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欣赏课”是作文训练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教会学生发现美,更教会学生创造美;它不仅给被欣赏者以喜悦,而且带给欣赏者以收获;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再创造。在过去的语文教学里,“欣赏”只是出现在中学、大学的语文课堂里,似乎只有大学生和中学生才懂得欣赏,而且他们欣赏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名家、名篇,很少有人涉及对自己或同伴习作欣赏的话题。而我恰恰认为:美的东西就在身边,审美能力应从小培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读和写的关系,模仿和创新的关系,欣赏和创造的关系。打开现行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和课程标准,你会欣喜地发现,欣赏的字眼已开始在字里行间轻盈地舞蹈。习作的欣赏贵在细心、专心地多读、多赏、多品。
1.全方位“赏”
在作文欣赏的学习中,我们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比较、内容的挖掘、语言的体味等方面多角度进行欣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欣赏:标题——主题——语言——体裁。
①赏标题
一个标新立异的题目带给作文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个道理如何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作文欣赏课时,把学生作文的题目很醒目地展示在屏幕上,趁势问:你最想看谁的作文?为什么?这个时候,学生一定会说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选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题目并说出理由。在比较中他们认识到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以后一定要拟好作文的题目。
②赏主题
在习作训练中,一般是老师出示一个话题,学生个性化写作,内容呈现五彩缤纷。欣赏同一话题下不同主题的习作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对比性强,可鉴性浓。如: 欣赏《放飞奥运》后,请同学思考选择这个材料的原因:有的说风筝比赛中我感觉同学间的快乐是最难忘的;有的说参加比赛的同学那种不气馁的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说我很遗憾这种活动学校组织得实在太少了……一句简短的话导出了作文的主题,在相互激发下以独特的感悟表达他们独特的见解,显示他们独特的创新力.这样他们把作文的内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是真情自然的流露,是心灵的对话。
③赏语言
作文的美在语言。在欣赏中,我们要尽力把作文中的美段、佳句罗列出来,让学生美美地读,好好地体会,相机诱导学生品味佳句、美篇,提高学生的语感。
A.“读”。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的表现,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B.“品”。小处入手: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画面、一个句子……都是品味的切入点。如:有一个学生写自己在大扫除时偷懒的情景:“我拎着半桶水,左右摇摆地在楼道上晃着。”抓住“晃”字欣赏,如果把“晃”改为“走”,读读,品味一下,学生就发现,这个“晃”写出“我”当时无聊的心理。抓住一个字加强体验,提高语言感知的效果。
C.“比”。比较中品语言的精妙,比较中悟语言的魅力。在语文课或对学生的习作欣赏时,我们常常在很细小的词语上作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意思相近的不同词语的比较,体会巧用词语的魅力。
④赏体裁
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要求,我们从体裁角度也展开了欣赏活动,如:
2.多角度“品”
在老师用心、用情创设的一个个情境中,学生有了很浓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作文的感受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是长期的读写训练,对语言不断地揣摩、欣赏中积累起来的。在欣赏课中,力求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来“品”语言的“味道”。
①图文结合品情境
作文是含蓄的艺术,欣赏中采用“借景入境”教学法。品读习作时,我们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学中,我们经常将配乐习作、朗诵带、广播剧、电视散文录像等搬入课堂,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享受这来自语言世界的一片清凉。这种视听式欣赏打破了封闭的学习模式,大大丰富了学习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具有深远的意义。
②乐文结合品情律
一篇好的儿童习作,也是一首悦耳的乐曲。因此,利用乐文相通之处,调动学生听的感官,可以赏出文章的情韵。如:“美读式的欣赏”欣赏教学中,我经常选一些精短抒情的片段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与他们一起配乐吟咏美读。也让学生配乐朗读自己的作文,通过朗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通过品味,再引导学生读出作文的音韵、意境、情味。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无论是激发学生兴趣还是启发学生心智,无论是煽动学生情感体验还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鲁迅曾说:“言美感耳。”情到深处,学生自然而然能领会文章的内涵与意蕴。
③精略结合品情韵
欣赏课的时间很有限,有时学生的习作很长,都要细细品味,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对欣赏产生厌烦心理。于是我就采用这样的途径:欣赏题目——猜测大意——作者自介——欣赏品论——互相评价,效果很好。其中作者自介是重点,不但可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更能使学生间产生一种攀比心理,收到“不须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如我选择了《中华儿女》这首诗作为精赏的内容。通过诗歌的精赏,学生了解了欣赏诗歌的一般途径:读——想——读。然后又链接了《地球的孩子》等诗作为略读的内容。
④符号相辅品情趣
欣赏作文就是要学生明白“什么好”,“怎么样的好”的问题。我们发明了一些心声符号,介绍给学生。在欣赏修改中巧妙地用上“圆笑脸——大拇指——五角星——优秀线——”符号,每欣赏、互改一篇文章,就有生趣的符号相伴。 一篇篇满载快乐的文章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了。再把其中改得较认真,欣赏符号运用比较恰当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体会,最后再学着范例再次欣赏修改。
⑤强化口语品语感
作文讲评课中,充分利用作文的内容,教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有序、有理、有情、有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A.互相说。当欣赏完作文后,互相交流时,要求不仅要认真听,还要适时地接话,谈自己的感想。在交流中不仅要语言文明,还要有身体语言,如表情、动作、神态等等。同时提出听的要求,要尊重别人的意见,要边听边想。
B.评价说。老师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一评语言。语言是否规范、确切。二评思路。说话内容是否清楚、有逻辑性。三评仪表。声音是否响亮、仪表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
可以说,小学生习作欣赏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是一个实施美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习作排列形式上的美,作品的音韵节奏上的美,创设的意境上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闪烁着哲理光芒的美,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生欣赏习作的过程中,慢慢地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他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习作都具有“闪光点”,都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培养习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筻
1.全方位“赏”
在作文欣赏的学习中,我们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比较、内容的挖掘、语言的体味等方面多角度进行欣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欣赏:标题——主题——语言——体裁。
①赏标题
一个标新立异的题目带给作文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个道理如何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作文欣赏课时,把学生作文的题目很醒目地展示在屏幕上,趁势问:你最想看谁的作文?为什么?这个时候,学生一定会说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选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题目并说出理由。在比较中他们认识到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以后一定要拟好作文的题目。
②赏主题
在习作训练中,一般是老师出示一个话题,学生个性化写作,内容呈现五彩缤纷。欣赏同一话题下不同主题的习作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对比性强,可鉴性浓。如: 欣赏《放飞奥运》后,请同学思考选择这个材料的原因:有的说风筝比赛中我感觉同学间的快乐是最难忘的;有的说参加比赛的同学那种不气馁的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说我很遗憾这种活动学校组织得实在太少了……一句简短的话导出了作文的主题,在相互激发下以独特的感悟表达他们独特的见解,显示他们独特的创新力.这样他们把作文的内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是真情自然的流露,是心灵的对话。
③赏语言
作文的美在语言。在欣赏中,我们要尽力把作文中的美段、佳句罗列出来,让学生美美地读,好好地体会,相机诱导学生品味佳句、美篇,提高学生的语感。
A.“读”。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的表现,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B.“品”。小处入手: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画面、一个句子……都是品味的切入点。如:有一个学生写自己在大扫除时偷懒的情景:“我拎着半桶水,左右摇摆地在楼道上晃着。”抓住“晃”字欣赏,如果把“晃”改为“走”,读读,品味一下,学生就发现,这个“晃”写出“我”当时无聊的心理。抓住一个字加强体验,提高语言感知的效果。
C.“比”。比较中品语言的精妙,比较中悟语言的魅力。在语文课或对学生的习作欣赏时,我们常常在很细小的词语上作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意思相近的不同词语的比较,体会巧用词语的魅力。
④赏体裁
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要求,我们从体裁角度也展开了欣赏活动,如:
2.多角度“品”
在老师用心、用情创设的一个个情境中,学生有了很浓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作文的感受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是长期的读写训练,对语言不断地揣摩、欣赏中积累起来的。在欣赏课中,力求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来“品”语言的“味道”。
①图文结合品情境
作文是含蓄的艺术,欣赏中采用“借景入境”教学法。品读习作时,我们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学中,我们经常将配乐习作、朗诵带、广播剧、电视散文录像等搬入课堂,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享受这来自语言世界的一片清凉。这种视听式欣赏打破了封闭的学习模式,大大丰富了学习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具有深远的意义。
②乐文结合品情律
一篇好的儿童习作,也是一首悦耳的乐曲。因此,利用乐文相通之处,调动学生听的感官,可以赏出文章的情韵。如:“美读式的欣赏”欣赏教学中,我经常选一些精短抒情的片段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与他们一起配乐吟咏美读。也让学生配乐朗读自己的作文,通过朗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通过品味,再引导学生读出作文的音韵、意境、情味。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无论是激发学生兴趣还是启发学生心智,无论是煽动学生情感体验还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鲁迅曾说:“言美感耳。”情到深处,学生自然而然能领会文章的内涵与意蕴。
③精略结合品情韵
欣赏课的时间很有限,有时学生的习作很长,都要细细品味,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对欣赏产生厌烦心理。于是我就采用这样的途径:欣赏题目——猜测大意——作者自介——欣赏品论——互相评价,效果很好。其中作者自介是重点,不但可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更能使学生间产生一种攀比心理,收到“不须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如我选择了《中华儿女》这首诗作为精赏的内容。通过诗歌的精赏,学生了解了欣赏诗歌的一般途径:读——想——读。然后又链接了《地球的孩子》等诗作为略读的内容。
④符号相辅品情趣
欣赏作文就是要学生明白“什么好”,“怎么样的好”的问题。我们发明了一些心声符号,介绍给学生。在欣赏修改中巧妙地用上“圆笑脸——大拇指——五角星——优秀线——”符号,每欣赏、互改一篇文章,就有生趣的符号相伴。 一篇篇满载快乐的文章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了。再把其中改得较认真,欣赏符号运用比较恰当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体会,最后再学着范例再次欣赏修改。
⑤强化口语品语感
作文讲评课中,充分利用作文的内容,教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有序、有理、有情、有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A.互相说。当欣赏完作文后,互相交流时,要求不仅要认真听,还要适时地接话,谈自己的感想。在交流中不仅要语言文明,还要有身体语言,如表情、动作、神态等等。同时提出听的要求,要尊重别人的意见,要边听边想。
B.评价说。老师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一评语言。语言是否规范、确切。二评思路。说话内容是否清楚、有逻辑性。三评仪表。声音是否响亮、仪表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
可以说,小学生习作欣赏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是一个实施美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习作排列形式上的美,作品的音韵节奏上的美,创设的意境上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闪烁着哲理光芒的美,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生欣赏习作的过程中,慢慢地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他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习作都具有“闪光点”,都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培养习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