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初中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y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特别重视“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评价都特别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方式的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预习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初步理解,使学生更自信地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学生真正融入数学学习全过程,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奠定基础,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课改背景 初中数学 预习 能力培养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并不断丰富这一体系的过程。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思维的生长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但问题与疑点不是由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学习中的疑点与问题是由其认知结构决定的。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新旧认知结构的矛盾冲突,是自然形成的。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能够展开学生思维,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其运用数学的能力,并能自然形成课堂教学中的疑点与问题,使学生听课有的放矢,真正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因材施教”等提供可能与机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
  “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做题。预习时找疑难,听课时抓关键,重要题目变式练。”这句话反映了数学教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其中预习为首,它是学习的起始阶段。
  那么怎样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呢?
  一、指导学生细心研读
  上课前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细心阅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通过细心阅读,应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即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重点关键是什么等。预习时一般要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和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二、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讲解问题
  通过预习问题解答,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确保学生主体发挥的三条重要途径。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如有一位学生在学习了《内切圆》后提出:“三角形内心和外心哪一个是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怎么区别?”有问题,就会去探索,慢慢地,学生学会了观察图形,了解问题本质,学会自己来解决各种问题。
  通过预习、讨论,课本中有许多知识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来讲。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成功的快乐。既掌握了新知识,又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初中数学中很多数学问题解法比较灵活,教师讲解的方法不一定是学生想的方法,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讲解,说出思考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自信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三、不止习题,让学生尝试做题
  在老师还没有讲解习题以前,可以在预习时尝试着去解答某些习题。这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习题是课文重点、难点的体现,预选做习题可以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在试解习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做出来,可以提高解题的信心和兴趣;如果解不出来,或者解错了,则可以提醒自己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课才能把习题搞懂。
  四、组织学生互相讨论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習”向纵深发展,最好的方法是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做到精讲,学生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通过讨论解决,讨论也不能解决的,教师再点拨,再讨论,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开思维的“死结”,迸发创造的火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预习的影响,培养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学习由于受智力影响,预习中必然出现程度上、结果上的差异,有一部分学困生会停留在一般粗读教材的基础上,不求甚解,甚至不读。特别是预习开始时,学生认识不足,有应付思想。此时教师应该静心、耐心,正确对待这种现象。通过检查预习,发现好的及时表扬,而对学困生应耐心辅导,指导预习的要领,树立其预习的信心。教师要不放过每一个不预习就听课的学生,真正使学生认识到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自觉养成先预习后听课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预习是对新课内容进行准备性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应当从心理上作好学习新知识准备,激活背景知识,调用识储备,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心智活动,固已有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一些能够独自解决的题,发现自己尚不能解决的新问题,带着疑问和困惑进课堂,新知兴趣盎然,对疑窦急切求解,讨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建新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谭锡平.谈中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J]中学数学教育(初中版).2005(l0).
  [2]陈国阳.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指导[J]中学数学教育(初中版),2005(l0).
  [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数学教材[M]华东师大版.
  [5]仲世龙.例谈初中数学的有效预习[J]教海探航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良好的情感智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能发展和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能形成学生对数学追求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一句话,良好的情感智商,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对情感智商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情感智商 小学数学 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人们对情感智商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系问题缺乏整体的认识,导致部分教师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尽如
【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线。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关键词】教学 效果 引趣激发    “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知识或依托所学知识进行的发展,而这种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的成功,在乎孩子们自己“愿学、乐学、会学”,而学习的动力就是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课堂效率会明显提高。因此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课堂兴
【摘 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预设教学活动。接着预设和主题活动的有效融合。最后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去引导带动和感染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  【关键词】预设课程 生成课程 教育机智    我是一名始终战斗在教改第一线的教师,我在改革的洪流中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我去年从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后,短短的半年中,我尝试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认真地研读孩
【摘要】本文从时代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阐述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以求共同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文因道存,道以文显”,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文和道密不可分。德育因素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往往借助于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据中国互联网中心公布的数据,在迅速增长的网民中,学生用户占21%,是最热衷上网的一族,这远远超过了计算机从业人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只有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只有加强学法指导,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初中历史教科书,语言简洁,述说简单,图文并茂,于是,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心理。然而,考试成绩达到理想的不多,什么原因呢?经过观察和思索,我认为这与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谈谈本人在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起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数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给学生讲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数学小故事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与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功能、标准、方法单一,主体错位;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具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多种功能。本文就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评价 以学论教    一直以来,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是否完美,一直用这样的一个标准:即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人际关系多元化的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除了具有扎实、广泛的知识技能外,更应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其中独立自主的能力、坚强的意志是适应社会所必备的品质。幼儿教育是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理能力,是使幼儿独立自主,养成自理习惯的最佳时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  
【摘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有创设情景,组织活动课, 实地考察,撰写论文等。在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终生学习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历史教学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是指把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教学法引入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