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设置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可从把握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策略等方面不断努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高度重视提高本门课程的实效性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本门课程的实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整体上把握“原理”课程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艺术的整体”或““一整块钢板”。 [1]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目的是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少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只有从整体上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讲授“原理”课的目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通过教学使中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把握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逻辑主线
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并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2]据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是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为逻辑主线和主要内容,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和理论归宿,最后落脚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性论,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真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自觉性。
2、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哲学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既是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又是对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的令人信服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经济学说的必然结果。整个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的。
3.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整体性。[2]
二、有效整合“原理”课的教学内容
“原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讲授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做到精讲,要“管用”,那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重点必须搞清楚。而且“原理”课也要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协调,一些重复的内容可以归类、化简。
哲学部分应注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学,尤其是方法论的运用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政治经济学部分重点讲清经济学原理知识点并与现实之间关系,如价值规律、劳动价值理论中第三产业创造价值的问题、货币的形式电子货币的问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联系当前的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等学生关注的热点。
三、提高“原理”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原理”课教师应该积累三个层次的知识:一是哲学史层次的知识,如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三是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层次的知识,并且要研读经典著作。“原理”课的导向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但若没有其他学科的支撑,很容易造成讲授肤浅、思路狭窄或陷入空洞的说教。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是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原理”课程综合性很强,要上好这门课必须发挥团队精神,教研组成员必须开展好教研活动,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法研究、集体制作课件、试讲评议等教研活动。有些中学坚持了集体备课制度,效果较好。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研讨,可增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四、提高“原理”课的教学策略
实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难点。哲学理论性很强,不像实用性学科,通过学习能够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它内化到人的思维深处,其功能和效益是潜在的、不明显的。加之理论又较深奥、抽象,给人一种高高在上、远离生活感觉。哲学的这种特性使得它难以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相反,学生对实用性强的学科更感兴趣。所以,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实用性非常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它有助于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实用价值,解决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和关键所在。
总之,作为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工作严谨求实,搞好学术和教学科研,以教研带动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使“原理”课成为中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张云飞.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机理和科学要素[ J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 (5) .
[2]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修订中的一些理论认识和对使用该教材的建议[ J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5) .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高度重视提高本门课程的实效性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本门课程的实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整体上把握“原理”课程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艺术的整体”或““一整块钢板”。 [1]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目的是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少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只有从整体上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讲授“原理”课的目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通过教学使中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把握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逻辑主线
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并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2]据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是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为逻辑主线和主要内容,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和理论归宿,最后落脚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性论,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真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自觉性。
2、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哲学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既是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又是对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的令人信服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经济学说的必然结果。整个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的。
3.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整体性。[2]
二、有效整合“原理”课的教学内容
“原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讲授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做到精讲,要“管用”,那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重点必须搞清楚。而且“原理”课也要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协调,一些重复的内容可以归类、化简。
哲学部分应注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学,尤其是方法论的运用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政治经济学部分重点讲清经济学原理知识点并与现实之间关系,如价值规律、劳动价值理论中第三产业创造价值的问题、货币的形式电子货币的问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联系当前的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等学生关注的热点。
三、提高“原理”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原理”课教师应该积累三个层次的知识:一是哲学史层次的知识,如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三是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层次的知识,并且要研读经典著作。“原理”课的导向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但若没有其他学科的支撑,很容易造成讲授肤浅、思路狭窄或陷入空洞的说教。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是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原理”课程综合性很强,要上好这门课必须发挥团队精神,教研组成员必须开展好教研活动,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法研究、集体制作课件、试讲评议等教研活动。有些中学坚持了集体备课制度,效果较好。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研讨,可增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四、提高“原理”课的教学策略
实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难点。哲学理论性很强,不像实用性学科,通过学习能够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它内化到人的思维深处,其功能和效益是潜在的、不明显的。加之理论又较深奥、抽象,给人一种高高在上、远离生活感觉。哲学的这种特性使得它难以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相反,学生对实用性强的学科更感兴趣。所以,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实用性非常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它有助于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实用价值,解决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和关键所在。
总之,作为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工作严谨求实,搞好学术和教学科研,以教研带动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使“原理”课成为中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张云飞.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机理和科学要素[ J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 (5) .
[2]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修订中的一些理论认识和对使用该教材的建议[ J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5) .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