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教学误区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re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中学”是我国在2001年启动的科學教育改革项目,“做中学”的宗旨是让学生爱上科学。“做中学”吸纳了美国“动手做”中的先进经验,“动手”是学生认识科学世界的主要方式,“动手做”基于“我做了,我明白了”的理念,倡导学生动手做科学,在亲手操作中探究科学。“做中学”已经成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崇拜的一种科学教学方式,进入了平常科学课堂。然而,部分科学教师对“做中学”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认为“做”就是“动手”。其实,“动手做”只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和其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探究式教育的全部,探究式教育是基于科学问题的系统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教师狭隘的观念导致他们在科学教学中出现一些操作上的偏差,如重放手轻引导,重动手轻动脑,重合作轻独立,等等。
  一、避免放手不引导,莫忘放导结合
  随着课改的推进,“生本课堂”成为一种潮流,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生本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核心。然而,个别教师在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却忽略了教师主导性,对学生过分放手,使“动手做”陷入了放手不引导的误区。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的学习。科学规范是有效探究的基本要求,低年级小学生刚刚接触科学,缺少操作经历,缺乏操作经验,对实验器材的名称、功能、使用方法等一无所知,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几乎为零,操作不能做到科学规范。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低年级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处于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学生科学规范操作,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操作方法,形成一定的动手技能,为将来的科学探究奠定坚实基础。
  “动手做”的主体是学生,但他们不是唯一主体,“动手做”是师生“联手做”,而不是教师彻底放手让学生自由做。教师也要成为“动手做”的一分子,做给学生看,为学生示范指导,和学生一起做,做好学生动手操作的引路人,当好学生规范操作的促进者。我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没有忘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做中学”的课堂中避免放手不引导。而是放导结合,在精心指导的前提下适度放开,做到先导后放,扶放有度,有放有收。例如,在教学《玩泥巴》一课时,我考虑到学生初次使用筛子,为了使他们都能掌握筛土的正确方法,我边演示边讲解,并邀请学生代表展示表演,他们很快学会了筛土。接着,我引导学生选择滤网有序地筛土,先用大孔筛,再用中孔筛,最后用小孔筛。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操作方法后,我才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动手操作。精心地示范,科学地指导,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先导后放的教学流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切忌动手不动脑,鼓励手脑联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诞生了“做中学”教学理念,“动手做”几乎成为科学课堂中的主打方法。所有的科学教师都一改传统的讲授教学,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材料,让学生动手做科学,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然而,个别教师却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整个科学课堂都是学生动手的影子,却很少有科学思维的训练,几乎看不见学生思维交锋的踪迹,使科学课堂失去了科学探究的味道,让“做中学”陷入了“重动手轻动脑”的误区。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利用他们爱玩的天性,通过“动手做”的方法去探究是科学教学的主要途径,但绝不能把“动手做”完全变成“动手玩”。课堂中玩的色彩不能过浓,不可毫无思维的气息,有效的“做中学”除了在玩中做,还要在玩中思,在玩中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真正的“做中学”应当让学生手脑联动,而不是只动手不动脑。“做中学”不等同于“动手做”,“动手做”不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活动方式,科学探究包含提问、猜想、观察、实验、制作、解释、表达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动手做只是诸多活动中的一种,“做中学”是一种“劳力与劳心结合”的活动,是操作与思维交融的综合性活动。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走出动手不动脑的误区,要引导学生走向手脑联动,做思结合。例如,《玩泥巴》一课中有一个“和泥”的环节,和泥的动作很简单,只需往泥土里加水,然后搅拌均匀。然而,水的多少却很关键,水加少了或多了都不成功。有些教师为确保成功,预先给学生提供了合适比例的水与土。我在教学该环节时,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比例的水与泥土,也没有告知他们处理的技巧,而是引导他们在和泥之前思考讨论如何控制水量,学生动脑筋想出好办法:不要一次性将杯中水全部倒入泥土,而是一点一点地往土里加水,这样就可以避免泥太干或太稀。由于动手前动脑,学生的自主和泥活动没有出现稀泥的担忧。
  三、防止合作泛滥化,关注独学能力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近几年,合作学习风靡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有些地方将合作学习视为课堂教学评价考核的指标,部分小学科学教师陷入了一种“无合作不成课”的误区,小组合作频率过高,合作形式低效,甚至出现了合作泛滥的课堂现象。
  合作共赢的合作学习价值毋庸置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做中学”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过分崇拜与过度开展小组合作,合作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独立学习的价值也不容小觑。俗话说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独立自主能力才是终身学习能力中的关键。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弱,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借智借力、互助互学,但是,过于频繁的合作也容易造成滥竽充数现象,使一些学生丧失独立意识和独学能力。我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做到合作与独学兼顾,防止合作泛滥化,关注独学能力,给学生一些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玩泥巴》一课中,我在“体验泥性”环节,给每位学生提供一块泥巴,让他们独自摸揉泥巴,独立感知和体验泥巴的特性。在“做泥人”环节,我没有采取小组合作形式,依然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独立活动中思考、制作,较好地培养了独立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结合生本教育理念探究有效的科学实验课课堂教学策略,针对课堂问题设计实验指导记录单,包含自学模块、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模块、研讨模块和巩固训练模块,并以记录单作为评价小组课堂成绩依据。学生根据指导记录单自我管理和自主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一、科学课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但在科学实验课堂上会出现问题,造成课堂气
科学学科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本文就如何在学讲方式下指导学生自主先学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讲方式,指的是通过以学定教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一、开展游戏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兴趣偏好等,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以让学生真正地爱上科学学科,自主融入科学乐园。  如何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师思考的关键性问题,而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无疑为教师进行课改找到了努力方向,打破了原有的科学教学僵局。但是,在实际讲解科学知识时,部分教师
本文着重对小学科学教学中数學思维的有效渗透展开研究,特别指出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课堂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批判性的数学思维,并指出教师应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批判、开展全面评价考核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促进学生形成综合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融合数学思维设计教
“翻转课堂”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是否适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翻转课堂”的特点,以及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实施时的困惑,力求寻找到“翻转课堂”融入小学科学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不仅仅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方式,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最主要路径。小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才能牢固地理解科学现象、掌握科学规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继而让科学本质与教育目标实现统一。  为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进行探究式科学课堂的建构,用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引发学生自主发现
小学科学是小学生认识自然规律,认识化学、物理现象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旨在通过科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注重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及提升。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味地灌输科学知识,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点的仓库,而无法通过自己的体验、实践,真切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因此,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来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适当放手,让
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对科学教学高度重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教育对科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本文从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就其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一、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
小学科学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逻辑方面意义重大。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也有许多富有实践性的板块,将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教师已逐渐将两者结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本文将浅析小学科学与综合实践课程之间的关联,并提出有效结合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综合水平。  一、科学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联分析  (一)科学课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提供专业理论  一般而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然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小学生对自然知识的了解,构建小学生自然科学观念,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引导学生怀着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在“课程德育”教学工作深入贯彻之下,我们要在小学自然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挖掘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德育价值,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真正贯彻“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