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c88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入手,分析了梦产生的机制,并从梦的工作机制和特征两方面探讨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以期为广大学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梦的解析》 认知特征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产生和梦的工作并不是盲目、非理性的,而是带有很大的目的性和思考性。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潜意识里压抑已久的欲望,这个欲望需要通过凝缩、润饰等伪装方式实现。它可能表征做梦者的某种真实情绪,也包含着某种心理障碍问题。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可以看出,梦是在意识活动没有控制无意识活动下伪装而生的思维,是一种“超我”表现。
  一、精神分析理论中梦的机制
  弗洛伊德指出,任何梦都可分为显相和隐相。所谓显相是指梦的表面现象,这些显相可以通过人们的记忆或者描述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伪装面具或者假象。所谓隐相是指梦内容的实质部分,这部分内容带有真实性。隐相和显相就相当于我们真实的生活和充满谎言的生活。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梦的运作还是梦的化装,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显相,比如象征、凝缩等,这些方式就好比文章写作中所用的表现手法。《梦的解析》基本理论观点是:意识可以控制大脑运转。在白天,意识活动控制无意识活动。因此在无意识情况下滋生的欲望就无法得到满足、发泄或者实现。晚上,在没有意识的控制下,无意识活动下产生的欲望就会通过梦的途径将其显现。在梦中,大脑所产生的欲望就会得到有效发泄和实现。这是一种精神理论。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在梦里可以实现杀人抢劫的愿望,也可以实现金钱满天飞的欲望。这些欲望会一点一点侵犯人们的内心,并侵蚀那颗正直、善良的心。这正是一种“超我”表现。“本我”总是在做“坏梦”,“超我”就会生气或者愤怒,这就是梦的形成过程和梦的机制。弗洛伊德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开始了对梦境的探索和人性多面性的解析。
  二、梦的工作过程认知特征分析
  (一)梦的工作机制
  “人为什么要做梦?”“做梦为什么会存在工作机制?”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个人的意识操纵问题,也是一个人潜意识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潜意识里面,无意识下活动的欲望会通过象征、凝缩、移置等多种伪装途径躲避意识的监督和稽查,在伪装之后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人的大脑,最终进入人的梦境。这是“梦”产生梦境的渠道,也是梦的工作机制。简而言之,梦是梦展开工作机制的产物。将梦由显相转为隐相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梦机制的工作过程。弗洛伊德认为梦产生的首要条件是思想材料,即无意识活动。无意识活动需要潜意识愿望和意识活动的帮助。要想逃避意识活动的控制,最佳方式是将无意识活动的本来面目进行伪装。而潜意识愿望的形成需要无意识活动控制意识活动,并对思想材料(比如各种欲望)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对梦进行工作。梦工作机制也称为“梦的伪装过程”。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指出,快乐的梦表明愿望已经达成。假设是不快乐的梦,又表示做梦者没有达成欲望或是欲望达成后仍然会感觉悲伤。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梦境,都是一种欲望的变相“伪装”和“改装”。但是同时他又指出,梦境中的愿望或是欲望很多,一个愿望或者欲望的满足与实现,表明另一个欲望或者愿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与实现。
  弗洛伊德认为,释梦就意味着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对于梦产生的思想材料或者来源,他认为有三种:一是白天的刺激。在白天,做梦者会因为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受到刺激,在情绪激动下将白天想要完成的愿望或者欲望留给晚上,这样梦的工作机制直接是以白天的思想材料作为开始。二是梦的思想材料源于白天,但是白天无法给梦境腾出一个“温床”。在白天也许会受到排斥,也许会受到鄙视,但是在晚上,在梦境里,却不会受到排斥和鄙视,这样,人就会将内心压抑的欲望完全发泄出来。三是一种夜间活动产生的愿望或者欲望,与白天无关。《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将第一种愿望或者欲望看作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将第二种愿望看作是一种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的交叉行为,将第三种愿望看作是一种无法突破潜意识的行为。
  (二)梦的工作机制认知
  对于梦的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梦的工作并不是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活动的行为,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简而言之,梦的工作不具盲目性。将梦看作是一只狐狸一点也不为过,它具有狐狸的聪明才智,又有狐狸的狡猾和善于伪装的本领,以意识、思想和语言的形式躲过了意识活动的稽查和监督。梦之所以可以在意识的监督下完美伪装,是因为做梦者的心态。做梦者在白天因为在意识活动的支配下清醒地认识到了失态的严重性,一旦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会引起不愉快的事情。而梦正是利用了这个特征,在接受到做梦者的真实愿望和心态之后,就以伪装的方式满足做梦者的真实愿望。
  由此可见,梦境的产生、梦的工作机制不具盲目性,而是带有很大的目的性,是通过伪装方式混淆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是一种真实反映做梦者心境的精神活动。梦的运作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凝缩。它的作用是逃避意识活动的稽查和监督,以一种象征的表现方式出现。《梦的解析》中指出,做梦者的梦境材料来源于做梦者本身的思想材料,比如愿望和心态等。因此梦境既是做梦者潜意识资料的显现,又是梦机制工作的前提条件。判断一个人所做的梦,只要分析做梦者潜意识的思想因素即可。二是移置。移置又称为换位,是指将压抑的论调换成不重要或者不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移置是在梦中展开的,其目的是逃避“梦的检查”。但是做梦者醒后,一旦回想其梦境中的内容,仍然会受到做梦者的突然检查,那是做梦者对梦境材料的整理、打乱。三是戏剧化。戏剧化通俗来讲就是将愿望或者欲望在梦境中展开,并通过夸张或者其他表现形式促使梦境内容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四是润饰。润饰是指做梦者醒后,在回忆梦境内容中,会颠倒、打乱梦境内容。梦的检查者又会通过润饰的方式将打乱和颠倒的内容重新整理和归纳,使之具有条理化,从而达到掩饰真相的目的。一般认为,对梦境内容进行整理,使之变得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是梦工作机制的最后任务。这个整理过程称为“二重加工”。
其他文献
摘 要: 希斯克利夫是《呼啸山庄》 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置身于19世纪英国社会等级观念与世俗偏见之中,希斯克利夫在遭遇了一系列情感重创后,人物个性逐渐呈现出“迷失”的主要特征。在他复仇计划的实现过程中,人性的善却又伴随着周遭的改变而再次萌芽,并最终实现了“复归”,完成了精神上的解脱和生命的升华。  关键词:《呼啸山庄》 希斯克里夫 人物形象 性格  一、《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人物整体性格概要  
摘 要:孤独作为自我意识的具体形态之一,也是曹文轩小说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曹文轩小说中,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些孤独少年的形象,并通过这些少年孤独时所选择的不同面对方式,表现孤独是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少年只有在孤独的历练中才能收获成长与蜕变。研究曹文轩小说的孤独意识,对理解曹文轩小说的教育意义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曹文轩 小说创作 孤独意识  曹文轩小说通过一些真实而哀伤瞬间的描写,表
摘 要: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19世纪英国文学中描写婚姻问题的典型。《傲慢与偏见》 中共有四组典型且具有区别的婚姻,它们代表着两种对立的婚姻模式,即单一追求型婚姻和复合追求型婚姻。简·奥斯丁通过这四组婚姻模式,表达出了她对于婚姻的态度和看法。她认为,男女青年在对待婚姻问题时一定要有审慎的态度;同时,物质和精神上的考虑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两点都具备,双方才能获得完满的婚
摘 要: 《太阳照在所有的事物上》是江西诗人殷红时隔二十年于诗坛复出后的一部力作。这部诗集以代表光亮和阴影的艺术象征分别构成了诗歌世界的经线和纬线,以诗人对生命困境的诠释和出路探索为梭,编织了一个以诗意栖居的方式实现光亮对阴影的超越,展开对光明不懈追求的诗歌世界。  关键词:殷红 《太阳照在所有的事物上》 生命困境  《太阳照在所有的事物上》是江西诗人殷红时隔二十年于诗坛复出后的一部力作。正如诗人
摘 要:《词曲概》是《艺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间词话》问世前最重要的词学批评著作。中国古代便有“词为小道”“胡夷里巷之曲”的说法。刘熙载在《词曲概》中是将其视为与诗、书、赋一样的正统文学范畴,词曲的正统文学特性在书中有鲜明的体现。  关键词:《词曲概》 正统文学 道德观念  刘熙载,字融斋,清末著名学者,一生以治经学为主,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他著述丰富,《艺概》是其文艺批评的专著,其中
摘 要:曹文轩先生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儿童小说家,他所创造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尤其是由《草房子》《红瓦》和《根鸟》组成的长篇三部曲,在国内外收获了极高的赞誉。曹文轩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更关注儿童成长的精神内核,并且其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以及细腻的心理刻画,都给青少年读者带来了极高的阅读享受,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曹文轩先生儿童文学的创作进行浅要的分析和探
摘 要:鲁迅在《示众》里刻画了某一大街上的一群看客形象,他们性情呆滞冷漠,却以让人讶异的热衷和执着自觉地维护着“看”与“被看”构成的规训秩序,争抢着附着在“看”上的“权力”。鲁迅对示众场景的白描,揭示的是“看客们”在“看”的控制下,丧失正常表达交流的能力和诉求,丧失生命意识的悲剧。  关键词:《示众》 “互看”的权力秩序 交流机制 生命意识  在《示众》这篇小说中,鲁迅选取发生在庸常生活中的一条大
摘 要: 因材施教是春秋时期孔子在创办私学时首次提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被我国历朝历代的教育家继承、发展与完善,至今仍然在我国教育实践中被广泛采用。于古于今,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都对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历史借鉴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因材施教 语文教学 孔子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论。顾名思义,“因材施教”从字面来看就是根据不
摘 要: 乔吉的杂剧《金钱记》,全名《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是一部爱情剧。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有研究分析的价值。韩飞卿是一个经典的风流才子形象,柳眉儿是温婉可人又多情的小姐,王府尹是封建家长的代表,贺知章是知心的朋友。  关键词:《金钱记》 人物形象 乔吉  乔吉编写有十一种杂剧,其中《扬州梦》《金钱记》《两世姻缘》三种被明人收入一些杂剧选本,得以传世。《金钱记》是一部爱情剧,写风流才子韩飞
胡同外,交通繁忙,人声鼎沸,充满着现代和繁华的气息。   胡同里,幽深静谧,晨曦若现,氤氲着历史与文化的香味。   胡同,是许许多多的老北京人迎接游客的地方,时不时徘徊着三轮车的铃铛声。一些不愿离开胡同,不愿抛弃老北京文化的人们坚持蹬着三轮车,带领游客们领略北京胡同旖旎的风景。“这儿是鲁迅故居,我跟您讲,原来这一片可是……”蹬车的人们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口音,向游客们讲述着令人神往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