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参与 启迪思维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应用写作已经成为现代学生篇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应用写作的能力,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技能。了解应用写作基础知识,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很多学生认为应用文知识太枯燥,厌学情绪严重。怎样让学生觉得应用文有味可嚼,有章可循,有用武之地,乐于学,学有所得呢?对此,笔者谈几点浅见。
  
  一、立足范文,相机引导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作为教师,理应栽种这棵树,采撷这朵云,为学生树立这个灵魂。为此,我十分注意发挥范文在教学中的作用。
  1、取古今名篇,变轻视为重视
  为了建立起学生对应用文的好感,使学生正确认识应用文的自身价值,我在课程开设之初就精选了一些古今名和学生一起欣赏。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傅雷家书》、林觉民《与妻书》、马克思写给燕妮的信;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撒切尔夫人的《英中两国应加倍努力,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包玉刚的《经营航运业的心得》、松下幸之助的《培育人才》、张海迪的《我的读书生活》等。这些名家的卓越才华,精神品质以及伟岸人格都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成为他们仿效的楷模。通过品读,学生们发现应用文同样有“灵气”,有人情味。个人的成功,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发展,应用文功不可没,从而帮助他们改变轻视应用文的态度。一旦认识到应用文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应用文的学习便牢牢地占据了学生的心灵。
  2、取教材例文,变机械为灵活
  我们采用的应用文教材大多由不同文体的例文连缀而成,穿插一些写作知识的介绍。教练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精选例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甚至不妨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状况,结合教材目录拟定一份学习内容,分别按兴趣的浓厚程度排序,教师以此作为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顺序的重要参考。有关的写作知识更要注意区别对待,切忌面面俱到。或简要揭示写作格式和写作要求,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例文加深体会;或让学生先读例文,体会其布局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出不同方法和规律;或从分析错误入手,在改错中明确写作知识。
  3、向学生取例,变被动为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他所参与的事情与他的切身利益有关,他的内驱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学习,真正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可发动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实例,如搜集班规、借阅须知、寝室公约、购物指南、入团申请书、爱心倡议书、交通标识、会议通知等。体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生们会乐此不疲,学习的主动性随之大大增强。
  
  二、立足训练,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我了解到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习能立竿见影。怎样使这种 “急于求成”的心理化为学习的原动力呢?这就要求教师摈弃冗长的纸上谈兵的做法,把时间还给学生,给他们实际演练的机会。下面是我的几点粗浅的尝试。
  1、现场操作法
  现场操作,即由例文阅读到模仿写作。此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模仿的只是各种应用文体的格式,写出来的语言则是学生自己的。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语言表达存在着差异,操作时可将学生进行搭配,分成若干个写作小组,鼓励他们运用集体的智慧,扬长避短,分工合作,基础好的带动基础不太好的,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让每个学生既体会到写作的艰辛,又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2、分段演示法
  分段演示,即让学生将自己写好的文章当堂念读或演示,在听、说、看的过程中发现优点和不足。如让公关班学生按自己写的说明书介绍打领带的方法,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介绍影碟机的功能,旅游专业的学生朗读解说词,台下学生作出评价。口头表达辅以现场演示甚至还有背景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多方位的训练,很快掌握写作要领,收获实践经验。
  3、模拟情境法
  模拟情境,即在规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按要求口头或笔头写作。如会议记录,采用请老师主持会议,学生当场记录的方法;广告教学,让学生自创广告或搜集广告文现场“吹牛”;新闻教学中穿插校园新闻联播活动;自荐信的写作,则安排学生观摩毕业班的供需见面会并以班为单位开展模拟求职与应聘等。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写作技巧的形成。
  4、见习考察法
  这种方法把学生从课堂带到课外,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对现实敏锐的洞察力,以实践促进写作。如学习说明书时,组织学生参观大型生活超市,做好笔录,回来后归类整理,并去粗取精,去劣存良,进而尝试修改创新;学习公文,则让学生亲眼目睹政府部门的红头文件(非机密),了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程序,让他们见见“真东西”,仔细揣摩其中的思想要义及其语体特点,启发学生领会作者的行政管理水平,业务能力,政治素养等综合素质,使他们认识到学海无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采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了解社会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尽快将理论与实践接轨。
  
  三、植根生活,启迪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我们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要走入社会,对于就业甚或创业有着好奇和渴望。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生活内容,对教学大有裨益。
  1、有利于寓庄于谐,激活课堂
  应用文文体繁多。如果都按照“概念、结构、写作要求、写作训练”的模式教学,对每一种文体的写法教师都逐字逐句的分析,课堂会是一潭死水,写作理论就会变成空洞的教条压在学生头上。
  2、有利于自我观照,开启心智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活跃,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同时也有很多困惑。例如,在学习写求职与应聘类信件时,我发现他们或者自信不足,手足无措;或者眼高手低,心气浮躁。
  3、有利于明辨是非,文人合一
  应用文的实用性很强。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存在着一个思想误区:实用即实惠。如学习广告词时,受现实生活中一些媒体播放的广告的影响,有人认为只要能赚钱的广告都是好的,就是有生命力的,而对“真实性是广告的生命”却不以为然。但假如没有真真切切的生活态度,没有信得过的质量,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好”得起来吗?能“好”到现在吗?离开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是不能创作出如此精妙绝伦的广告词的。学生的心结终于打开了。以此为契机,我要求学生利用休息日就近调查,走访一些企业或他们心中的成功人士,他们克服了畏难情绪,积极行动起来,写出了货真价实的调查报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师通过不断给自己充电带动学生从生活中吸取营养,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启迪,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做人。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实用性最强的应用文,教学中也应体现陶老先生的思想真谛,引导学生思维,不仅激发其求知欲,更要培养他们的求知能力,塑造其高尚的人格。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应用文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他们接触生活的机会,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学习的主人,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联通:412008湖南省株洲市工业学校)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文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标尺。在语文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与阅读教学并行的两个分支体系,而且例来是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概括起来讲主要是“四注重
期刊
多年来,我们英语教学一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学中多半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英语难度渐进的要求以及如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而很少顾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现行中专英语教材所学的文章多半是诙谐幽默的故事,或者是思维难度不高的科普文章,而且篇幅不长,即使是口语课,用外语表述或讨论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同初中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很明显,这样的教学内容虽然对训练语言技能有所帮助,但对学生
期刊
李渔说:“人唯求旧,物唯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李笠翁曲话》)文贵创新。何谓“新”?“新”就是“人未尝言之而自我始言之。”文章的“新”体现在选材、立意、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人是写作的主体,成功的作文应充分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成为自我个性的外现。思维在文章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注重思维的训练。作文创新
期刊
中国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目标在于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当前历史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的转变。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在学习中学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习的动力,我们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从学习的兴趣入手。  从上期开始我进行了一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
期刊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上的按力、热、电磁、光、原子这一学科的逻辑安排,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似乎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在配套练习中,有些题目在讲授新课时若不添加知识点,简直无法解答,甚至感觉老教材物理知识点分布更合理,施教时循序渐进,得心应手,具有比较多的优越性。其实不然,新课程的编排按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这三大块来安排教学内容,观念的层次提升了,与现实社会生活及技术发展的联系更紧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赏识教育与音乐教育的有机结合,让赏识教育的特点与音乐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能够以开放舒展的心态投入音乐学习,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赏识 感知觉 技能学习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份是分不开的。人性中最本质的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多年来,许多有志于改革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曾作出了不懈的尝试和探索,总结出形形色色有价值的教学法,但学生害怕厌倦作文,老师怕教怕批作文现象仍随处可见。由此,有必要探求一条和谐发展的习作教学之路,以期待习作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一、以生活为基点,引进“源头活水”    语文即生活,生活是
期刊
闲暇时间也称自由支配时间,是指一天24小时中除工作、学习、路途、个人生活所必需以外的其它时间。农村小学由于环境因素,放学时间早,特别是双休日的推行,以及寒暑长假的实行,农村的小学生拥有更多、更长的闲暇时间。那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孩子们都在做什么呢?他们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呢?    一、关于“农村小学生闲暇时间做什么?”的调查    笔者对自己任教的井研县高凤中心小学1——6年级的120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停留在落后的局面。所以,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从哪里来?当然是靠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的再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而应调整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上来。作为母语教师,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门艺术。”对此,我也有同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性思
期刊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对人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才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教育,教育部门不失时机地进行课程教育改革,并提出:要实施以培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由于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因此它向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在历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谈几点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