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教学理念主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探索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师的当务之急。本文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分享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下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未把“师道尊严”带进过课堂,因为我知道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缺乏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的、消极的,他们的好奇心、自主性和创造性很容易被扼杀。我非常信奉“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名言,在教学过程中,我谨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放在首位,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实现“爱学生、尊重学生”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一节时,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送给你们每个人一份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的“小贴画”,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接着,我继续诱导:“老师有一个请求,就是你们拿到‘小贴画’以后,要按照图案的不同而摆成一排一排的或是一列一列的。”学生们动手操作的激情被我完全点燃了,他们高兴地给‘小贴画’进行了分类。看着他们的杰作,我兴奋地宣布:“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也很能干,给小贴画排队都排对了,像你们刚才那样把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会的本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他们,自主学习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二、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就犹如交给了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活动去理解、去感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指导预习应遵循“扶——放”原则。如教学“加减基本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引领学生的:
(一)理解题意:在指导学生读题时,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一共”、“还剩”等提醒学生要引起注意,读题后,要求学生能回答题目中说的是什么事?它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最终使学生能独立地理解题意。
(二)分析数量关系:众所周知,理解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首要任务,只有掌握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才能正确地选择算法。我们知道,在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中,经常会有“一共”、“还剩”等词,学生很容易把“一共”与加法、“还剩”与减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排除孩子们的这种思维定式,我就带领学生解答一些没有“一共”和“还剩”的题目。经过这样的几次指导后,学生们就会抛弃“框架”的束缚,走上创新思维的道路。
三、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直观操作来研究数学规律,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可以让他们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时,课前,我先为学生准备好了与课本例题相同的气球卡片。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气球有什么不同,当他们答出形状和颜色不一样之后,我就让他们把手中的气球卡片按照“形状”和“颜色”两种不同的标准给气球分别分类,再把不同的结果整理出来。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教”不是一味地“授课”,而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与自我发现中掌握新知识,同时也掌握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与发现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使学生自主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组织学生搞了一个“开办小小超市”的游戏活动。我先把课前标好价格的书本、铅笔、橡皮和玩具等放到讲桌上,再把用纸片做成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到学生手中,然后请一名学生到前边扮演“售货员”卖东西,其他学生当“顾客”准备好付钱的方法。在有趣的“买”与“卖”活动中,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发学生亲近数学,走进数学,在学用结合上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总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负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去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寻求生动、变化的教学模式,采用鼓励和赏识的教育策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寺家庄镇南降壁小学 河北】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下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未把“师道尊严”带进过课堂,因为我知道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缺乏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的、消极的,他们的好奇心、自主性和创造性很容易被扼杀。我非常信奉“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名言,在教学过程中,我谨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放在首位,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实现“爱学生、尊重学生”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一节时,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送给你们每个人一份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的“小贴画”,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接着,我继续诱导:“老师有一个请求,就是你们拿到‘小贴画’以后,要按照图案的不同而摆成一排一排的或是一列一列的。”学生们动手操作的激情被我完全点燃了,他们高兴地给‘小贴画’进行了分类。看着他们的杰作,我兴奋地宣布:“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也很能干,给小贴画排队都排对了,像你们刚才那样把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会的本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他们,自主学习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二、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就犹如交给了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活动去理解、去感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指导预习应遵循“扶——放”原则。如教学“加减基本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引领学生的:
(一)理解题意:在指导学生读题时,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一共”、“还剩”等提醒学生要引起注意,读题后,要求学生能回答题目中说的是什么事?它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最终使学生能独立地理解题意。
(二)分析数量关系:众所周知,理解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首要任务,只有掌握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才能正确地选择算法。我们知道,在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中,经常会有“一共”、“还剩”等词,学生很容易把“一共”与加法、“还剩”与减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排除孩子们的这种思维定式,我就带领学生解答一些没有“一共”和“还剩”的题目。经过这样的几次指导后,学生们就会抛弃“框架”的束缚,走上创新思维的道路。
三、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直观操作来研究数学规律,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可以让他们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时,课前,我先为学生准备好了与课本例题相同的气球卡片。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气球有什么不同,当他们答出形状和颜色不一样之后,我就让他们把手中的气球卡片按照“形状”和“颜色”两种不同的标准给气球分别分类,再把不同的结果整理出来。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教”不是一味地“授课”,而是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与自我发现中掌握新知识,同时也掌握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与发现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使学生自主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组织学生搞了一个“开办小小超市”的游戏活动。我先把课前标好价格的书本、铅笔、橡皮和玩具等放到讲桌上,再把用纸片做成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到学生手中,然后请一名学生到前边扮演“售货员”卖东西,其他学生当“顾客”准备好付钱的方法。在有趣的“买”与“卖”活动中,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发学生亲近数学,走进数学,在学用结合上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总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负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去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寻求生动、变化的教学模式,采用鼓励和赏识的教育策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寺家庄镇南降壁小学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