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特色与亮点
《20世纪西方多元美术鉴赏》既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进行主题探究的自助餐。课件模块清晰、画面优雅、探究性强,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容量大、内容丰富有趣,导航清晰、操作简单,学生运用该工具能迅速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 制作背景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先出示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再讲解有关内容,或者是让学生也参与这幅作品的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表面是师生互动,但总感觉教师讲得很投入,而学生反应不是很热烈,甚至多数学生表现漠然,好像美术欣赏课与他们无关,美术欣赏课也就变成了教师和个别学生单一对话的课。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遵循教师的意愿欣赏几幅作品,了解几个画家而已。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初中学生对上网查阅资料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喜欢自主地学习和思考,不愿过多地听教师枯燥地灌输。因此,我用PowerPoint 2010制作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字化学习工具——《20世纪西方多元美术鉴赏》。学生运用此工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大量的有关信息,灵活自主地选择性学习,轻松地掌握所要学的知识。
● 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课选自鲁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中的活动三,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学习了解20世纪西方各种绘画流派的特点,形成多元化美术观;二是结合学生喜欢的美术作品,让他们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书面评述美术名作的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欣赏与评述是美术常识类型的课,如果教学设计不科学,这课将是平淡的、枯燥的理论灌输。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但是处理不当则很有可能是平白直叙的文本展示。而采用PowerPoint 2010制作了数字化学习工具后,加强了视觉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轻松达成教学目标。
该工具中的《概述》部分,用生动的动画和有趣的文字,向学生简单介绍了20世纪国外多元美术的形成。此内容属于引导阶段,可由教师出示也可让学生自己打开观看。它简洁、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着学生主动去观看“画家”、“流派”、“欣赏”、“论坛”、“趣闻”等板块。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迅速构建起多元美术观。通过互动论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评述其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使用这个数字化专题学习工具节省了时间,可以利用节省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此阶段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为同学画肖像,发布到论坛中,并点评其他同学的作品。在拓展活动中,我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格,让他们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观点,体验到不同风格的绘画创作。
● 设计思路及艺术表现手法
该工具由五个部分组成,在导航首页,我运用了五个闪烁的按钮,将各个板块清晰地呈现在观者面前。每页都设置了选学按钮、返回按钮。学习路径可选,学习进度可调,操作灵活简便。
1.创设情境
课堂需要美丽的经营,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就需要精心设计它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过程中的情境设定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拓展教育内涵,使课堂更为艺术化。下面是《20世纪西方多元美术鉴赏》课题导入部分。
导航首页设计的是一幅动态的封面(如图1),黑色的背景营造了一种庄严神秘的氛围;通过循环滚动,展示出代表名作,让学生知道了要欣赏的内容;醒目的课题突出了学习重点;五彩闪烁的按钮指明了栏目主题链接,有一种欲打开观看的冲动,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从而形成强大的内驱力。
2.引导阶段
点击首页上“概述”按钮,会有一个声情并茂的动画内容自动播放,系列展示了20世纪国外现代艺术的发展线索,使学生们比较全面客观地感受到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如图2)。该部分运用生动的动画、文字、图片、音响等形式,把学生带回到20世纪初西方文化变革的时代,并向学生概括介绍马蒂斯、毕加索、夏加尔、摩尔等几位美术家的代表作品及流派风格。
图3所示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野兽派及代表作品,它采用动画效果,展示了野兽派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播放中,学生对这个奇怪的称呼和夸张的造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下页图4是将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处理成可裂开的动画效果的截图,使毕加索的作品更加怪异。
下页图5所示是名为《散步》的作品,画面中的人物能够旋转飞起,是超现实主义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也是女同学最喜爱的梦幻般的艺术表现风格。
此内容属于引导阶段,可以由教师播放,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观看。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惑。例如,为什么叫野兽派?毕加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夏加尔为什么能创作出那么多浪漫佳作,与他的经历有何关系?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究的兴趣。
此部分生动有趣,属于简要说明和生成悬念的阶段,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去观看其他板块。
3.自主合作探究
为了节省时间,我把相关的资料做成类似主题网站式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链接相关学习资料进行查阅学习。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从互联网上查阅并收集有关资料,来丰富此主题网站。学生会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20世纪西方种种流派与思潮中的美术家的艺术创作。
(1)在“画家”板块中(如下页图6),代表画家的头像采用左右滚动式,下面是呈阶梯状的文字目录,栏目直观清晰。整个页面构图均衡,既变化又统一。学生可以从图片或从目录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家,点击进入每一个画家页面。页面中每项内容都有清晰的导向按钮和返回按钮,可以随时翻看其他画家资料。资料中详细介绍了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和作品说明等精彩的内容(如图7)。 (2)如果学生对流派产生了兴趣,点击“流派”,打开电子书目录,查找观看各流派资料。
(3)点击“欣赏”,学生可以边听音乐边欣赏世界名作。在欢快的乐曲中,学生开阔了眼界,迅速构建起多元美术观。
(4)通过“趣闻”学生能从另一方面了解画家的人格与艺术风格形成的微妙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理解世界多元文化。
4.互动论坛
自主探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用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对其中的美术名作发表不同的观点。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评论,我创立了师生互动论坛,学生在此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创作品。本课要求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或作者),围绕作者的审美观念,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评述世界名作,通过讨论交流,大大提高学生对多元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5.拓展延续
由于使用了该工具,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绘画创作。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风格为同学画肖像,发布到论坛中,可相互点评同学的作品。从论坛中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学生创作的作品有思想、有风格。
● 关键技术处理
主体背景色以黑色为主,使整个课件呈现出神奇色彩。导航首页中的课题,采用白色文字,下衬褐色圆角矩形,放在主要位置,使画面形成黑、白、灰鲜明的对比色调,再运用自定义动画中的补色效果使课题更加醒目。课题下面的按钮,是用精选的卡通图片,配以圆角矩形,再添加各种不同的色彩,使小按钮更加精美。运用自定义动画中的补色效果为小按钮设置了动画,在播放时五彩缤纷的小按钮闪烁着,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右面是循环播放的美术名作,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更加鲜明。
“概述”部分采用二维动画效果,自动播放20世纪西方多元美术的兴起和发展的概况。里面的每个造型,都是我利用Photoshop软件修剪成的一个个独立元素,然后设置成动画效果,并配以文字说明。例如,在图4《哭泣的女人》中,我将人物与背景分离,然后添加动画,会产生女人哭得更加支离破碎的效果,使画面增添了幽默感和趣味性。又如,夏加尔和妻子匆匆背井离乡的场景(如下页图8),也是先把人物与背景分离开,再用动画形式让人物从画中飞出,从而产生了一种神奇、奇幻的艺术效果。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详情的兴趣。
对图6“画家”板块的处理,我是先把代表画家的头像剪成同样大小,再组合排列成横条状,用动作路径设置成循环滚动的效果。每个画家头像都进行了超链接,链接对象是本板块中的每个画家资料的幻灯片首页。下面的阶梯状的目录条,用的是透明度90%的白色长方形,配以白色的文字,形成鲜明、和谐、庄重的画面效果。
“互动”部分(如图9),我是用“刘老师的美术论坛”这一网站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的。在论坛中,我设计了美术百问、学生作品、师生交流、课堂教学等几个栏目。借助论坛,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师生之间展开热烈的交互讨论。
● 评价与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使用此数字化学习工具,加强了视觉效果,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欣赏课上教师与几个学生对话的尴尬场面已不复存在。学生自己运用此工具灵活地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得以延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工具还可以一课多用,与本课相似的欣赏课可以套用同一模式,只是内容需要加以改变。
我感觉本节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我只是设置了超链接按钮,并没有设置关闭按钮,要关闭一个窗口是必需右击键或者全部看完才能关闭,我感觉这是一个缺陷;内容及页面也需要进一步充实、美化,互动论坛更需要进一步改善,让此主题学习工具发挥重要的作用。
● 幕前幕后
以往,我校参加NOC活动的都是微机老师和年轻人。2013年,我制作的工具《20世纪西方多元美术鉴赏》,有幸被学校推荐参赛。没想到我这个老教师还能参加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心里很高兴。
暑假期间,我怀着新奇和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江苏师范大学。在答辩现场,选手们展示的作品各有所长,真是开阔了眼界,特别是评委的恰当点评更让我受益匪浅。评委对我的作品的评价仍然记忆犹新。当时,评委老师说:“你的作品昨天我们就看过了,页面处理得很精美也很简洁,在今天展示的作品中,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作品了!”评委的一席话让我信心倍增。他们又对我的互动论坛非常关注,当知道我平时使用率并不高时,他们感到非常的惋惜。最后,他们还勉励我回去后,一定要用好师生互动论坛,好的资源不能浪费掉!可以看出,无论是组委会还是现场评委对老师们的教学实践非常重视,真是不枉此行!
我深深地感到,NOC活动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比赛活动,更是一次盛大的创新技术研讨会。通过比赛活动,来激发老师们的创新意识,让老师们的教学创新成果得到展示,让多媒体更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
当我带着一等奖的荣誉回到学校,得到的是领导、老师们的高度赞赏。校领导让我在全体教师会上展示了自己的参赛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创意及参赛收获。事后,很多年轻老师前来向我咨询课件制作的技术,我很自豪,感觉自己在新技术方面并没有落后于年轻人。如今,我校又掀起了各种软件制作课件的热潮,我也会在这股潮流之中继续探索。
《20世纪西方多元美术鉴赏》既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进行主题探究的自助餐。课件模块清晰、画面优雅、探究性强,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容量大、内容丰富有趣,导航清晰、操作简单,学生运用该工具能迅速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 制作背景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先出示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再讲解有关内容,或者是让学生也参与这幅作品的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表面是师生互动,但总感觉教师讲得很投入,而学生反应不是很热烈,甚至多数学生表现漠然,好像美术欣赏课与他们无关,美术欣赏课也就变成了教师和个别学生单一对话的课。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遵循教师的意愿欣赏几幅作品,了解几个画家而已。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初中学生对上网查阅资料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喜欢自主地学习和思考,不愿过多地听教师枯燥地灌输。因此,我用PowerPoint 2010制作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字化学习工具——《20世纪西方多元美术鉴赏》。学生运用此工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大量的有关信息,灵活自主地选择性学习,轻松地掌握所要学的知识。
● 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课选自鲁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中的活动三,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学习了解20世纪西方各种绘画流派的特点,形成多元化美术观;二是结合学生喜欢的美术作品,让他们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书面评述美术名作的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欣赏与评述是美术常识类型的课,如果教学设计不科学,这课将是平淡的、枯燥的理论灌输。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但是处理不当则很有可能是平白直叙的文本展示。而采用PowerPoint 2010制作了数字化学习工具后,加强了视觉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轻松达成教学目标。
该工具中的《概述》部分,用生动的动画和有趣的文字,向学生简单介绍了20世纪国外多元美术的形成。此内容属于引导阶段,可由教师出示也可让学生自己打开观看。它简洁、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着学生主动去观看“画家”、“流派”、“欣赏”、“论坛”、“趣闻”等板块。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迅速构建起多元美术观。通过互动论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评述其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使用这个数字化专题学习工具节省了时间,可以利用节省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此阶段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为同学画肖像,发布到论坛中,并点评其他同学的作品。在拓展活动中,我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格,让他们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观点,体验到不同风格的绘画创作。
● 设计思路及艺术表现手法
该工具由五个部分组成,在导航首页,我运用了五个闪烁的按钮,将各个板块清晰地呈现在观者面前。每页都设置了选学按钮、返回按钮。学习路径可选,学习进度可调,操作灵活简便。
1.创设情境
课堂需要美丽的经营,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就需要精心设计它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过程中的情境设定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拓展教育内涵,使课堂更为艺术化。下面是《20世纪西方多元美术鉴赏》课题导入部分。
导航首页设计的是一幅动态的封面(如图1),黑色的背景营造了一种庄严神秘的氛围;通过循环滚动,展示出代表名作,让学生知道了要欣赏的内容;醒目的课题突出了学习重点;五彩闪烁的按钮指明了栏目主题链接,有一种欲打开观看的冲动,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从而形成强大的内驱力。
2.引导阶段
点击首页上“概述”按钮,会有一个声情并茂的动画内容自动播放,系列展示了20世纪国外现代艺术的发展线索,使学生们比较全面客观地感受到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如图2)。该部分运用生动的动画、文字、图片、音响等形式,把学生带回到20世纪初西方文化变革的时代,并向学生概括介绍马蒂斯、毕加索、夏加尔、摩尔等几位美术家的代表作品及流派风格。
图3所示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野兽派及代表作品,它采用动画效果,展示了野兽派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播放中,学生对这个奇怪的称呼和夸张的造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下页图4是将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处理成可裂开的动画效果的截图,使毕加索的作品更加怪异。
下页图5所示是名为《散步》的作品,画面中的人物能够旋转飞起,是超现实主义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也是女同学最喜爱的梦幻般的艺术表现风格。
此内容属于引导阶段,可以由教师播放,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观看。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惑。例如,为什么叫野兽派?毕加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夏加尔为什么能创作出那么多浪漫佳作,与他的经历有何关系?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究的兴趣。
此部分生动有趣,属于简要说明和生成悬念的阶段,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去观看其他板块。
3.自主合作探究
为了节省时间,我把相关的资料做成类似主题网站式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链接相关学习资料进行查阅学习。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从互联网上查阅并收集有关资料,来丰富此主题网站。学生会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20世纪西方种种流派与思潮中的美术家的艺术创作。
(1)在“画家”板块中(如下页图6),代表画家的头像采用左右滚动式,下面是呈阶梯状的文字目录,栏目直观清晰。整个页面构图均衡,既变化又统一。学生可以从图片或从目录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家,点击进入每一个画家页面。页面中每项内容都有清晰的导向按钮和返回按钮,可以随时翻看其他画家资料。资料中详细介绍了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和作品说明等精彩的内容(如图7)。 (2)如果学生对流派产生了兴趣,点击“流派”,打开电子书目录,查找观看各流派资料。
(3)点击“欣赏”,学生可以边听音乐边欣赏世界名作。在欢快的乐曲中,学生开阔了眼界,迅速构建起多元美术观。
(4)通过“趣闻”学生能从另一方面了解画家的人格与艺术风格形成的微妙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理解世界多元文化。
4.互动论坛
自主探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用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对其中的美术名作发表不同的观点。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评论,我创立了师生互动论坛,学生在此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创作品。本课要求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或作者),围绕作者的审美观念,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评述世界名作,通过讨论交流,大大提高学生对多元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5.拓展延续
由于使用了该工具,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绘画创作。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风格为同学画肖像,发布到论坛中,可相互点评同学的作品。从论坛中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学生创作的作品有思想、有风格。
● 关键技术处理
主体背景色以黑色为主,使整个课件呈现出神奇色彩。导航首页中的课题,采用白色文字,下衬褐色圆角矩形,放在主要位置,使画面形成黑、白、灰鲜明的对比色调,再运用自定义动画中的补色效果使课题更加醒目。课题下面的按钮,是用精选的卡通图片,配以圆角矩形,再添加各种不同的色彩,使小按钮更加精美。运用自定义动画中的补色效果为小按钮设置了动画,在播放时五彩缤纷的小按钮闪烁着,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右面是循环播放的美术名作,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更加鲜明。
“概述”部分采用二维动画效果,自动播放20世纪西方多元美术的兴起和发展的概况。里面的每个造型,都是我利用Photoshop软件修剪成的一个个独立元素,然后设置成动画效果,并配以文字说明。例如,在图4《哭泣的女人》中,我将人物与背景分离,然后添加动画,会产生女人哭得更加支离破碎的效果,使画面增添了幽默感和趣味性。又如,夏加尔和妻子匆匆背井离乡的场景(如下页图8),也是先把人物与背景分离开,再用动画形式让人物从画中飞出,从而产生了一种神奇、奇幻的艺术效果。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详情的兴趣。
对图6“画家”板块的处理,我是先把代表画家的头像剪成同样大小,再组合排列成横条状,用动作路径设置成循环滚动的效果。每个画家头像都进行了超链接,链接对象是本板块中的每个画家资料的幻灯片首页。下面的阶梯状的目录条,用的是透明度90%的白色长方形,配以白色的文字,形成鲜明、和谐、庄重的画面效果。
“互动”部分(如图9),我是用“刘老师的美术论坛”这一网站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的。在论坛中,我设计了美术百问、学生作品、师生交流、课堂教学等几个栏目。借助论坛,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师生之间展开热烈的交互讨论。
● 评价与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使用此数字化学习工具,加强了视觉效果,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欣赏课上教师与几个学生对话的尴尬场面已不复存在。学生自己运用此工具灵活地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得以延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工具还可以一课多用,与本课相似的欣赏课可以套用同一模式,只是内容需要加以改变。
我感觉本节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我只是设置了超链接按钮,并没有设置关闭按钮,要关闭一个窗口是必需右击键或者全部看完才能关闭,我感觉这是一个缺陷;内容及页面也需要进一步充实、美化,互动论坛更需要进一步改善,让此主题学习工具发挥重要的作用。
● 幕前幕后
以往,我校参加NOC活动的都是微机老师和年轻人。2013年,我制作的工具《20世纪西方多元美术鉴赏》,有幸被学校推荐参赛。没想到我这个老教师还能参加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心里很高兴。
暑假期间,我怀着新奇和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江苏师范大学。在答辩现场,选手们展示的作品各有所长,真是开阔了眼界,特别是评委的恰当点评更让我受益匪浅。评委对我的作品的评价仍然记忆犹新。当时,评委老师说:“你的作品昨天我们就看过了,页面处理得很精美也很简洁,在今天展示的作品中,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作品了!”评委的一席话让我信心倍增。他们又对我的互动论坛非常关注,当知道我平时使用率并不高时,他们感到非常的惋惜。最后,他们还勉励我回去后,一定要用好师生互动论坛,好的资源不能浪费掉!可以看出,无论是组委会还是现场评委对老师们的教学实践非常重视,真是不枉此行!
我深深地感到,NOC活动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比赛活动,更是一次盛大的创新技术研讨会。通过比赛活动,来激发老师们的创新意识,让老师们的教学创新成果得到展示,让多媒体更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
当我带着一等奖的荣誉回到学校,得到的是领导、老师们的高度赞赏。校领导让我在全体教师会上展示了自己的参赛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创意及参赛收获。事后,很多年轻老师前来向我咨询课件制作的技术,我很自豪,感觉自己在新技术方面并没有落后于年轻人。如今,我校又掀起了各种软件制作课件的热潮,我也会在这股潮流之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