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x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教师如果把语文教学仅局限于一本语文课本的话,那语文课永远难“活”起来。新课标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又推出必读篇目,就是希望语文课堂扩大一些、开放一些。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的革新,给语文课予明确的导向,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让语文教学“活”起来。也就是说,语文教师除了教教材外,还应该花更多的心思去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学生语文进步的过程既是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学生思维成长的过程。只有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语文学习空间,语文学习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因此,语文教学要多方面拓展,涵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底气。
  语文教学如何去涵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底气呢?首先是让学生在书的世界里有自己精彩的生活。学生能不能走进书的世界,关键在于引导。那些成功的家长在这一点上,是做得比较好的。语文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走进书的世界,让学生在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当做自己神圣的职责。给自己的学生列一份阅读清单吧!我曾经作过一个调查,发现老师描绘的精彩世界对学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之后每带一届学生,我就会在新生入学时就给学生提出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读要求,坚持每个月给学生推荐一本好书,每星期和全班学生一起谈谈读书体会,并定期让全班学生开展读书交流。学生的读书兴趣很浓,总有时间不够用的感叹!
  当然阅读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初一学生一入学,最好做个摸底调查,建立学生阅读档案。接着,给学生列出中学生必读篇目的清单;引导学生做读书计划,这样会方向性、针对性更强。之后每个学期做好阅读记录,随时跟踪学生的阅读轨迹和阅读量,定时开展阅读摘抄、阅读目录卡、阅读心得展示活动。苏霍姆林斯
  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
  的世界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经常和你的学生同读一本书吧!学生读书是需要培养和激发兴趣的。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去找到切入点。有关哈里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以及Bcl-2和ICAM-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并与
我在平时工作中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看到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通常会把学生找过来就他们的错误狠狠地批评和教育一番,然后学生一言不发、低头认错,表示要改正错误,一次所谓的教育就算结束了,而时隔不久这名学生可能又会犯上同样的错误。很明显这样的教育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理,更没有挖掘到他们犯错的思想根源,这样的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效果甚微。其实发现问题与解决方法之间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的心理分析。为什么
设计7种不同级配的AC-13混合料,用改型的得克萨斯旋转压实仪进行压实。对粗细集料含量和油石比的变化,通过实验,对比不同级配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实验结果采用贝雷系数进行检验,对
作为贫困地区的英语教师,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我发现近75%的学生不爱学英语,对英语这门学科不感兴趣。部分学生上小学还能学会一些单词,而到了初中,词汇量增加,需要记一些简单的句子,就不能迎难而上,慢慢放弃了,以至于英语成绩差。还有20%的学生是因为高考而强迫自己学习英语,另外5%的学生爱好英语,对英语课感兴趣,学习认真,成绩也好。通过调查并结合切身体会,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自身的英语基
綦江新滩大桥是国内首座采用体内体外混合配索法设计并施工的悬浇混凝土刚构桥梁。主桥左幅为常规体内预应力混凝土梁,而右幅箱梁比较特殊,为体内体外混合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混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可见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应试教育不再是教育的主题,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主.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多重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    一、利用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目的:探讨中药刺五加(acathopanax senticosus,AS)和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青光眼视网膜中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叶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