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指出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列举了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呼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共同指导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 网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67-01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指出,“健康是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不仅重视孩子的营养和健康,而且更加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对孩子的期望值急剧上升。但是他们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患病率有大幅度上升趋势。一次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发现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在6.32%~16%。由于我国小学生基数大,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因此,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严峻的现实提醒着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当今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由南京团市委、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相关专家组织的一项名为《南京市未成年人(小学阶段)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的最新调查,他们对南京市10所小学的1―6年级的302名小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调查显示至少三成小学生有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学习方面的问题。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教育要求过高而引起的厌学、弃学、逃学行为;视学习为最大的痛苦,抄袭他人的作业,对考试产生焦虑甚至达到恐惧程度。
第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不能和父母、教师形成亲密关系;不服从父母、教师的教导;与同学关系紧张,鲁莽好斗或者过分胆怯、退缩,缺乏知心朋友,总是独来独往。
第三,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情绪抑郁、冷漠、易于幻想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激怒,过分焦虑引起的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依赖父母等。
第四,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如打人、骂人、破坏公共财物、说谎、偷窃、过分任性、离家出走等。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及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样复杂的。有遗传因素的影响;有营养因素的影响;有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有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影响;还有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等。环境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自由家庭里,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力顾及孩子,许多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对和处理。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小学生,一般来说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与监控,也容易出现意志涣散、人际交往过于随便、自由散漫、难以抵御不良影响等问题。
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和近年来独生子女化的影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已成为家长们的普遍心态。过高的期望有时会化为孩子肩上沉重的压力,久而久之,必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另外,父母关系失和的家庭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孩子们如受苦刑,给孩子的心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形成心理疾病。同时,离异家庭数量的增多,再婚家庭儿童在新组建家庭中的地位、与继父或继母的交往、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由度以及在经济上的支配权等,都使其内心产生出忧虑、紧张、压抑、烦恼等不健康情绪。
(二)学校教育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向上的学校风气、亲切的教师、快乐的同伴交往、多彩的学校生活,以及变“智力中心论”和“成绩决定一切”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些都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反之则会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
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仅仅是每个学校的口头术语,一切仍以“升学”为教育目标,“学习就是为考试”,片面看重分数,而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林古伦说过:“如果教育是为健康社会培养健康公民,则教师应当清楚他们心理卫生工作者角色的重大责任。”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不仅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而且还应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责任。
(三)社会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不良风气不断出现,价值观人生观的多元化,社会舆论的不良导向作用,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强调等都给尚处于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心灵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诱因,如各种社会事件、有暴力倾向的电视、电影、广播、出版物等也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现在的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不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对学生身心造成危害。
心理学家愈来愈多地关注于研究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巨大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上。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降低青少年的社会交际能力,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睡眠和饮食不规律,妨碍了学生诚信品质的确立,引发了学生崇尚暴力的心理倾向等,特别是网络过度使用造成和网络相关的心理障碍。
三、学校如何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之一,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学校要努力协助家庭、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工作,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校园
作为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学校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温馨、宽松的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多彩的学校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弱势群体,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校风。
2、建立完善的学校心理教育与监控机制
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存在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与其家长和教师沟通,对其给予特别关注和长期心理辅导。针对一些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只要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并予以矫正就可以恢复健康;而对于那些有比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和家庭需引起关注,给予他们适当的疏导”。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组织家长参加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利用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建立起顺畅的家校沟通渠道,为家长提供信息和帮助。
总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教育,有赖于教师培养,同时也有赖于家庭影响和社会氛围。我们要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让未成年人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接受一致的教育,方式上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和稳定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魏晓娟.青少年网络依赖本体因素及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
[2]应西芬.把握幸福的按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刘艳丽.关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 网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67-01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指出,“健康是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不仅重视孩子的营养和健康,而且更加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对孩子的期望值急剧上升。但是他们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患病率有大幅度上升趋势。一次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发现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在6.32%~16%。由于我国小学生基数大,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因此,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严峻的现实提醒着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当今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由南京团市委、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相关专家组织的一项名为《南京市未成年人(小学阶段)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的最新调查,他们对南京市10所小学的1―6年级的302名小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调查显示至少三成小学生有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学习方面的问题。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教育要求过高而引起的厌学、弃学、逃学行为;视学习为最大的痛苦,抄袭他人的作业,对考试产生焦虑甚至达到恐惧程度。
第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不能和父母、教师形成亲密关系;不服从父母、教师的教导;与同学关系紧张,鲁莽好斗或者过分胆怯、退缩,缺乏知心朋友,总是独来独往。
第三,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情绪抑郁、冷漠、易于幻想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激怒,过分焦虑引起的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依赖父母等。
第四,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如打人、骂人、破坏公共财物、说谎、偷窃、过分任性、离家出走等。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及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样复杂的。有遗传因素的影响;有营养因素的影响;有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有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影响;还有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等。环境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自由家庭里,父母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暇或无力顾及孩子,许多事情要靠子女自己面对和处理。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小学生,一般来说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与监控,也容易出现意志涣散、人际交往过于随便、自由散漫、难以抵御不良影响等问题。
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和近年来独生子女化的影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已成为家长们的普遍心态。过高的期望有时会化为孩子肩上沉重的压力,久而久之,必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另外,父母关系失和的家庭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孩子们如受苦刑,给孩子的心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形成心理疾病。同时,离异家庭数量的增多,再婚家庭儿童在新组建家庭中的地位、与继父或继母的交往、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由度以及在经济上的支配权等,都使其内心产生出忧虑、紧张、压抑、烦恼等不健康情绪。
(二)学校教育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向上的学校风气、亲切的教师、快乐的同伴交往、多彩的学校生活,以及变“智力中心论”和“成绩决定一切”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些都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反之则会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
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仅仅是每个学校的口头术语,一切仍以“升学”为教育目标,“学习就是为考试”,片面看重分数,而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林古伦说过:“如果教育是为健康社会培养健康公民,则教师应当清楚他们心理卫生工作者角色的重大责任。”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不仅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而且还应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责任。
(三)社会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不良风气不断出现,价值观人生观的多元化,社会舆论的不良导向作用,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强调等都给尚处于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心灵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诱因,如各种社会事件、有暴力倾向的电视、电影、广播、出版物等也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现在的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不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对学生身心造成危害。
心理学家愈来愈多地关注于研究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巨大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上。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降低青少年的社会交际能力,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睡眠和饮食不规律,妨碍了学生诚信品质的确立,引发了学生崇尚暴力的心理倾向等,特别是网络过度使用造成和网络相关的心理障碍。
三、学校如何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之一,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学校要努力协助家庭、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工作,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谐校园
作为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学校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温馨、宽松的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多彩的学校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弱势群体,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校风。
2、建立完善的学校心理教育与监控机制
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存在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与其家长和教师沟通,对其给予特别关注和长期心理辅导。针对一些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只要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并予以矫正就可以恢复健康;而对于那些有比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和家庭需引起关注,给予他们适当的疏导”。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组织家长参加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利用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建立起顺畅的家校沟通渠道,为家长提供信息和帮助。
总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教育,有赖于教师培养,同时也有赖于家庭影响和社会氛围。我们要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让未成年人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接受一致的教育,方式上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和稳定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魏晓娟.青少年网络依赖本体因素及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
[2]应西芬.把握幸福的按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刘艳丽.关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