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听华校长讲课都让我惊叹不已,惊叹于华校长上课的风采,惊叹于教学内容设计的巧妙,惊叹于总结时的经典话语。也常常令我感慨:这节课还可以这么上?这个环节设计得如此精巧!峰回路转,前面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就为了这里的点睛,我怎么就想不到?每次下课时,别说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们都有还没有上够,依依不舍的感觉。
今天听华校长讲了一节《分数的再认识》,他的胆子真大!打破了以往我们教学原有的套路。没有从概念入手,让学生理解三个重要的知识点,谁是单位“1”;强调平均分;表示一份的数是分数单位。而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讲故事,突出“单位”的产生和重要性。让学生自己明确和体会到分的是谁,分数单位的作用等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有趣的活动中对分数进行了再认识。华校长挑战了多年来的上法和教材的设计,抓住了分数的本质特征,突出了分数的本质属性,淡化了小学阶段对分数意义的概括。让学生感觉数学概念不再难学,简单多了。
新课伊始,老师提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手中没有尺子时如何测量家具的长度,小主人公想到用领带来测量,当整条领带在测量时出现多余的情况,就把领带对折再对折,以一份为标准进行测量,从这里引出分数的作用和单位。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够体会对折就是平均分。这时老师大胆地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用1/8去测量而不用1/4去测量?学生根据测量的演示过程回答,这个单位不够整份数,所以要选取够整份数的单位进行测量,再一次强调分数单位的作用。这简直就是把思考的权利还给了孩子,诱导孩子自己把什么是单位1,什么是一份,为什么分成这么多份自己就给说出来了。在这里教师没有不厌其烦地重复说分数单位的作用,而是通过操作演示,就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选取不同的单位有着不同的作用。
练习题中,有一道题是圈出一堆苹果的3/4,当学生汇报圈出了多少个苹果的时候,有的孩子说12个,有的孩子说9个。华校长只是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孩子们不停地争论,最后有的学生看了对方的题目说出分的总数就不一样,所以圈出的个数也不一样。这时,老师才走到讲台前,大胆地说出一番话:“我四十年了才总结出的一个道理,现在与你们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一同分享。那就是,遇到有不同的声音时,要肯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说不准站在人家的立场上看,他就是对的。”多么有哲理的一句话。学生听完后,懵懂地看着老师沉默着。一会儿,有的学生不住地点头,有的学生发出感叹“真是这样”!在华校长还没有总结之前我只简单地想到,本题不就是想让学生体会单位“1” 的数量不同,即使表示的分率相同,取出来的数量也不相同。听完华校长的这句总结,我激动得真想起立鼓掌。设计如此巧妙的练习题不仅突出知识点还体现出教学中的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以前总是在题目本身体现教育内容,什么奥运会上夺得多少枚奖牌;什么为敬老院做好事等等,没有真正让孩子的心灵有所震颤或留下什么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当华校长说出这些话后,我想学生们当时也可能只是站在这道题的角度去思考老师所讲的这句话,但这句话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时的他们一定会想到老师这句话,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别人,这对于现在的孩子只想自己而不去为别人着想,是多么好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简单的讲解,而是通过自己身临其境去体会,去感悟,那将是多么大的收获。我再一次佩服华校长的大胆,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真的是四十年才总结出的吗?我想不是,他只不过是在实践中默默地体现了出来。老师有问题,他就会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考虑;当学生出现问题,他又会站在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做到真正去帮助老师和了解学生。这次讲课他说了出来,不是为了显示他自己,而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
这节课华校长的大胆设计体现在本节课的总结上。《分数的再认识》没有出现分数的定义,而是说出了非常惊人的一句话:“分数就是先分再数。”当他说完这句话后不只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也是一片哗然。他太大胆了。连我们多少年传下来的,由数学家们鉴定下来的定义,也敢“随便”改动?在这里我不想说这句话恰当与否,我只想说的是华校长的这种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再一次体现出华校长总是以他独特的视角、多样的方式展现他对数学的理解,只有这样他才能大胆地写出“我就是数学”的教育随笔。
听华校长的课,就像在读一本厚重的书,一本蕴涵着丰富哲理的书。我们常说要把书“读厚”再“读薄”,但是华校长这本书我们是越读越“厚”,一直无法把它“读薄”。很是遗憾,但又是多么的幸福!
今天听华校长讲了一节《分数的再认识》,他的胆子真大!打破了以往我们教学原有的套路。没有从概念入手,让学生理解三个重要的知识点,谁是单位“1”;强调平均分;表示一份的数是分数单位。而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讲故事,突出“单位”的产生和重要性。让学生自己明确和体会到分的是谁,分数单位的作用等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有趣的活动中对分数进行了再认识。华校长挑战了多年来的上法和教材的设计,抓住了分数的本质特征,突出了分数的本质属性,淡化了小学阶段对分数意义的概括。让学生感觉数学概念不再难学,简单多了。
新课伊始,老师提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手中没有尺子时如何测量家具的长度,小主人公想到用领带来测量,当整条领带在测量时出现多余的情况,就把领带对折再对折,以一份为标准进行测量,从这里引出分数的作用和单位。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够体会对折就是平均分。这时老师大胆地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用1/8去测量而不用1/4去测量?学生根据测量的演示过程回答,这个单位不够整份数,所以要选取够整份数的单位进行测量,再一次强调分数单位的作用。这简直就是把思考的权利还给了孩子,诱导孩子自己把什么是单位1,什么是一份,为什么分成这么多份自己就给说出来了。在这里教师没有不厌其烦地重复说分数单位的作用,而是通过操作演示,就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选取不同的单位有着不同的作用。
练习题中,有一道题是圈出一堆苹果的3/4,当学生汇报圈出了多少个苹果的时候,有的孩子说12个,有的孩子说9个。华校长只是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孩子们不停地争论,最后有的学生看了对方的题目说出分的总数就不一样,所以圈出的个数也不一样。这时,老师才走到讲台前,大胆地说出一番话:“我四十年了才总结出的一个道理,现在与你们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一同分享。那就是,遇到有不同的声音时,要肯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说不准站在人家的立场上看,他就是对的。”多么有哲理的一句话。学生听完后,懵懂地看着老师沉默着。一会儿,有的学生不住地点头,有的学生发出感叹“真是这样”!在华校长还没有总结之前我只简单地想到,本题不就是想让学生体会单位“1” 的数量不同,即使表示的分率相同,取出来的数量也不相同。听完华校长的这句总结,我激动得真想起立鼓掌。设计如此巧妙的练习题不仅突出知识点还体现出教学中的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以前总是在题目本身体现教育内容,什么奥运会上夺得多少枚奖牌;什么为敬老院做好事等等,没有真正让孩子的心灵有所震颤或留下什么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当华校长说出这些话后,我想学生们当时也可能只是站在这道题的角度去思考老师所讲的这句话,但这句话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时的他们一定会想到老师这句话,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别人,这对于现在的孩子只想自己而不去为别人着想,是多么好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简单的讲解,而是通过自己身临其境去体会,去感悟,那将是多么大的收获。我再一次佩服华校长的大胆,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真的是四十年才总结出的吗?我想不是,他只不过是在实践中默默地体现了出来。老师有问题,他就会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考虑;当学生出现问题,他又会站在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做到真正去帮助老师和了解学生。这次讲课他说了出来,不是为了显示他自己,而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
这节课华校长的大胆设计体现在本节课的总结上。《分数的再认识》没有出现分数的定义,而是说出了非常惊人的一句话:“分数就是先分再数。”当他说完这句话后不只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也是一片哗然。他太大胆了。连我们多少年传下来的,由数学家们鉴定下来的定义,也敢“随便”改动?在这里我不想说这句话恰当与否,我只想说的是华校长的这种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再一次体现出华校长总是以他独特的视角、多样的方式展现他对数学的理解,只有这样他才能大胆地写出“我就是数学”的教育随笔。
听华校长的课,就像在读一本厚重的书,一本蕴涵着丰富哲理的书。我们常说要把书“读厚”再“读薄”,但是华校长这本书我们是越读越“厚”,一直无法把它“读薄”。很是遗憾,但又是多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