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创设悬念教学情景,把悬念设置于课头、课中、课尾,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激发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主要动力。若学习兴趣浓,学生就能自觉地、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注重悬念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悬念设置于课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在教学“倒数”时,我板书一长串等式:1/2×()= 1/3×( )=1/4×( )=( )×1/5 =( )×1/6 =8/7 ×( )=( )×9/8 =10/9 ×( )=7/10×=0.4×()=1,然后问学生:“谁能在20秒内在所有括号内都填上适当的数,使所有的等式都成立。”学生思维的立即活跃起来。有的笔算,有的口算,还有的拿着计算器在计算。当我宣布:“时间到!”这时没有一个完成任务。而我让同学们看着用彩笔迅速地填出了结果,并让学生一一验证,随后又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数,我仍然对答如流,就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的奥妙时,我适时引入了新课:“倒数”。此时,学生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悬念设置于课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事先拿出准备好的四个人的身份证,并把四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一一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判断这些数能否被了整除,由于这些数数字较大,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没法完成任务,而我却——作出了判断。这时有的学生想到老师神了,那么厉害,有的学生想到了老师一定有什么“决窍”,有的学生想到了这些数字可能是老师先计算好的……就在这时,我让一位学生到黑板前随意写一组比身份证号码还要长的数,这位学生一写完,我就立即判断出它能否被了整除,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想:老师一定有什么“灵丹妙药”!当学生想知道这个“秘决”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就把这个“秘决”告诉大家。只见老师在这组数上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依次进行判断;“3、6、0”分别先划去,“1与5”合并划去,“2和7”合并划去……最后只剩下一个“4”未划去,因为“4”不能被整除,所以这组数不能被3整除,判断完毕,这样应连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很快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引导学生充分观察,自制的圆柱体教具,并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学生清楚地看到了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以此,就在离下课只有几分钟时,我又要求学生思考,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还可能得到哪些平面圆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课后自己操作,再在下一节数学课上,展示结果。这样学生迫切展示自己的成绩,学习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学习效果好。
总之,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激发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主要动力。若学习兴趣浓,学生就能自觉地、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注重悬念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悬念设置于课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在教学“倒数”时,我板书一长串等式:1/2×()= 1/3×( )=1/4×( )=( )×1/5 =( )×1/6 =8/7 ×( )=( )×9/8 =10/9 ×( )=7/10×=0.4×()=1,然后问学生:“谁能在20秒内在所有括号内都填上适当的数,使所有的等式都成立。”学生思维的立即活跃起来。有的笔算,有的口算,还有的拿着计算器在计算。当我宣布:“时间到!”这时没有一个完成任务。而我让同学们看着用彩笔迅速地填出了结果,并让学生一一验证,随后又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数,我仍然对答如流,就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的奥妙时,我适时引入了新课:“倒数”。此时,学生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悬念设置于课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事先拿出准备好的四个人的身份证,并把四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一一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判断这些数能否被了整除,由于这些数数字较大,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没法完成任务,而我却——作出了判断。这时有的学生想到老师神了,那么厉害,有的学生想到了老师一定有什么“决窍”,有的学生想到了这些数字可能是老师先计算好的……就在这时,我让一位学生到黑板前随意写一组比身份证号码还要长的数,这位学生一写完,我就立即判断出它能否被了整除,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想:老师一定有什么“灵丹妙药”!当学生想知道这个“秘决”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就把这个“秘决”告诉大家。只见老师在这组数上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依次进行判断;“3、6、0”分别先划去,“1与5”合并划去,“2和7”合并划去……最后只剩下一个“4”未划去,因为“4”不能被整除,所以这组数不能被3整除,判断完毕,这样应连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很快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引导学生充分观察,自制的圆柱体教具,并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学生清楚地看到了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以此,就在离下课只有几分钟时,我又要求学生思考,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还可能得到哪些平面圆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课后自己操作,再在下一节数学课上,展示结果。这样学生迫切展示自己的成绩,学习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学习效果好。
总之,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