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进行交际、交流是学生学习掌握任何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基础。近二三十年来,脑科学专家对于语言学习关键期进行的深入研究表明: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语言教学,早期接触丰富的语言环境能使儿童的语言快速地发展。这说明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可塑性极大。为此,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听说训练。
我在二十多年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实践。
一、口语交际教学和训练中几种现象分析
1.内倾型学生易受冷落
心理学家荣格1913年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的性格,根据心理能量的指向划分性格类型。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型的人。内倾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自我欣赏和陶醉,孤僻、缺乏自信、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日常口语交际的训练中,大多数教师由于课堂时间紧,或出于营造课堂气氛的原因,常把发言的机会留给善于表达、伶牙俐齿的学生,而把沉默寡言、内倾型的孩子搁置一边。久而久之,内倾型学生就更加难于、羞于开口表达和交际,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恶性循环。
2.外倾型学生词不达意
外倾型学生个体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他们重视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兴趣广、易适应环境,这种学生由于性格阳光、开放,深受教师的欢迎。但是因一些外倾型学生喜欢活动,定不下心来思考、学习,所以掌握词汇的量和精准程度相对较弱,在口语表达中,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却千言万语常常化作几个单调的词汇,说得枯燥乏味。
3.宅家型学生缺少素材
前不久,我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了课余生活调查,约有30%的学生80%以上的课余时间“宅”在家中,54%以上学生放学后、节假日的主要活动是学文艺技能、做课外习题、看电视、玩电脑。宅家型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电影、电视、电脑,活动范围常限于小区,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戚家,以及熟悉的几个景区;活动内容简单、重复。他们在自然状态中获得的认知非常有限,因而口语表达缺少必要的素材,头脑中储存的、用于表述的鲜活事例寥寥无几。
4.散养型学生词汇不足
相对宅家型学生,还有26%的学生属于轻松、快乐的散养型。由于父母教育观念崇尚自然、自由,或者忙于工作、事业,无法看管孩子,使得孩子们课余时间不必全部放在课外学习上,有机会跟周围年龄相仿的小伙伴自由活动,他们的生活较为丰富,经历的有趣的事情不少。但是学习时间相对少,使这些学生用于口语表达的词汇相对不足,语序凌乱、词不达意,语言逻辑性不够,普通话的发音不准。
综上所述几种典型类型,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个性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同,使得学生生活与课本知识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废和脱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促进生活和课堂、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全方位互通,把生活搬进课堂,把课堂搬进生活。
二、让生活和课堂、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全方位互通
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母语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应该说,口语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要让生活和课堂、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全方位互通,使广阔天地成为学生交流、交际的场所。
1.发挥想象力,把生活搬进课堂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他熟悉的生活圈。在这个生活圈中,由于生活需求的“逼迫”,不论是内倾型、外倾性还是宅家型、散养型的学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要开口,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最好的老师。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制造”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面对熟悉的家庭成员,讲出自己熟悉的生活语言,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生活语言的质量。
教学《学会待客》《学会做客》这两课时,老师可以在教室里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逼真的交际情境,特意摆放道具实物,如课桌上铺设桌布,摆放各种水果、热水瓶、茶杯等,让学生在设置的“客厅”里,先观摩师生的表演,真实感受到了接待客人、招待客人的全过程。观看时,学生随老师和同学表演的进展,情绪变得十分激动,提高了参与的意识。不仅如此,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实物展现,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操作实物,演示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最快进入观察状态,最想急于表达,交际训练自然进行。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创造性练习,收到了特别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是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而产生情绪变化的。如果教师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生活情境,学生就能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口语交际训练中。
2.提升活跃度,把课堂搬进生活
每个学生对自然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一走出课堂,很多学生都会不由得深吸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也会轻松、愉悦起来。一些原本沉默的学生话也会多起来,人际交往自然产生。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课堂并非学生发展语言的唯一场所,在课堂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的活跃度,善于把课堂移出室外、搬进生活,学生们会像出笼的小鸟一样,畅游天地,把自己亲眼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一吐为快,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兴趣,使口语交际能力在观察体验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如在准备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课《校园的色彩》时,正值中秋节前后,校园里秋色渐浓,菊花盛开,五颜六色。橙黄色的橘子在林中若隐若现。观察是说话的第一要素。我让学生在课前按一定的顺序去寻找校园的色彩:校园里什么地方的颜色最美,找找秋天的校园里有哪些植物,看看植物有哪些颜色,闻闻橘子和菊花的味道。学生在校园里尽情地欣赏、尽情地感受。就在校园的大课堂里,学生们叙述着自己观察、感受到的校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无形中锻炼了口才。
我在二十多年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实践。
一、口语交际教学和训练中几种现象分析
1.内倾型学生易受冷落
心理学家荣格1913年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的性格,根据心理能量的指向划分性格类型。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型的人。内倾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自我欣赏和陶醉,孤僻、缺乏自信、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日常口语交际的训练中,大多数教师由于课堂时间紧,或出于营造课堂气氛的原因,常把发言的机会留给善于表达、伶牙俐齿的学生,而把沉默寡言、内倾型的孩子搁置一边。久而久之,内倾型学生就更加难于、羞于开口表达和交际,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恶性循环。
2.外倾型学生词不达意
外倾型学生个体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他们重视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兴趣广、易适应环境,这种学生由于性格阳光、开放,深受教师的欢迎。但是因一些外倾型学生喜欢活动,定不下心来思考、学习,所以掌握词汇的量和精准程度相对较弱,在口语表达中,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却千言万语常常化作几个单调的词汇,说得枯燥乏味。
3.宅家型学生缺少素材
前不久,我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了课余生活调查,约有30%的学生80%以上的课余时间“宅”在家中,54%以上学生放学后、节假日的主要活动是学文艺技能、做课外习题、看电视、玩电脑。宅家型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电影、电视、电脑,活动范围常限于小区,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戚家,以及熟悉的几个景区;活动内容简单、重复。他们在自然状态中获得的认知非常有限,因而口语表达缺少必要的素材,头脑中储存的、用于表述的鲜活事例寥寥无几。
4.散养型学生词汇不足
相对宅家型学生,还有26%的学生属于轻松、快乐的散养型。由于父母教育观念崇尚自然、自由,或者忙于工作、事业,无法看管孩子,使得孩子们课余时间不必全部放在课外学习上,有机会跟周围年龄相仿的小伙伴自由活动,他们的生活较为丰富,经历的有趣的事情不少。但是学习时间相对少,使这些学生用于口语表达的词汇相对不足,语序凌乱、词不达意,语言逻辑性不够,普通话的发音不准。
综上所述几种典型类型,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个性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同,使得学生生活与课本知识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废和脱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促进生活和课堂、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全方位互通,把生活搬进课堂,把课堂搬进生活。
二、让生活和课堂、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全方位互通
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母语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应该说,口语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要让生活和课堂、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全方位互通,使广阔天地成为学生交流、交际的场所。
1.发挥想象力,把生活搬进课堂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他熟悉的生活圈。在这个生活圈中,由于生活需求的“逼迫”,不论是内倾型、外倾性还是宅家型、散养型的学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要开口,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最好的老师。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制造”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面对熟悉的家庭成员,讲出自己熟悉的生活语言,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生活语言的质量。
教学《学会待客》《学会做客》这两课时,老师可以在教室里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逼真的交际情境,特意摆放道具实物,如课桌上铺设桌布,摆放各种水果、热水瓶、茶杯等,让学生在设置的“客厅”里,先观摩师生的表演,真实感受到了接待客人、招待客人的全过程。观看时,学生随老师和同学表演的进展,情绪变得十分激动,提高了参与的意识。不仅如此,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实物展现,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操作实物,演示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最快进入观察状态,最想急于表达,交际训练自然进行。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创造性练习,收到了特别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是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而产生情绪变化的。如果教师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生活情境,学生就能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口语交际训练中。
2.提升活跃度,把课堂搬进生活
每个学生对自然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一走出课堂,很多学生都会不由得深吸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也会轻松、愉悦起来。一些原本沉默的学生话也会多起来,人际交往自然产生。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课堂并非学生发展语言的唯一场所,在课堂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的活跃度,善于把课堂移出室外、搬进生活,学生们会像出笼的小鸟一样,畅游天地,把自己亲眼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一吐为快,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兴趣,使口语交际能力在观察体验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如在准备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课《校园的色彩》时,正值中秋节前后,校园里秋色渐浓,菊花盛开,五颜六色。橙黄色的橘子在林中若隐若现。观察是说话的第一要素。我让学生在课前按一定的顺序去寻找校园的色彩:校园里什么地方的颜色最美,找找秋天的校园里有哪些植物,看看植物有哪些颜色,闻闻橘子和菊花的味道。学生在校园里尽情地欣赏、尽情地感受。就在校园的大课堂里,学生们叙述着自己观察、感受到的校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无形中锻炼了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