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能让学生了解音乐背景、歌曲或乐曲情绪,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然后通過各音乐要素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教学手段,才能带领学生走进音乐课堂的大门。
一、挖掘教材创作背景。为歌曲的学习作好铺垫
“同学们,抗日时期儿童团员们拿着刀枪,上了战场,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这是我听的一节三年级的音乐课,冼星海创作的《只怕不抵抗》,这首歌曲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们真的上了战场去战斗了吗?听完课,我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章程》。团章规定建立儿童团的宗旨是:1.联合全(西北和华北)中国的小兄弟小姊妹结成好朋友;2.大家共同学习、工作和游戏;3.参加救国工作。7岁以上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都可参加。它的任务是:1.号召大家抗日;2.侦察敌情捉汉奸;3.站岗放哨送书信;4.尊敬抗战官和兵;5.帮助抗属来做事;6.学习生产不稍停。它的礼节为右手五指齐额举起。五指表示:中华五大民族的儿童团结起来,打倒日寇汉奸。口号是:时刻准备着!看到此,我明白了,抗战时期儿童团也有参加救国工作的任务,但他们是不上战场的。我们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创作思想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词,扩充了乐句,突出了主题。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跃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
二、挖掘教材的隐形内容。将音乐知识灵活运用体验
小学生对音乐结构的了解一般比较模糊,如歌曲或者乐曲中三段体结构,怎么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呢?在学习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朝夕》中,我是这样做的:在这一单元里,歌曲《清晨》和欣赏曲《晨景》都是一个带有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这种三段体,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我也运用三段来教学。
环节一:欣赏《晨景》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要素(速度、力度、音色等)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想象。
环节二:学习《清晨》。
环节三:复听《晨景》的第一部分,将《晨景》与《清晨》进行对比,将两个学习内容连接在一起,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什么是三段体结构,这要比教师枯燥的讲解生动得多。
三、挖掘教材中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全新的体验
在数学中,0是一个有争议的数,而在音乐简谱中,0是休止符,它虽然没有固定的音高,但是它的出现,给音乐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休止符为何神奇?这是因为,这个看似什么都没有的音符,却恰恰什么都包括。它不是用歌声而是用心声去唱。它塑造的形象,是其他音符达不到的。正是由于作曲家对休止符的创造性应用,才使音乐形象鲜明生动、与众不同。音乐作品中,旋律最为人知,而在旋律中静静的不出声音的休止符经常被人忽略。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讲解它的休止的拍子,把它当作枯燥的拍子来讲解,而忽略了它在音乐中调动音乐情绪的重要性。下面以《剪羊毛》为例,看看休止符的神奇。
四分休止符在音乐中休止一拍,就是这个休止符在同样的歌曲中出现了8次,每一乐句的结尾都出现了它,看起来很简单的旋律,仔细挖掘却非常有意境,每个四分休止符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这首歌曲中,每一个乐句都以四分休止符结束,在教学中,要是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休止符处休止一拍,那就成为没有趣味枯燥的教学。在这里的休止符,歌词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这样休止符的作用就出来了,不同的休止符表现的情绪不同,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地将歌曲的情绪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一、挖掘教材创作背景。为歌曲的学习作好铺垫
“同学们,抗日时期儿童团员们拿着刀枪,上了战场,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这是我听的一节三年级的音乐课,冼星海创作的《只怕不抵抗》,这首歌曲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们真的上了战场去战斗了吗?听完课,我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章程》。团章规定建立儿童团的宗旨是:1.联合全(西北和华北)中国的小兄弟小姊妹结成好朋友;2.大家共同学习、工作和游戏;3.参加救国工作。7岁以上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都可参加。它的任务是:1.号召大家抗日;2.侦察敌情捉汉奸;3.站岗放哨送书信;4.尊敬抗战官和兵;5.帮助抗属来做事;6.学习生产不稍停。它的礼节为右手五指齐额举起。五指表示:中华五大民族的儿童团结起来,打倒日寇汉奸。口号是:时刻准备着!看到此,我明白了,抗战时期儿童团也有参加救国工作的任务,但他们是不上战场的。我们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创作思想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词,扩充了乐句,突出了主题。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跃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
二、挖掘教材的隐形内容。将音乐知识灵活运用体验
小学生对音乐结构的了解一般比较模糊,如歌曲或者乐曲中三段体结构,怎么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呢?在学习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朝夕》中,我是这样做的:在这一单元里,歌曲《清晨》和欣赏曲《晨景》都是一个带有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这种三段体,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我也运用三段来教学。
环节一:欣赏《晨景》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要素(速度、力度、音色等)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想象。
环节二:学习《清晨》。
环节三:复听《晨景》的第一部分,将《晨景》与《清晨》进行对比,将两个学习内容连接在一起,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什么是三段体结构,这要比教师枯燥的讲解生动得多。
三、挖掘教材中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全新的体验
在数学中,0是一个有争议的数,而在音乐简谱中,0是休止符,它虽然没有固定的音高,但是它的出现,给音乐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休止符为何神奇?这是因为,这个看似什么都没有的音符,却恰恰什么都包括。它不是用歌声而是用心声去唱。它塑造的形象,是其他音符达不到的。正是由于作曲家对休止符的创造性应用,才使音乐形象鲜明生动、与众不同。音乐作品中,旋律最为人知,而在旋律中静静的不出声音的休止符经常被人忽略。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讲解它的休止的拍子,把它当作枯燥的拍子来讲解,而忽略了它在音乐中调动音乐情绪的重要性。下面以《剪羊毛》为例,看看休止符的神奇。
四分休止符在音乐中休止一拍,就是这个休止符在同样的歌曲中出现了8次,每一乐句的结尾都出现了它,看起来很简单的旋律,仔细挖掘却非常有意境,每个四分休止符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这首歌曲中,每一个乐句都以四分休止符结束,在教学中,要是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休止符处休止一拍,那就成为没有趣味枯燥的教学。在这里的休止符,歌词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这样休止符的作用就出来了,不同的休止符表现的情绪不同,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地将歌曲的情绪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