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数感、用数学的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操作层面的狭窄范畴,它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带来不少争议和探索,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什么?
一、预习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预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课堂讲解要条理清晰、表达要流畅,练习设计要有利于学习运用并巩固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结做法”的过程。
那么,学生要怎样才算养成了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呢?在解决数学问题前,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题目说的是什么?②有哪些已知条件,要证(或计算)的是什么?③问题和条件有什么相似(关)的地方,有什么联系?④以前我们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题目?⑤通过这些条件我们能得到些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对问题有帮助吗?⑥问题的解决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这些要素能从条件直接或间接得到吗?做必要的记号对此,当学生能按正确的途径去思考数学问题而不是一拿到手就开始解题时,他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思维了。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他就能驾轻就熟而不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了。
二、激发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3)若a>0,则a=_________; 若a=0,则a=_________;若a<0,则a=_________。(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
三、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差异,促使发展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教学,提高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全等图形”的教学,我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完成的:(1)先在网上查找完全一样的图片进行分析;(2)利用FLASH设计来移动图片,加强对全等图形这一概念的理解。(3)再收集部分图片一样,但大小不同进行对比,以巩固概念。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操作层面的狭窄范畴,它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带来不少争议和探索,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什么?
一、预习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预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课堂讲解要条理清晰、表达要流畅,练习设计要有利于学习运用并巩固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结做法”的过程。
那么,学生要怎样才算养成了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呢?在解决数学问题前,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题目说的是什么?②有哪些已知条件,要证(或计算)的是什么?③问题和条件有什么相似(关)的地方,有什么联系?④以前我们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题目?⑤通过这些条件我们能得到些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对问题有帮助吗?⑥问题的解决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这些要素能从条件直接或间接得到吗?做必要的记号对此,当学生能按正确的途径去思考数学问题而不是一拿到手就开始解题时,他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思维了。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他就能驾轻就熟而不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了。
二、激发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3)若a>0,则a=_________; 若a=0,则a=_________;若a<0,则a=_________。(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
三、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差异,促使发展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教学,提高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全等图形”的教学,我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完成的:(1)先在网上查找完全一样的图片进行分析;(2)利用FLASH设计来移动图片,加强对全等图形这一概念的理解。(3)再收集部分图片一样,但大小不同进行对比,以巩固概念。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