以4开头的,没有8开头的号码。
师:同学们的热情很高。下面我提议你们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设置密码,让同学和老师都过一把“特工瘾”。
电话号码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内容,本练习沟通了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轻松、快乐当中形成了数学技能,发展了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自主参与度越高,学生的思维越敏捷,使每一位同学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
三、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交流能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我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
(1)教师发给学生12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先让学生摆放长3厘米、宽2厘米和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都可以运用学具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2)接着,教师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面积单位去摆放。学生手上的学具不够摆,怎么办呢?于是,同桌之间自发地进行了合作,把双方的学具放在一起使用。
(3)最后,教师给学生一个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用面积单位去摆放。此时,两个学生手上的学具又不够摆了,怎么办呢?这就促使学生创造性地摆学具,出现了沿长方形的长和宽来摆等,从而求出长方形所含的面积数。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从独立学习自发的过渡到合作学习,并且学生之间的合作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